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第一百二十八條規定,債務人有破產欺詐行為,損害債權人利益的,債務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承擔賠償責任。這為追究破產欺詐責任人的民事賠償責任提供了法律依據。在理解與適用上需要明確以下問題:為何債務人的破產欺詐行為轉由其法定代表人等人員承擔賠償責任其法理基礎是什么責任人承擔賠償責任的范圍如何界定由誰主張責任人承擔民事責任,是管理人還是債權人如何追究責任人的賠償責任
一、債務人相關責任人應對破產欺詐行為承擔民事損害賠償責任
其一,債務人進行破產欺詐行為,必然減損債務人的整體責任財產和財產性權利,損害債權人的共同清償利益,使債權人遭受經濟損失,如不追究行為人的民事賠償責任,就無法真正維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和社會經濟秩序。但是,由于債務人已進入破產程序,喪失了債務清償能力,其民事主體也將被注銷,要求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猶如水中撈月、畫餅充饑,已經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所以,有必要將對債務人的民事賠償責任的追究,延伸到違法行為的直接責任人,即破產企業的原法定代表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讓他們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填補債權人遭受的損害,同時制裁其違法行為。
其二,企業法定代表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作為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是企業權力決策機關、執行機關或監督機關的決策人或重要組成人員,他們對債務人實施有關破產欺詐行為負有直接責任,具有主觀惡意或者重大過失,故應由其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其三,從立法宗旨和目的看,除了制裁責任人和填補債權人損害外,民事損害賠償責任還將對企業有關管理層人員形成強大的責任機制,促使其依法誠信經營管理企業,減少各種欺詐行為或不當行為,從而促進企業和社會的健康發展。
因此,企業破產法特別規定破產欺詐的行為主體雖然是債務人,但責任主體是債務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如董事、經理、監事、財務主管人員和執行業務的主要管理人員。
二、破產欺詐民事損害賠償責任的認定標準
1.責任人承擔責任的法律性質
債務人實施破產欺詐行為,其目的在于逃避債務和社會責任,具有主觀惡意,直接或間接地損害了多數債權人的債權清償利益。根據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規定,破產欺詐行為給債權人造成損害,行為人應當承擔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故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二十八條規定破產欺詐責任人承擔的賠償責任的性質,屬于侵害債權人財產權所產生的侵權損害賠償責任;承擔責任的具體形式是賠償損失,即由破產欺詐責任人以其自身的財產賠償債權人所受到的財產損失。這是企業法人應以企業所有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的例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曠工幾天算自動離職
2021-01-23瀆職罪的立案標準
2020-12-23土地以租代征合法嗎
2021-01-19沒結婚不退彩禮要承擔責任嗎
2020-11-19涉外婚姻找不到人多久才能判
2021-03-06著作權法定許可制度是什么
2021-03-06在大隊的分紅股權證可以抵押嗎
2020-11-22狗被車撞死了屬于交通事故嗎
2021-01-13公示催告流程的適用范圍
2021-02-16中級人民法院一審是終審嗎
2021-02-18挪用公款多少可以立案
2021-02-01房屋繼承公證的幾大注意事項
2020-11-14怎么證明是在商場摔傷,有哪些相關法律依據
2021-01-02買地皮土地使用證是一定需要的嗎
2021-03-14企業地址變更員工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1-18怎樣界定外出務工人員
2021-03-13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后應該如何辦理轉移手續
2020-12-24保險應當依法繳未簽合同應該怎么樣的
2020-12-20解除人身保險合同返還保險法有什么規定
2020-12-22購買汽車保險怎么選擇銷售商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