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家庭財產是由夫妻兩人通過勞動積累的,未成年人尚未參加勞動,無經濟收入,因此,在父母離婚時,未成年的孩子無權分得家產。
當然,未成年人也可以通過一定的途徑獲得個人財產,并受到法律保護。因此,夫妻雙方離婚時,不能將屬于未成年人的個人財產當作夫妻共同財產予以分割。
根據法律規定,下列財產屬于未成年人個人所有:
(1)獲得的獎金,如因學習成績優異而獲得的獎學金,因見義勇為而獲得的政府獎金等。
(2)接受贈與而得的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的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29條規定:“贈與人明確表示將贈與物贈給未成年人個人的,應當認定該贈與物為未成年人的個人財產。”
(3)通過遺囑繼承而獲得的財產。
按照《繼承法》規定,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可以通過立遺囑的方式讓孫子女、外孫子女繼承自己的遺產,因此,未成年人通過遺囑繼承等方式所獲得的遺產,應當歸屬未成年人本人。
(4)因人身受到損害而獲得的賠償。
未成年人因健康、身體遭受侵害致殘的,有權要求加害人等賠償義務人予以賠償,包括賠償醫療費、護理費、營養費、殘疾賠償金、后續治療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其中的營養費、殘疾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屬于被侵害的未成年人的個人財產。
(5)享有智力成果而得的財產。
未成年人雖不能從事體力勞動,但可以從事智力成果創作活動。《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6條規定:“國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榮譽權不受侵犯”。所以,未成年人通過發明專利、發表文章、繪畫作品等智力成果獲得的報酬屬于其個人的財產。
《民法通則》第18條規定:“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的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獎勵、贈與、報酬,他人不得以行為人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為由,主張以上行為無效。”
因此,父母無論是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還是離婚時,都不得否認未成年人獲得的上述財產屬于未成年人個人所有,也不得擅自處理未成年人獲得的上述財產,更不得強行占為己有。
如果您還有相關疑問,歡迎到律霸網進行咨詢,這里有專業的律師來為您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履約保證金不等同于違約金
2021-03-22外地人在什地方可以補辦結婚證
2020-12-16房產他項怎么解除
2020-12-17合同內容與事實不符該如何處理呢
2020-11-22調薪未簽訂勞動合同變更怎么處理
2021-01-06勞動合同終止的,用人單位是否支付經濟補償?
2020-12-21勞務用工和合同用工是什么意思
2021-03-04產假期間員工裁員補償標準
2020-12-17實習期間的駕照可以租車嗎
2020-12-28雇傭關系受傷怎么賠
2020-12-11解除勞動關系引發勞動糾紛
2021-02-27車買過的交強險和商業險能退嗎
2021-03-11人身保險合同引發糾紛可否由法院主持調解
2021-02-13人身保險合同中代簽字應注意什么
2020-12-10重復保險的賠償方式是什么
2021-03-09對方逃逸保險賠償嗎
2021-03-20財產保全保險費用承擔
2020-12-13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都有哪些
2021-01-05青海殘保金如何計算
2021-02-15保險對方全責如何理賠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