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4年的拿破侖民法典規定的離婚制度中,曾經規定了訴訟離婚和協議離婚兩種方式,但為時甚短。1816年,法國全面恢復禁止離婚的舊制,到1884年法律再度承認離婚時,就只剩下訴訟離婚一種制度了。此種情況持續到20世紀70年代才有所改變。至于英國,直到1857年,制定了一個婚姻事件法,才第一次承認訴訟離婚制度,此后一直保持這種單一的離婚程序狀態,并對英美法系產生重大影響。在德國,1900年的民法典,也是將訴訟離婚制度規定為唯一的離婚制度,并延續至今。
盡管訴訟離婚制度和其他婚姻制度一樣,也會因各國社會環境、法律傳統、宗教習慣、文化背景等諸多國情因素的影響而有所不同,但作為訴訟離婚制度本身,則有其共性的東西存在。這種共性的東西就是:離婚必須以法定條件為判斷依據。這不僅是對當事人的要求,也是對法院的規定,各方都得遵守這一原則。
離婚訴訟是合并之訴,既要解決當事人的身份關系,又要解決財產、債務、子女撫養等諸多問題。
訴訟離婚制度也是國家對公民的婚姻家庭生活進行干預的形式之一,旨在調整公民自己難以調整的婚姻家庭關系問題。
二、我國訴訟離婚的概念
訴訟離婚——也叫一方要求離婚或裁判離婚,指夫妻雙方不能達成離婚合意,一方當事人基于法定事由,請求人民法院依據離婚訴訟程序處理離婚糾紛的制度。
凡屬人民法院管轄和處理的離婚糾紛,都是離婚的訴訟程序或裁判離婚。雖然在法院審理離婚案件的過程中,經過調解,當事人可能達成協議,因而不使用判決結案的方式,但這種調解協議的達成是司法行為的結果,且須經過法院確認,制作正式法律文書,所以當屬訴訟離婚的內容。
訴訟離婚有以下幾個特點:
只能由法院受理。
別的任何機構都無此權力。
只能由婚姻當事人親自提起。
離婚問題與婚姻當事人的身份緊密聯系,他人代替不得。
爭議的解決結果不是取決于當事人的意志,而是法院的判決。
這是與協議離婚的一個根本的不同。
三、訴訟外調解
調解是我國處理離婚糾紛的重要方式,按其性質可分為訴訟外的調解和訴訟內的調解。
訴訟外調解——也叫訴前調解,是指婚姻當事人一方要求離婚的,在進入離婚訴訟程序之前,基于雙方當事人的自愿,由有關部門所進行的調解。
《婚姻法》(2001修正案)32㈠規定:“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
這里所說的有關部門,當然是指法院以外的有關部門,但究竟是法院以外的哪些部門?法律并沒有明確規定。但從社會實際情況看,主要應當是指當事人所在的社區或單位、群眾團體(婦聯、工會、共青團等)、基層調解組織(鄉鎮政府的司法所、司法助理員等)等。
進行訴訟外調解的好處是,由于上述“有關部門”都是當事人身邊的或與當事人聯系比較密切的單位,對婚姻當事人的情況以及矛盾都比較了解。由這些單位出面進行調解,有利于及時緩解矛盾,化解糾紛,使感情并未真正破裂的夫妻重歸于好,使婚姻關系確實難以維持的當事人消除對立,促使雙方協議離婚。
既然是調解,就應當遵循自愿、合法的原則,不能強迫或變相強迫。
訴訟外的調解并不是離婚訴訟的必經程序。是否需要訴前調解?希望由哪個部門進行調解?完全取決于雙方當事人意愿。要求離婚的一方有權根據具體情況和本人意愿,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有關部門對此不得阻止,法院也不得以未經有關部門調解為理由而不受理案件。
有關部門調解離婚糾紛所可能導致的后果,大致有以下三種:
雙方重歸于好
繼續保持夫妻關系。
雙方達成離婚協議
雙方就離婚以及子女、財產問題達成協議;
這時,原來的一方要求離婚及轉化為雙方自愿離婚。當事人可按婚姻法31條的規定,到婚姻登記機關辦理離婚登記。
調解無效
一方堅持要離,另一方堅決不離,或對子女、財產問題達不成協議的,離婚糾紛可依訴訟程序處理。
四、離婚訴訟程序
(一)離婚訴訟管轄
離婚訴訟管轄——指確定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和同級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離婚案件的分工和權限。
即,當事人該向哪一級法院或哪一個地區的法院,提起離婚訴訟的問題。
離婚訴訟屬于民事訴訟案件,自然應當按照民事訴訟的程序制度處理。
依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和最高法院有關司法解釋,離婚案件的管轄情況大致如下:
在級別管轄上,第一審離婚案件一般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關于地域管轄,一般也是實行“原告就被告”的原則,即由被告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被告所在地是指被告的戶籍所在地。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法院管轄。被告離開住所地超過1年的,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轄。雙方均離開住所地超過1年的,由被告經常居住地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訴時居住地的法院管轄。
還有一些特殊情況,實行特定管轄:
(1)被告不在中國領域內居住、下落不明或被宣告失蹤、被勞動教養或者被監禁的,由原告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法院管轄。
(2)被告被監禁或被勞動教養1年以上的,由被告監禁地或被教養地法院管轄。如果雙方都被監禁或都被勞動教養,則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
(3)雙方都是軍人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被告所在的團級以上機關單位駐地法院管轄。
(4)中國公民一方居住在國外,一方居住在國內,不論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國內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
