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無過錯責任原則
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事故損害發生以后,不問加害人有無過失,只要加害人之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加害人均得承擔責任的一種法定歸責原則,其目的在于補償受害人所受的損失。無過錯責任的法律特征在于:
第一,不考慮加害人的過錯。它不問加害人有無過失,均得對損害結果(包括自己的損失)承擔全部責任,而絕不是以“無過失”作為歸責原則。
第二,因果關系是決定責任的基本條件。在過錯責任適用的情況下,過錯不僅是責任的要件,而且是決定責任的最終要件,即行為人是否應當承擔責任,最終取決于他有無過錯。而在無過錯責任的情況下,行為人有無責任,不取決于他是否有過錯,而取決于損害結果與其行為及損害對象之間是否有因果關系。受害人的故意行為通常作為免責事由。
第三,有法律的特別規定。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根據這一規定,無過錯責任僅適用法律有特別規定的情況。無過錯責任法定化的原因在于,此種責任在性質上根本不同于一般的法律責任,在法無明文規定時,給加害人施加此種責任是苛刻的、不公平的,且會妨礙整個侵權規范的職能的發揮。
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法理依據主要有:
一是報償理論,即“誰享受利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如交通事故中的機動車的所有人、駕駛人在享受機動車帶來的方便快捷的同時,自然應由他們承擔因機動車運行所帶來的風險。
二是危險控制理論,即“誰能夠控制、減少危險誰承擔責任”的原則。機動車駕駛人在上路之前受過專業的訓練,對于道路交通規則也很熟悉,因此,機動車的所有人、駕駛人能夠最好地控制危險,能夠盡可能避免危險;使其承擔賠償責任,能夠促使其謹慎駕駛,盡可能避免危險,盡可能減少損害。
三是危險分擔理論,即“利益均衡說”。道路交通事故是伴隨現代文明的風險,應由享受現代文明的全體社會成員分擔其所造成的損害。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經常被撞傷或撞死,而肇事者一般不會有人身損害,此時要求肇事者分擔一些經濟上的損失仍不失公允。無過錯責任原則,通過均衡整個社會利益、調整雙方沖突、讓優者承擔責任、合理分配損失來體現民法的公平原則。它對于個別案件的適用可能有失公允,但它體現的是整體的公平和正義。
如果您的問題比較復雜,我們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前來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鑒定一季度可以鑒定幾次
2021-02-25公司財產能否折抵股權轉讓
2020-11-11收據原件丟失,復印件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3駁回先予執行復議申請通知書還是裁定書
2021-01-27到法院能和娘家人斷絕關系嗎
2021-03-02軍人撫恤金能否被凍結執行
2020-12-29用人單位未及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損害賠償及計算
2021-01-21合同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1-01-13勞務分包合同適合什么法律
2020-12-07代位追償在財險和壽險中的不同運用
2020-11-17因產品責任提起訴訟后應當提供的證據是什么
2021-01-18什么叫做保費墊付
2021-01-21無證駕駛肇事保險公司應當賠償
2021-02-21獲賠17萬 隨州國壽新簡身險理賠第一單
2021-02-02諒解書的前保險給報嗎
2020-12-03保險經紀人委托人可以是誰
2021-03-07因污染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拒賠可行嗎
2020-11-21什么叫做保險中的責任限額
2020-12-05團體保險業務發展空間分析
2021-03-21保險合同中的索賠與理賠程序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