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拆遷補償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七條規定,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一)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征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第二十二條規定,因征收房屋造成搬遷的,房屋征收部門應當向被征收人支付搬遷房;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產權調換房屋支付前,房屋征收部門應當向被征收人支付臨時安置費或者提供周轉用房。
第二十三條規定,對因征收房屋造成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根據房屋被征收前的效益、停產停業等因素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評估辦法》第十四條規定,被征收房屋價值評估應當考慮被征收房屋的區位、用途、建筑結構、新舊程度、建筑面積以及占地面積、土地使用權等影響被征收房屋價值的因素。
被征收房屋室內裝飾裝修價值,機器設備、物資等搬遷費用,以及停產停業損失等補償,由征收當事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委托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通過評估確定。
國務院2001年頒布實施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因拆遷非住宅房屋造成停產、停業的,拆遷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企業拆遷的補償標準適用上述法條,企業拆遷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的程序問題,比如評估機構的選取、時效問題、采取何種救濟方式,這些程序問題和普通的拆遷相同。下面根據上述法條以及律師的實務經驗,著重研究企業拆遷補償都有哪些方面,在立法不完善的情況下,企業在拆遷的過程中律師如何幫助其將損失降低到最小。
從上述法條以及各地頒布的法規及其他法律文件中,能夠得知企業拆遷的補償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一、房產、建筑物及土地的補償
1、房產、建筑物的補償
企業的經營性用房主要有工業廠房和倉庫,也有部分住宅和辦公房,具體的補償面積以相關房產證明登記的建筑面積為計算標準,因為歷史原因無法辦理房產證明和土地證明的,可經實際丈量確定。企業房屋及建筑物價值評估應當考慮被征收房屋及建筑物的區位、用途、建筑結構、新舊程度、建筑面積以及占地面積、土地使用權等。而且企業拆遷也涉及到房產的所有權問題,企業拆遷的補償對象只能是房屋的產權人,如果企業是承租人的話,那么只能是對承租人在租賃期間對自建的地上物有權獲得補償。
2、土地的補償
在企業拆遷時土地的補償問題就會涉及到土地的性質,國有土地與集體土地的問題,《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對國有土地上企業的拆遷土地補償這一塊沒有明確的規定,全國各地方拆遷時土地的補償,往往與房屋、建筑物補償計算在一起,不明晰、不透明的情況大量存在,使得權利人的權益無法獲得相應的合理補償;集體土地上企業的拆遷一般按評估價格補償,如果企業為承租人的話,就會涉及到與土地使用權人誰有權獲得土地補償的問題,補償的依據以證書或租賃合同為準。
二、設備、設施的補償
1、不可移動設備的損失補償。對其補償的標準應按照設備使用年限進行折舊或重置市場價格計算,對所有權人進行補償。
2、可移動設備的搬遷費、安裝費的補償。具體補償標準按照當地搬遷費標準或實際發生額計算,主要包括拆卸費用、運輸費用、安裝費用、調試費用等,安裝調試費還應當由設備供應商出具報價和證明等。
三、停產、停業損失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對因征收房屋造成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根據房屋被征收前的效益、停產停業等因素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由于各地的情況不一樣,這部分的補償也有很大的差別,但是在地域相同的情況下,停產停業損失也有可能不同,停產停業損失包括哪些、如何計算,都是律師可以爭取的,彈性比較大,是企業拆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補償。
停產停業損失補償既包括實際損失補償,也包括預期利潤損失補償。實際損失補償主要有原材料、半成品等物品的損失,以及訂單違約損失補償。訂單損失應當出具正式法律文書證明,以判決書的形式確定解約損失證明效力最高,被拆遷企業不能隨便與客戶約定中止訂單的賠償協議,否則拆遷人或征收人不予認可。預期損失主要指根據往年的情況,企業可期待的利潤,被拆遷企業應當證明投資數額和近幾年平均合理利潤,以證明合理的投資收益回報,結合剩余經營期限,計算預期的利潤損失。