(5)國外一方在居住國法院起訴,國內一方也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受訴人民法院有權管轄。
(6)中國公民雙方在國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離婚的,由原告或者被告原住所地的法院管轄。
(二)訴內調解
即訴訟內的調解,也叫訴中調解(即離婚訴訟中的調解)或者法院調解——指人民法院受理離婚案件以后,在法院的主持下,采取協商辦法促使當事人就離婚糾紛達成和解協議的活動。
我國《婚姻法》32㈡明確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
由此可見,訴訟內的調解屬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的必經程序。
人民法院調解不同于前面提到的訴訟外調解,它是司法機關行使審判職能的重要構成內容。人民法院受理離婚案件后,首先應當進行調解,不經調解就直接進行判決是違反法定程序的。
訴訟內調解雖然是在法院主持下進行的調解,但它畢竟還是一種調解,不同于法院的判決活動。所以,法院的調解,同樣要堅持自愿、合法的原則。與其他調解不同的是,法院調解還必須堅持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原則。就是說,不能和稀泥。
由于法院調解是在當事人自愿的基礎上達成協議的,所以一般都能自覺接受、自覺履行。這不僅有助于化解當事人之間的對立,也大大減少了法院的審判壓力和執行工作。
人民法院對離婚案件的調解,同樣也會出現三種結果:
重歸于好
離婚訴訟因雙方達成和好的協議而撤銷。
雙方互諒互讓、達成重歸于好的協議,原告撤銷離婚之訴。人民法院可將調解筆錄存卷。一般無需發給調解書。
達成離婚協議
離婚訴訟因雙方達成離婚協議而終止。一方要求離婚轉化為雙方自愿離婚。
這種離婚也是出于雙方自愿的,其性質與依登記程序辦理的離婚沒有太大差別,同樣也可以被稱做協議離婚。
離婚協議自然應當包括財產分割、子女以后生活安排的內容。
人民法院應按協議內容制作調解書。離婚調解協議書送達當事人手中簽收后,立即生效,沒有上訴期,婚姻關系自此解除。
調解無效。
雙方就離婚與否或就子女撫養、財產分割等問題未能達成協議,離婚訴訟繼續進行,進入判決階段。
(三)審理與判決
1、案件的受理
(1)不予受理的情形
①當事人僅以婚姻法第四條為依據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婚解㈠》3
《婚姻法》第4條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婚姻法》第4條的內容只是一種關于處理婚姻家庭關系的倡導性規定,難以構成判斷是非的確定性根據。所以,當事人不能以此條規定為依據進行起訴。
②當事人起訴請求解除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當事人請求解除的同居關系,屬于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婚解㈡》1㈠
③當事人因同居期間財產分割或者子女撫養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婚解㈡》1㈡
(2)婚姻無效宣告
①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宣告婚姻無效案件后,經審查確屬無效婚姻的,應當依法作出宣告婚姻無效的判決。原告申請撤訴的,不予準許。《婚解㈡》2
②人民法院受理離婚案件后,經審查確屬無效婚姻的,應當將婚姻無效的情形告知當事人,并依法作出宣告婚姻無效的判決。《婚解㈡》3
③人民法院審理無效婚姻案件,涉及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的,應當對婚姻效力的認定和其他糾紛的處理分別制作裁判文書。《婚解㈡》4
④夫妻一方或者雙方死亡后一年內,生存一方或者利害關系人依據婚姻法第十條的規定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婚解㈡》5
⑤人民法院就同一婚姻關系分別受理了離婚和申請宣告婚姻無效案件的,對于離婚案件的審理,應當待申請宣告婚姻無效案件作出判決后進行。《婚解㈡》7㈠
前款所指的婚姻關系被宣告無效后,涉及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的,應當繼續審理。《婚解㈡》7㈡
(3)夫妻財產分割案件的受理
①因履行財產分割協議發生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②男女雙方協議離婚后一年內就財產分割問題反悔,請求變更或者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婚解㈡》9㈠
人民法院審理后,未發現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時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的,應當依法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婚解㈡》9㈡
③彩禮糾紛案件的受理
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婚解㈡》10㈠
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
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
婚前給付并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
適用前款第㈡、㈢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婚解㈡》10㈡
④離婚損害賠償案件的受理
當事人在婚姻登記機關辦理離婚登記手續后,以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但當事人在協議離婚時已經明確表示放棄該項請求,或者在辦理離婚登記手續一年后提出的,不予支持。《婚解㈡》27
