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死亡前放棄繼承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死亡前放棄繼承權的決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繼承法》第二條規定“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第二十五條規定“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從上述法律條文可以看出,繼承人對被繼承人遺產享有處分權的起始時點,應為被繼承人死亡之時。被繼承人尚在人世時,繼承人對被繼承人的財產(也即遺產并沒有處分的權利)。因此,繼承人在被繼承人在世時做出放棄遺產繼承的意思表示,屬于無權處分行為,依法當屬無效。當然,如果繼承人在被繼承人死亡后,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的意思表示,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二、繼承人是否能在放棄繼承權后反悔?
作出放棄繼承遺產的聲明是不能任意撤銷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0條之規定:遺產處理前或在訴訟進行中,繼承人對放棄繼承反悔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其提出的具體理由,決定是否承認。遺產處理后,繼承人對放棄繼承反悔的,不予承認。所以如繼承人在放棄繼承后反悔,首先可以于其他繼承人協商,如其他繼承人一直同意其撤銷放棄繼承聲明,則可以仍按原各自份額繼承。如不能協商一致則需經人民法院根據具體理由決定是否同意其撤銷放棄繼承聲明。
三、法定繼承人順序
《繼承法》第10條規定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繼承人: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繼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繼承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繼承法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正常情況下被繼承人一般先于繼承人去世,如果繼承人在去世之前放棄了遺產繼承權,這時候被繼承人還在世,因為遺產繼承還沒有正式開始,所以被繼承人實際上對于所謂的遺產繼承這件事情沒有任何的處分權,只能說遺產繼承開始前的放棄行為是具有法律效力。
放棄繼承權后遺囑怎么辦?
放棄繼承權債務不償還有效嗎
放棄繼承房產公證費用是多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勞動能力如何鑒定
2020-12-14車輛被套牌違章怎么維權
2021-02-18在工地工作時受傷的按照人身損害能賠多少
2021-01-31合伙人對合伙企業財產如何處分
2020-12-15拆遷公司收入怎么計算營業稅
2020-11-11贈與財產是否要交稅
2021-01-30“假結婚”與“假離婚”有哪些法律風險
2020-11-26贍養糾紛舉證要哪些證據
2020-12-09發回重審的案件能否移送管轄
2020-11-14債務人如何對公司人格混同進行舉證
2021-03-21委托合同該怎么解除
2021-01-21違約責任是財產責任嗎
2020-12-15如何進行商場受傷索賠
2021-03-10專利申請書范文應該怎么寫
2021-02-10辦理撤消房產贈與手續需交稅嗎
2020-11-15解除勞務合同和開除有什么區別
2020-11-24勞務外包的范圍有哪些
2020-12-03保險公司的拒保問題有什么原因
2021-01-14為什么會導致保險合同終止
2020-12-30保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