拆遷維權程序中要遵守的時間規定
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啟動拆遷法律維權更是如此。拆遷法律維權是通過一系列的法律程序來實現的,因為法律程序有很強的時效性,比如在多長時間內起訴法院才會受理案件,受理后法院在多長時間要把案件審結等,法律都做了嚴格的規定。所以,法律中有很多關于時效和期限等和時間相關的規定。
行政復議中的時間問題
行政復議是復議機關依法對該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適當性審查,并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行政行為。行政復議程序有簡便、迅速、廉價等優點,因此在拆遷法律維權中是追究拆遷方違法責任的重要法律手段。行政復議中有關時間的問題規定在《行政復議法》和其相關配套法規當中。
首先是提出申請的時間要求。法律規定提起必須在規定的起訴期限內,原則上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60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關于起始日期怎么計算,建議您查閱《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十五條至第十七條的內容。
行政復議要審要多久審完?行政復議機關審理行政復議案件也是有嚴格的時間限制的,根據《行政復議法》的規定,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經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批準,可以適當延長,但是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三十日。從法律的規定可以得出從提交申請到做出行政復議決定正常情況下是60日,最長不超過90日。
對復議決定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的期限。雖然行政復議程序有簡便、迅速、廉價等優點,但是其公正性和行政訴訟相比是有限的。在被拆遷人在拆遷維權中如果收到復議決定后不服可以選擇提起行公正性更高的行政訴訟。《行政訴訟法》規定,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行政訴訟中與時間相關的規定
行政訴訟用老百姓的話來講就是“民告官”。文章開始提到征地拆遷是由政府的一系列行政行為構成,要想維權被拆遷人就得追究政府責任,行政訴訟是拆遷維權過程中最有效,也是最后的保障。《行政訴訟法》和相關司法解釋當然也對關鍵的時間節點做了明確規定。
起訴期限的時長。《行政訴訟法》規定,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6個月內提出。也就是說,被拆遷人在知道政府做出和征地拆遷相關的行政行為,如政府做出征地批復、相關規劃、決定和許可等相關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就得在知道相關部門做出相關行為之日起6個月內提起訴訟。過了6個月還能起訴嗎?這就要區分對待了。根據法律規定,如果政府在做出相關行政行為時沒有告之被拆遷人享有訴權的,起訴期限為自被拆遷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政行為之日起2年內有機會可以提起訴訟;如果被拆遷人既不知道政府做出了相關行政行為,更不知道自己享有訴權的情況下,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2年、5年和20年是最長保護期限,被拆遷人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犯要起訴的還是要在6個月內起訴,只是起算的時間點不再是政府作出行政行為之日,所以才會出現最長20年的保護期限。
行政訴訟的審理期限是多長呢?我國實行的是兩審終審制度,一件行政案件要經過一審和二審。對此《行政訴訟法》也規定了一審和二審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內審結。下面來看一下法律的相關規定。
一審分為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關于普通程序,法律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這個規定大家比較熟悉,對于簡易程序法律規定是立案之日起45日內審結。在征地拆遷中關于信息公開類案件的審理一般都要用到簡易程序,所以它的審理期限被拆遷人也應該知道。
二審程序的審理期限法律規定不在分簡易和普通程序。但是要注意的是在什么時間內提起二審程序。《行政訴訟法》規定對一審判決不服,自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上訴,也就是提起二審程序;對一審裁定不服的自裁定送達之日起10日內上訴。那么審理期限是怎么規定的呢?法律規定,二審法院應當自收到上訴狀之日起3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也就是二審的審限原則上是3個月。二審的還存在發回重審的情形,按照法律的規定審理期限這種情況下要按照一審的期限計算。
再審程序有關時間的規定。對于法律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實存在錯誤的可以通過再審程序來糾正錯誤。不過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度,再審不是一個審級,也就沒有自己的審判程序。如果原來是第一審的,再審時,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所作出判決、裁定,是第一審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當事人不服的,可以上訴;原來是第二審案件的,再審時,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不過上級人民法院提審的案件,應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被拆遷人不得提起上訴了。那么的再審程序的審理期限是多長時間呢?法院要分情況,分別對照一審和二審的審理期限。
申請強制執行的時間。如果敗訴方不履行判決、裁定申請強制執行是被拆遷人取得行政訴訟勝訴,保障自己合法權利的重要手段。申請強制執行也是有時間要求的,按照法律規定申請人是公民的,申請執行的期限為1年,申請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為180日,從法律文書規定的履行期間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中沒有規定履行期限的,從該法律文書送達當事人之日起計算。
申請政府公開拆遷相關的政府信息關于時間的規定
《信息公開條例》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利依法獲取政府信息,服務于自己的生產、生活。所以征地過程中的各種相關批文規劃許可等政府信息都可以依法獲得。在這要注意的時間點就是相關部門收到申請后必須在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給予答復,最長時30個工作日。法律依據是《信息公開條例》第24條,“行政機關不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如需延長答復期限的,應當經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負責人同意,并告知申請人,延長答復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5個工作日”。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通過分析可以知道,進行拆遷維權時,要遵守的時間規定主要有三個,分別是行政復議的時間、行政訴訟的時間、申請信息公開的時間。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患者能否要求精神損害撫慰金賠償
2021-02-12治安拘留單位如何處理
2021-01-16《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公證活動相關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解讀之三
2020-12-17收購空殼公司要負法律責任嗎
2021-01-12如何注冊專利
2021-03-09交通事故訴訟需提供哪些證據
2020-12-15刑事拘留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09借款協議自己寫有法律保障嗎
2020-12-14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判刑
2020-11-28土地糾紛最有利的證據
2020-12-03人事入職交錢合法嗎
2021-01-12取保候審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1工資里包含競業限制費是否合理
2020-11-13勞動派遣方式中勞務用工法律風險
2021-01-15對于人壽保險合同有哪些和年齡誤報后果的詳細解答
2021-02-15商業保險已賠償侵權人還需要賠償嗎
2020-12-06車被撞了對方逃逸理賠多少錢
2020-12-25保險合同關系人包括哪些
2021-03-16保險代理人的工作包括哪些內容
2021-03-22保險代理公司管理規定制度有什么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