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視頻網站侵權案例分析
2007年4月,土豆網被新傳在線(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告上法庭。原告稱被告在未經原告許可且未支付報酬的情況下,通過所運營之網站“土豆網”向用戶提供電影《瘋狂的石頭》的在線播放,侵害了原告依法享有電影作品《瘋狂的石頭》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故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權行為、賠償原告經濟損失人民幣15萬元。這樁被稱為“國內視頻網站版權第一案”的官司,在業內和網友中引發了強烈的討論。而作為第一例影響極大的視頻共享網站侵權案,其審判結果必然會為行業同類案件樹立一個范例,而對于判詞及審判過程中援引法律等問題的審視、反思也會對今后網絡著作權的立法、執法起到提供一種思路。
2008年3月10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土豆網站侵權案作出如下判決:被告明知會有盜版和非法轉載作品被上傳至“土豆網”的可能,卻疏于管理和監控,導致一度熱播之影片《瘋狂的石頭》被網絡用戶多次傳播而未能得到及時刪除,故被告主觀上具有縱容和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原告所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的過錯。判令土豆網運營商上海全土豆網絡科技公司立即刪除土豆網上的侵權電影,并賠償享有該電影網絡信息傳播權的新傳在線(北京)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人民幣5萬元。①“土豆侵權案”的審判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是否適用“避風港”原則
著作權領域的“避風港”條款最早出現在美國1998年制定的《數字千年版權法案》(DMCA法案)。是指在發生著作權侵權案件時,當ISP(網絡服務提供商)只提供空間服務,并不制作網頁內容,如果ISP被告知侵權,則有刪除的義務,否則就被視為侵權。我國2006年7月1日頒布實施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也明確規定了信息網絡傳播權領域的“避風港”原則。《條例》第23條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為服務對象提供搜索或者鏈接服務,在接到權利人的通知書后,根據本條例規定斷開與侵權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的鏈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明知或者應知所鏈接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侵權的,應當承擔共同侵權責任。”可見是否適用“避風港”原則的關鍵在ISP是否“明知或應知”侵權。
目前,各視頻共享網站在“隱私和版權”條款中都寫有類似土豆網之版權聲明,如“本網站作為網絡服務提供者,對非法轉載、盜版行為的發生不具備充分的監控能力。但是一經發現,負有移除盜版和非法轉載作品以及停止繼續傳播的義務。我們對他人在網站上實施的此類侵權行為不承擔法律責任,侵權的法律責任概由本人承擔。”但是,“土豆案”一審法院對此聲明不加理睬,而且明確強調,被告不能以其已在網站“使用協議”中發布版權聲明而對網站上顯而易見的侵權行為聽之任之。在土豆侵權案中,上海全土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應用了“避風港原則”進行抗辯,稱其屬于網絡存儲空間的提供者,“土豆網”上所有內容都是用戶上傳的,一旦有盜版或者侵權其就會予以刪除;“土豆網”的審核是計算機按照特征碼進行自動識別的,而《瘋狂的石頭》沒有特征碼,故不知道該作品涉嫌侵權,也從未收到過原告的通知。在接到起訴狀后立即進行了刪除,故符合《條例》規定的免責條件,不應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法院審理認為,對于此類網絡服務提供者侵權責任承擔與否的認定,應當根據《條例》的相關規定并結合具體案情進行綜合判斷。首先,土豆網提供的并不是單純的網絡存儲空間服務,實際上是一個影音、視頻的發布網站,刪除涉嫌侵權作品的處理頁面恰恰說明土豆網對上傳到網上的作品是有批準過程的,因此被告稱無法得知侵權是逃避責任的一種托詞。其次,從常理上來分析,一部電影拍攝所需傾注的人力和財力、涉案影片的熱門程度等方面分析,被告作為專業網站理應知曉電影《瘋狂的石頭》一般不會是著作權人自行或許可他人在互聯網上發布供公眾無償觀看的。因此,可以認定被告主觀上具有縱容和幫助他人實施侵權的過錯。另外,法官從土豆網的后臺設置分析被告有權利和能力掌握和控制侵權活動的發生,但是用戶先后多次發布《瘋狂的石頭》而未被刪除,判斷被告主觀上具有縱容和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原告所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的過錯,不完全具備《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第22條所規定的可不承擔賠償責任之條件。
從判詞來看,侵權認定缺乏所使用的多是或然判斷。但是,推斷理由和結論之間并不是必然的、唯一的。讓人感覺在這個問題上似乎適用了雙重標準:侵權認定的無過錯責任,以及侵權損害賠償的過錯責任。所謂無過錯原則即不論行為人主觀是否有過錯,只要其行為與損害后果間存在因果關系,就應承擔民事責任。從理論上說,歸責原則強調的是行為者是否應承擔責任的判斷依據。“責任是歸責的結果,但歸責并不意味著必然導致責任的產生。責任的成立與否,取決于行為人的行為及其后果是否符合責任的構成要件,而歸責只是為責任是否成立尋求根據,而并不以責任的最終成立為最終目的。”②
2.屬于哪種侵權行為
在土豆侵權案的審理中,一審法院認為“被告主觀上具有縱容和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原告所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的過錯”。我國法律沒有“幫助侵權”的專門表述,但是,在司法解釋中有引申闡釋。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中,把“幫助侵權”視為“共同侵權”的一種類型,認為:“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人,為共同侵權人”。共同侵權的合法性基礎在于它合理分配損害,以減少社會危險因素,使受害人處于更優越的法律地位,從而獲得更充分的保護。《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根據“連帶之責”的原則,所有的共同侵權人都是必要的訴訟當事人,只有將直接侵權行為人列為被告,才可以對提供幫助的其他行為人提起訴訟。共同侵權責任的創設是為了讓有共同侵權行為的人共同承擔責任,而實際上卻并非如此。在諸多的網絡侵權事件中,只有網絡服務商作為可視的責任人而最終獨立承擔侵權責任。雖在民事訴訟中可行,但是直接侵權人逍遙法外,網絡侵權也并不會因此而減少,并沒有起到改善網絡環境的作用,在一定程度是社會資源的浪費。即使網絡服務商在我國的連帶責任中有權在全額賠償之后繼續追究最初侵權人的責任,但是,要想找到版權人自己都殆于尋找的侵權人,還要付出額外代價。這樣看來,追償權只不過是以一種極其合乎規范和程序正義的方式將查找真正侵權人的重負轉移給了網絡服務商。合法的權利和程序就這樣產生了不盡合理的責任、風險轉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雇傭關系如何進行行政處罰
2021-02-25追討退休前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3-10如果十級傷殘還在原單位工作怎么算賠償
2021-03-16解約定金與違約金的區別
2020-11-24民事訴訟怎么自己抗訴
2020-11-11父母健在孩子能否變更監護人
2020-11-26勞動合同不變更要賠償嗎
2020-11-09資產具有哪些風險
2021-02-09停崗留薪人員年限到了后還能回原單位上班嗎
2021-01-15將勞務分包給自然人是否有效
2020-11-30試用期離職拒不簽字怎么辦
2021-01-12什么情況被判定為勞動仲裁證據不足
2020-12-27家庭財產保險的保險標的
2021-01-10簽署保險代理合同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1-12再保險合同的分類具體有哪些呢
2021-03-22車險理賠次數與保費有什么關系
2020-12-15財產保險公司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管理方式
2021-02-21保險車輛損失情況確認書沒蓋章有效嗎
2020-12-26被保險人或投保人保戶須知
2021-02-03費差益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