2、案件的審理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當事人除不能表達意志的以外,都應出庭。確因特殊情況無法出庭的,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書面意見;由于離婚案件不同程度地涉及當事人的隱私,當事人可以申請不公開審理,但一律公開宣告判決;離婚案件一方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死亡的,雙方當事人的關系即自然消滅,離婚訴訟終結。
3、案件的判決
對于調解無效的離婚案件,人民法院應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及時作出是否準予離婚以及財產分割、子女撫養等問題的判決。
一審法院關于離婚案的判決下達后,有15天的上訴期。超過15天,雙方當事人均不上訴的,判決書立即生效。
進入二審的離婚上訴案件,自二審的終審判決書作出之日起生效。
對于判決不準離婚或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6個月內又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被告起訴離婚則不受上述期間的限制。
五、我國判決離婚的法定理由
(一)夫妻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是我國判決離婚的法定理由
判決離婚的法定理由,也叫判決離婚的法定原因、條件、事由、標準,是法院判決離婚的根據。
《婚姻法》(2001修正案)32條明確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
這一規定是我國離婚制度中判決離婚的法定理由,也是人民法院處理離婚糾紛的基本原則。
夫妻感情是婚姻關系的基本要素。夫妻雙方的感情是婚姻關系賴以存在和鞏固的思想基礎。各種離婚糾紛的產生,無不與夫妻的感情狀況有關,歸根結底都是通過感情的變化而起作用的。如果感情確已破裂,說明婚姻事實上已經“死亡”,就應當依法予以解除。
《婚姻法》(2001修正案)32條的規定說明,男女一方提出離婚后,是否準予離婚,不取決于另一方是否同意,而是法院依據夫妻雙方的感情是否確已破裂和調解有無效果來進行裁判。可見“感情是否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是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確定準離與不準離的原則界限。
它有兩層含義:
如果夫妻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
如果夫妻感情沒有破裂或沒有完全破裂,即使調解無效也不準離婚。
這一標準的確定是婚姻本質的要求,它符合馬克思主義關于離婚問題的基本理論,也是我國長期立法、司法實踐經驗的總結。它有效地保障了離婚自由,防止了輕率離婚。
(二)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例示性規定
我國1980年頒布的《婚姻法》,對判決離婚的法定理由,只作了原則性的規定,采取了單純抽象概括的方式。這給司法實踐中的審判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往往需要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來進行補充,也給審判工作帶來不便。
2001年修正案在判決離婚法定理由的表述上作了重大的改革,確立了抽象概括與具體列舉相結合的表述模式,增加了例示主義的規定,增強了我國離婚法律規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是對我國離婚立法又一次重要突破。
《婚姻法》(2001修正案)32條所列舉的五種準予離婚的情形,就是“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具體表現。
《婚姻法》32條第二和第三款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準予離婚:
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因感情不和分居滿2年的;
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準予離婚。
上述條款將法定離婚條件予以具體化,從而使各級人民法院有了明確的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統一標準。
下面分別予以說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監察大隊受理范圍
2021-02-27制作并銷售盜版光碟侵犯的著作權嗎
2021-01-10倒賣課程多少算侵權
2021-03-21取保候審是犯罪情節輕的嗎
2020-12-03怎樣變更監護人具備的條件
2020-12-19治安拘留十天能探望嗎
2020-12-05什么是婚姻自由權,哪些行為屬于破壞婚姻自由
2020-11-15單位公款可以打到個人賬戶嗎
2021-02-13代理合同是否需要繳納印花稅
2020-11-24受威脅已過戶的贈與房產可反悔嗎
2021-01-25房產互換應如何辦理?
2020-12-30房地產業的發展商與投資商的區別
2020-12-08兩年勞動合同的試用期是多久
2021-01-13什么叫傷殘津貼,傷殘津貼應該如何計算
2021-01-08什么情況被公司辭退不能勞動仲裁
2021-01-03公司部門解散可以辭退員工嗎
2021-02-19哪些原則適用于人身保險合同
2020-11-11韶關山洪致3人失蹤1人死亡,有沒有保障自然災害的保險
2021-03-23分紅保險待遇有什么
2021-01-15土地承包合同怎樣符合國家土地政策標準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