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遭侵害無法修復是否應獲精神損害賠償
需要根據情況作出判斷,但小編認為如果墓地遭受嚴重侵害且無法恢復的嚴重情形下,提出的精神損害賠償應予支持。
2011年4月5日,原告陳某與被告某陵園簽訂墓地銷售合同,購買了編號為06-13的墓地,墳式、碑石等經原告確認后,被告完成施工。同年6月10日,原告在該墓地安放了先人骨灰。2015年清明節,原告掃墓時發現,一旁在建的12號墓地侵占了自家墓地邊界。后原告多次向被告反映情況未果。原告認為,被告的行為給自己一家造成了巨大的精神痛苦,要求被告停止侵害、恢復墓地原狀,并賠償精神損失2萬元。至原告起訴時,12號墓地已施工完畢。經測繪鑒定,12號墓地與13號墓地用地范圍線有重疊,重疊寬度為0.082米,重疊面積為0.124平方米。
法律爭議
根據鑒定機構出具的測量報告及被告自認,足以認定被告確已侵占了原告的墓地。但由于12號墓地亦為他人依照合同向被告合法購買的墓地,且已施工完畢,若恢復13號墓地原狀將影響他人的合法權益,實際上已無法實現。在此情形下,原告要求精神損害賠償是否應當得到支持?
第一種意見認為,精神損害賠償應當嚴格依照現有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規定進行判決,不能擅自擴大范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精神賠償解釋》)明確規定可適用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僅包括人格權或人格利益損害,對死者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遺體、遺骨等幾種損害,墓地侵害不在此列,故而不應獲得精神損害賠償。
第二種意見認為,法律設立精神損害賠償的目的在于彌補受害人或其近親屬的因侵權遭受的精神痛苦,其范圍不應刻板僵化,而應結合實際,綜合考慮侵權情形、精神價值、公序良俗等多種因素。墓地作為埋葬死者遺體或骨灰的特殊用地,具有特定精神價值,寄托了后人的哀思,在墓地遭受侵害且無法恢復原狀的情形下,受害人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應當得到支持。
法律分析
律霸小編贊同第二種觀點,理由如下:
1.墓地侵害獲得精神損害賠償可以在現有法律規定框架下獲得支持。
按照我國現行法律規定,精神損害賠償僅限于《精神賠償解釋》第四條的規定,即: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因侵權行為而永久性滅失或者損毀,物品所有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那么,本案中墓地侵權是否符合該條規定呢?筆者認為,答案應是肯定的。
首先,墓地是用于埋葬死者遺體或骨灰的特殊用地,具有明顯的人格象征意義。與一般常規的生產性或生活性用地不同,墓地作為埋葬死者遺體或骨灰的特殊用地,具有對死者身份的唯一指征性,既是死者的人格象征,亦是后人追憶、紀念、祭奠已逝親人的特定場所,具有明顯的精神價值,承載著特殊情感。因此,應當屬于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
其次,被侵害墓地因客觀實際已無法恢復原狀,可以認定為永久性損毀。由于恢復13號墓地原狀將影響他人的合法權益,因而不具有現實可行性,一、二審法院均對原告恢復原狀的訴請駁回。故對13號墓地的實際損害是無法恢復的永久性損毀,符合《精神賠償解釋》第四條的規定。
2.從精神損害賠償的補償、慰藉功能看,侵害墓地行為以違反公序良俗的方式造成受害人的精神利益損失,應當予以賠償。
從法理學上看,保護具有精神價值財產的本質不在于保護該有形財產本身,而在于保護通過這種特殊財產折射出的人身利益。雖然學界對于《精神賠償解釋》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侵害死者遺體、遺骨的精神損害賠償,到底是保護死者的人格利益還是其近親屬的身份利益仍存在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按照我國傳統觀念,非法侵害墓地與侵害遺體、遺骨行為類似,均違反了社會公序良俗,并對死者親屬造成精神損害。根據精神損害賠償彌補和慰藉受害人精神損害的補償性功能要求,侵權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3.從精神損害賠償的評價、引導功能看,精神損害賠償是對墓地銷售方擅自違約謀取經濟利益的負面評價,有利于規范喪葬市場秩序。
精神損害賠償除了彌補和慰藉功能外,還有樹立評判標準,引導行為人預期的重要作用。本案中,被告作為墓地銷售及設計施工方,為獲取高額經濟利益,擅自在銷售、施工其他墓地時,侵占原告已購買墓地部分面積,且在12號墓地施工完畢前已收到原告書面告知及停止侵害要求后,仍未停止侵害,繼續施工,致使起訴時原告恢復原狀的訴訟請求無法實現。其行為在違背公序良俗的同時,也嚴重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擾亂了交易秩序。要求其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是對其侵權行為的負面評價,增加其侵權成本,對于防止類似行為發生,規范墓地交易市場秩序也具有積極作用。
本網站致力于打造優質的律師咨詢服務,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過錯賠償要考慮哪些
2021-03-25車輛被盜報案有期限嗎
2021-03-22行政訴訟可否提起再審或者抗訴
2020-11-102020年新三板上市條件與標準是什么
2020-11-19新三板定增,律師能做什么
2021-01-10口頭承諾贈與合同是否成立
2020-11-25我國關于遺產繼承稅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0-11-12訂婚了退婚怎么退
2021-03-14請求協助送達出庭傳票的,有期限限制嗎
2020-11-19個人信用破產能出國嗎
2021-02-10反擔保合同的效力與實現條件
2020-12-09學生在校被清潔工歐打誰負責任
2021-01-14哪些情況可以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
2021-01-05公司倒閉派遣制制員工怎么賠償
2021-01-07離婚訴訟中人壽保險的價值怎樣確定
2021-02-06原告潘某 邵某訴被告某保險分公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18什么是保單的現金價值
2021-01-27被盜車出險 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0-12-15發生車禍理賠多久時間有效
2021-01-19不按標準繳納保險如何維權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