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A經人介紹從師于B學習木工裝璜技術,A沒有向B交納拜師費。同年8月,B在當地承接了居民C的一套居室木工裝修工程,裝修材料由C提供。8月12日下午,A在該居室內安裝窗套時,發現窗框與窗套不吻合,便使用鋼釘釘,在釘鋼釘的過程中,鋼釘突然折斷反彈,擊中A的左眼,造成A外傷性失明。A傷后進行了醫治,花去醫療費1萬余元,同時,安裝義眼所需費用1萬元。A以為,B受雇于C,A是隨同B一起參與裝修作業的,因此造成的損害B、C均有過錯,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分歧]
在審理過程中,對本案的定性和處理有三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觀點認為:B承接居民C的居室木工裝修工程,由C提供裝修材料,接受C的監督,完成C指示的工作,向C提供的主要是勞務,所以,B、C之間建立的是一種雇傭關系,B是雇員,C為雇主。A是B的學徒,在工作中具有不可分離性。C雇請B去完成居室裝修工程,按常理A無需C以明示的方式雇請,自然以徒弟的名義隨同師父B一同參與工作。因此,A應當視為C的雇員。在雇傭關系中,除存在免責的情形外,雇主對雇員的人身安全具有絕對保護的責任。A在勞動過程中,造成左眼外傷性失明,并非自身的故意,也非不可抗力因素所致,所以,C應當對A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種觀點認為:C對B所希望的交付滿意的工作成果,而不是勞務,而B正是運用自已有的技術通過勞動的方式去完成C所希望的成果。很顯然,B、C建立的是典型的承攬關系。A從師于B,隨同B實施相應的工作,基于B與C的承攬合同而開展的。在工作中,A完全是按照B的指示,接受B的監督而進行,A工作所體現的是一種勞務,而不是工作成果,并且A通過免交師從費獲取勞動報酬,所以,A、B建立的是雇傭關系。按照過錯歸責原同,由雇主B向雇員A承擔過錯責任。
第三種觀點:B、C建立的是典型的承攬關系,A、C沒有建立法律意義上的關系,A不屬本案承攬合同的相對當事人,所以,C對A沒有承擔賠償金錢的義務。A從師于B,主要通過B的指示完成一些具體的工作來達到學習、掌握技術的目的,僅管意義不在于B為了完成自己承攬的某項工作,需要雇傭A的勞動,但A在客觀上為B完成某項工作付出了一定的勞動,A所獲得的勞務報酬主要是通過B傳授技術得到補償的。A、B之師徒關系符合雇傭關系的本質特征,應視為準雇傭關系。按照無過錯歸責原則,由雇主B向雇員A承擔無過錯責任。
[評析]
筆者傾向第三種意見,理由如下:
1、承攬合同是指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工作,定作人接受承攬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并給付約定報酬的合同。在承攬合同中,按照要求完成一定工作,交付工作成果的為承攬人,接受工作成果,給付工作報酬的為定作人。而雇傭合同則是指雇員按照雇主的指示,利用雇主提供的條件以自己的技能為雇主提供勞務,雇主向提供勞務的雇員支付勞動報酬的合同。提供勞務的是雇員,給付勞動報酬的是雇主。雇員按照雇主的指示,接受雇主的監督進行工作。承攬與雇傭顯著區別在于:雇員向雇主提供的是勞務,在雇主的指示與監督下進行勞動,雇主對雇員不追求工作成果;承攬人向定作人交付的是工作成果而不是勞務,而只是把勞動作為完成工作成果的一種手段,承攬人憑借自己的設備和技術進行獨立工作,不受定作人的指示與監督。本案中,B、C就居室裝璜事宜達成的合意足以含蓋承攬合同概念的全部意義。在承攬合同中,有承攬人提供材料的,也有由定作方提供材料的,在本案中是由定作方提供材料。但是,承攬合同中的定作物材料由誰提供是不影響合同的成立的。所以,B、C基于承攬合同的建立,形成了法定意義上的承攬關系,而A事實上沒有與C訂立裝璜承攬合同。換言之,A、C之間不存在互為承攬關系的合同前提,A、C間當然不屬承攬關系。
2、義務基于法定原因或合同產生。A不是承攬合同當事人,對承攬合同既不享受合同權利也無需履行合同義務,C對A不存在合同上的利益關系與牽連,也就不產生對A的合同義務。A在B指示的工作中受傷,既不是因為C的故意與過失,也并非是為了C的利益所造成。換言之,C相對A沒有產生承擔賠償義務的法定原因。所以,C對A不承擔賠償責任。
3、A所從事的工作正是B所承攬的工程項目,A作為徒弟是按照B的指示,在B的監督與指導下進行工作,而不具獨立性。A并不象B,要憑借自己的設備和技術向C交付工作成果,而是進行一些有關的輔助性的工作。A雖然沒有直接從B處獲取勞動報酬,但通過B免收A的拜師費而變相獲得補償。A、B所形成的關系與普通的雇傭關系沒有質的不同,所不同的是勞動目的。A不是為了提供勞務獲取報酬,而是通過參與B指示的工作獲得技術的掌握與提高。A、B之關系在法無明確規定時,唯有比照最相類似的法律關系加以確定。因為A、B間形成的關系與普通的雇傭關系沒有質的區別,所以視其為準雇傭關系,B為雇主,A為雇員。
4、雇主承擔責任的確定不外乎以下三種考慮:(1)雇傭關系存在與否;(2)雇員的損害是否因執行職務所發生;(3)雇員有否主觀過錯。換言之,雇傭關系存在的,雇員是在執行職務中受到損害的,雇員沒有主觀過錯的,雇主就應當對雇員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縱觀本案,B對A承擔賠償責任是肯定的。雇員要求賠償的權利并不是基于雇傭合同產生的,而是基于勞動保護所享有,雇主侵犯的權利客體是雇員的人身權和財產權,人身權和財產權是雇員最重的權利,采取無過錯歸責原責,更有利于保護雇員的人身權和財產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左娜律師,系山東煒弈律師事務所律師。山東大學法學系本科畢業,法學學士。2012年取得法律職業資格。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青島市市南區檢察院實習工作,2011年7月至2014年9月在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見習工作,2014年9月從事專職律師工作至今。在實習工作中,將法學理論與法學實踐相結合,為執業積累了大量的工作經驗。自2014年從事律師工作以來,本著對律師職業的熱愛和對委托人認真負責的態度,盡職盡責地辦理經手的每一個案子,獲得了當事人的好評。
在抵押財產上成立留置權的法律保護是怎樣的
2021-02-15涉外離婚判決書可公告送達嗎
2021-02-15固定資產貸款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11交通事故認定工傷怎么賠償
2021-03-02交警責任判定同等責任怎么賠
2021-01-23商品房住房面積怎么計算
2020-12-27交通事故雙方同等責任對方沒保險怎么辦
2021-02-26物權法(草案)名詞解釋-----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021-01-20入職3個月無故被開除賠償金怎么算
2020-11-08實習期間的駕照可以租車嗎
2020-12-28員工不同意調崗公司能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1-27加班工資不按國家規定發該怎么做
2020-12-08什么是團體意外保險
2020-11-21如何防范保險糾紛
2021-02-20同一被保險人兩車互撞應如何處理
2021-03-04保險單何時開始生效
2021-03-03保險合同中止期間發生效力嗎
2021-03-17集體土地怎樣進行轉讓
2021-01-08私人土地轉讓合同怎么寫
2020-11-30高鐵拆遷補償協議包含哪些內容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