四、人員遣散安置等補償費用
針對員工的這部分補償,法律也沒有具體的規定,有的地方制定了相應的規定,但有一些地方沒有具體的規定。這些都是律師可以進行爭取的,如果企業進行搬遷的,一般來說需要支付停工期間的工資和社保費;對于停止經營的,需要依據《勞動合同法》的有關規定,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等費用。
五、搬遷獎勵費用及其他費用
在拆遷的過程中,拆遷人往往會采取速遷獎勵的辦法鼓勵被拆遷人、承租人盡早簽訂拆遷安置補償協議,讓被拆遷人搬出拆遷范圍。獎勵費用金額的大小,由拆遷人根據拆遷實際的情況確定,也可由拆遷人、被拆遷人、實際承租人之間協商進行確定。其他損失如實驗室、無菌車間、包裝車間等特殊廠房的驗證費,廣告投入后尚未回收成本的損失。
企業拆遷的過程中,拆遷人不會如上述所述,根據法律、法規及其他規范性文件給予被拆遷人各種補償,下面針對拆遷中經常遇到的兩個問題,給予企業被拆遷人提醒以及建議,使企業在拆遷的過程中防止受到更多的損失。
第一個問題,是企業作為次承租人的問題,現在有很多企業租用的廠房可能是從其他承租人那里租過來的,此時,遇到拆遷,拆遷人通常都會和所有權人、承租人簽訂補償協議,而將次承租人排除在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一是因為法律未明確規定次承租人的被拆遷人的地位,二是次承租人憑借租賃合同起訴承租人及出租人,通過民事訴訟途徑解決于事無補,很難從出租人或者承租人手中要到本屬于企業自己的補償。這個時候,企業該如何做呢,首先,在拆遷未進行前,企業就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有的企業會采取拖延的方法,認為這樣能獲得更高的補償,這實為一種不明智的做法。我國法律明確規定了拆遷人可以通過合法的程序進行強拆,而且企業在拖得過程中可能喪失了與拆遷人談判的最佳時機,拆遷人可能會分裂次承租人與出租人、承租人的關系,直接與他們簽訂補償協議,企業作為次承租人受到的損失會非常大。再次,企業在拆遷時不能被動的接受,要主動地出擊,調查拆遷人的違法之處,依法申請查處非法拆遷,通常拆遷人不可能每一個程序都按照法律的規定,拆遷手續也不可能都齊全,當被拆遷企業掌握這些信息時,就可以進行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從而使被拆遷企業處于有利的地位,與拆遷人進行談判,得到企業應有的補償。
第二個是關于企業租用集體土地的問題,由于集體土地的租金相對比較便宜,在現行經濟活動中,租用集體土地興辦企業及建造廠房的情況在實踐中普遍存在。但是在目前的法律環境下,在審判實踐中,擅自出租集體土地使用權行為也多被法院認定為無效行為。因此,對于簽訂集體土地租賃合同取得企業經營用地的企業,在拆遷的過程中需要謹慎對待并盡量避免相應法律風險。
經過對法律條文的分析,通過租賃方式合法取得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僅限于“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或者因破產、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等情況。其他的租賃行為均為無效行為,雙方當事人所簽訂的《土地租賃合同》等也會因違反國家法律的強制性規定而成為無效合同。所以企業在無效合同的基礎上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是沒有合法保障的,其在土地上興建的廠房也會因認定為違章建筑而得不到應有的補償。這個時候企業就會處于不利的狀態,企業應積極搜集拆遷人存在的違法行為,從而使自己占據有利的地位,與拆遷人進行談判,獲得應得的補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民遇上違法征地,可以拒絕簽字么
2021-03-13雇傭關系的性質是怎樣的
2021-03-19撤銷婚姻需要經過哪些程序
2020-11-14冤假錯案取保候審可以申請國家賠償嗎
2020-12-29新公司法關于股權轉讓的規定
2021-03-05公章能代替合同章嗎
2020-11-19各省市消費者協會投訴電話是多少
2020-11-19土地租賃合同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26如何理解婚前財產的自然增值
2021-01-26離婚訴訟需要哪些證據
2021-03-23筆跡鑒定是否有權知道結果
2021-02-13九級傷殘等級評定標準和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4交通事故之后申請傷殘鑒定有哪些必要的步驟
2020-11-14農村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多少
2020-11-18在合同中分工責任不履行怎么辦
2021-01-30集體組織所有權有哪些
2021-01-11工傷事故賠償有什么標準
2020-12-08單位與個人簽訂勞務合同需注意什么
2021-03-15不簽勞動合同是否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單位應當承擔什么法律后果?
2021-03-24第一個保險合同生效日是怎樣規定的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