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之后怎樣承擔責任,承擔怎樣的責任是大家所要運用的基礎法律知識。公益訴訟環境侵權的責任我想大家都對它的相關內容不太了解。
公益訴訟環境侵權的責任
我國目前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責任承擔方式存在諸多問題,各地的司法實踐在借鑒國外制度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但并沒有形成全國統一的規定,頂層制度設計對此也沒有詳細的規定。
(一)排除危害責任的適用
在排除危害責任的實踐運用過程中,環境侵害標準和禁止令的適用條件存在很大問題,環境侵害標準不明與禁止令適用不規范嚴重影響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價值實現。
1、恢復原狀的可能性問題。法院在作出“恢復原狀”判決之前。就應該考慮到已被破壞、喪失生態功能的環境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能否恢復原狀。如果可以恢復原狀,那么法院應當要求被告履行“恢復原狀”的判決內容;如果不能恢復原狀或恢復原狀的可能性極小,那么法院所做出的“恢復原狀”判決不能或很難得到執行,這不僅有損司法的權威,也不能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這時就需要用其他方式來代替恢復原狀這種責任承擔方式。(30)前文已經論述“恢復原狀”可以以“損害賠償”的形式來替代履行,那么,在被侵害的環境不能恢復原狀或恢復原狀的可能性極小的情況下,法院可以要求環境侵害者以“損害賠償”的形式替代履行“恢復原狀”民事責任。
2、恢復原狀的成本問題。恢復原狀的成本是執行“恢復原狀”判決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如果恢復原狀成本過高,甚至超出了環境原有的經濟價值,那么“恢復原狀”的必要性要大打折扣,這里面的“恢復原狀”的必要性是針對環境侵害者而言的。環境污染后,能夠恢復原狀的,當然必須恢復原狀,因為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來看,環境是無價的,即使恢復成本再高,我們都需要盡可能恢復原狀。但問題是恢復原狀成本如何負擔。我們知道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具有懲罰性,環境侵害者所承擔的恢復原狀的費用可以超過他所侵害的環境利益,但是,如果恢復原狀的費用過分高于環境原有的利益,讓環境侵害者承擔過高環境恢復成本,甚至超過自身的履行能力,顯然也是不合理的。
3、“原狀”的標準。在“恢復原狀”判決的執行過程中,“原狀”的標準是一個很難把握的問題。判斷環境侵害者的修復環境工作是否完成,我們只要鑒定環境侵害者的環境修復工作有沒有達到“原狀”的標準。那么,什么是“原狀”標準?“原狀”標準如何界定?學界普遍觀點都認為“恢復原狀”就是把被破壞的環境修復到符合當地適用的環境質量標準和環境要素原有的功能標準。具體來說,對于被污染環境的恢復原狀,可以以被污染的環境要素在當地所使用的環境質量標準為依據,只要將環境要素的質量恢復到其環境質量標準的要求即可視為恢復了原狀;對于被破壞環境的恢復原狀,只要恢復到環境要素原有功能要求即可。(34)
4、環境修復方案的制定。不管環境修復工作是由環境侵害者自己履行,還是代履行,都應當制定詳細的修復方案,環境修復方案是環境修復工作的指南,保證環境修復工作能夠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在自己履行中,環境修復方案可以由環境侵害者自己制定,這一般是針對一些簡單的環境修復義務,比如判決異地種樹,當事人不需要任何外界輔助就可以自己親自制定整個環境修復方案。但對于一些專業、復雜的環境修復工作,環境侵害者因自身知識和能力的局限,無法親自完成整個環境修復方案的制定工作,可以委托相關的機構制定。
5、恢復原狀費用的范圍、數額計算和支付方式。美國在確定恢復原狀費用的范圍時,主要是從“恢復原狀”判決被完全執行角度考慮的,“恢復原狀”判決被完全執行所需要的一切費用都由被告承擔。因此。在美國環境公民訴訟中,將“環境修復費用和監督修復費用”的承擔責任歸于被告,即恢復原狀的費用包括環境修復費用和監督修復費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環境侵害者可能難以支付高昂的環境修復費用,那么不足的部分由美國政府或基金會來承擔。(35)鑒于此,筆者認為恢復原狀的費用主要包括環境修復費用和監督修復費用。但根據“恢復原狀”判決的履行方式不同,恢復原狀費用范圍存在差異。在自己履行中,被告親自制定環境修復方案的,恢復原狀費用范圍僅限于環境修復費用和監督修復費用。被告委托其他機構制定環境修復方案的,恢復原狀費用包括環境修復費用、監督修復費用以及制定環境修復方案的服務費用;在代履行中,由于是由具有一定資質的機構代為履行“恢復原狀”的判決,因此,這種情況下的恢復原狀費用包括:環境修復費用、監督修復費用、制定環境修復方案的服務費用和代履行費用。
基于前文的分析,若“賠償損失”不能作為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一種獨立的責任承擔方式,不僅違背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全面加強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見》把“賠償損失”作為一種責任承擔方式的規定,徹底顛覆了我國現有的侵權訴訟理論與實踐體系;同時,還違背了前文已述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具有懲罰性這一特征(37)。因此,“賠償損失”的法律定位應當考慮到各個方面的因素,不能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其作為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一種民事責任承擔方式,應當區分具體情況在一定程度上肯定“賠償損失”作為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責任承擔方式。即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中,仍然存在賠償損失的責任承擔方式,但這里賠償的不是私益的損害,而是環境與生態的損害,這與普通環境侵權訴訟的賠償損失責任有著本質的區別。
公益訴訟是是針對公益活動的法律保護措施,我們也應該了解它的基本法律知識,了解法律不僅能讓我們更加愛法懂法,也可以讓我們在接觸運用的時候能了然于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外合資企業能破產嗎
2020-12-04合伙人退伙要退本金嗎
2021-03-20法律關于同居的規定有哪些
2020-11-19申請支付令的案件要交申請費嗎
2021-01-04什么是擔保合同中人的擔保
2021-03-12合同約定復利計算利息到期不付可以要求支付嗎
2021-03-24黑龍江省農村宅基地面積標準是多少
2021-02-25集體土地租賃協議書的內容
2021-03-17伯父贈與房產給侄兒怎么交稅
2021-02-23公房承租人對合用部位產生糾紛,如何處理
2020-12-31工會成立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1理財保險的種類
2021-01-14國內貨物運輸保險的保險貨物范圍
2021-03-09一般附加險有哪些險別
2021-03-05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20保險合同的中止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24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效力是怎樣確定的
2021-01-16汽車投保人維權存在哪些誤區
2021-01-12保險合同的解除權如何行使
2021-02-04農村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是指什么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