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家庭財產是由夫妻兩人通過勞動積累的,未成年人尚未參加勞動,無經濟收入,因此,在父母離婚時,未成年的孩子無權分得家產。
當然,未成年人也可以通過一定的途徑獲得個人財產,并受到法律保護。因此,夫妻雙方離婚時,不能將屬于未成年人的個人財產當作夫妻共同財產予以分割。
根據法律規定,下列財產屬于未成年人個人所有:
(1)獲得的獎金,如因學習成績優異而獲得的獎學金,因見義勇為而獲得的政府獎金等。
(2)接受贈與而得的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的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29條規定:“贈與人明確表示將贈與物贈給未成年人個人的,應當認定該贈與物為未成年人的個人財產。”
(3)通過遺囑繼承而獲得的財產。
按照《繼承法》規定,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可以通過立遺囑的方式讓孫子女、外孫子女繼承自己的遺產,因此,未成年人通過遺囑繼承等方式所獲得的遺產,應當歸屬未成年人本人。
(4)因人身受到損害而獲得的賠償。
未成年人因健康、身體遭受侵害致殘的,有權要求加害人等賠償義務人予以賠償,包括賠償醫療費、護理費、營養費、殘疾賠償金、后續治療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其中的營養費、殘疾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屬于被侵害的未成年人的個人財產。
(5)享有智力成果而得的財產。
未成年人雖不能從事體力勞動,但可以從事智力成果創作活動。《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6條規定:“國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榮譽權不受侵犯”。所以,未成年人通過發明專利、發表文章、繪畫作品等智力成果獲得的報酬屬于其個人的財產。
《民法通則》第18條規定:“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的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獎勵、贈與、報酬,他人不得以行為人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為由,主張以上行為無效。”
因此,父母無論是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還是離婚時,都不得否認未成年人獲得的上述財產屬于未成年人個人所有,也不得擅自處理未成年人獲得的上述財產,更不得強行占為己有。
如果您還有相關疑問,歡迎到律霸網進行咨詢,這里有專業的律師來為您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破產后勞動關系自動解除嗎
2021-02-08經濟糾紛過了追訴時效怎么辦
2021-02-19行政案件訴訟時效
2021-03-12兩個自然人可以成立公司嗎
2021-02-15工會之間股權無償轉讓要交稅嗎
2021-02-20以公司盈余資產支付股權受讓款是否構成抽逃注冊資金
2021-02-24抽逃注冊資金罪的認定和判刑
2021-01-02限期拆除時間3天可以嗎
2021-03-18監護人實施家庭暴力,可以重新指定監護人嗎
2021-01-17分公司負責人能否被執行
2021-02-10江蘇對54家機構停止委托司法鑒定,超期怎么辦
2021-02-13遺囑公證步驟是怎樣的
2020-12-17私立醫院產權證可以抵押嗎
2020-12-27銀行不同意放款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2-12房產繼承前調查要多久
2021-01-28農村承包土地確權糾紛哪個單位管
2021-02-20擅自將耕地改為林地如何處罰
2021-02-08頂樓人家漏雨樓頂維修費誰出
2020-12-12集資房買賣合同效力如何
2021-01-30居民商業產權是否征收房產稅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