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侵權糾紛呈現三特點
微博侵權糾紛呈現的特點包括侵權主體具有不可識別性;侵犯的權利客體具有多元性,包含個體權益與公共權益;舉證具有相當難度。針對這三個方面應對目前微博侵權的現狀的建議內容請閱讀下文。
特點一:侵權主體具有不可識別性
網絡社會適用網絡語言與網絡身份,各大門戶網站的微博用戶注冊均未采取實名制,博主以網絡身份進行信息發布,即使出現侵權行為,由于主體身份不可識別,造成被侵權人訴訟時認定被告困難。
特點二:侵犯的權利客體具有多元性,包含個體權益與公共權益
“微博”文字尤其是評論通常具有即時性與主觀性,網站管理員往往僅對所發信息的敏感度進行適當篩選,但對信息的真實性無法進行審查。微博信息發布易發生侵害自然人的隱私權和名譽權;如博主在發布和轉載信息時未加核實,或夾雜個人猜測與情緒,極易導致散播不實信息,從而引發輿論恐慌,影響社會秩序。
特點三:舉證具有相當難度
權利人權益被侵犯后,在與博主通過網絡或其他方式交涉索賠不能時,如選擇訴訟方式維權,由于博主通常會在產生爭議后將所發布信息刪除,甚至關閉博客,從而陷入舉證不能的困境。
三個方面應對目前微博侵權的現狀:
建議一:要凈化微博信息發布環境
強化網站管理員的審查責任,在言論自由與禁止侵犯他人權益之間做到合理平衡;在審查中發現重大侵權行為時,固化證據并及時向司法機關舉報。
建議二:強化維權意識
通過政府引導和媒體引導的方式告知公眾微博信息發布存在引發侵權的可能性。引導公眾規制自身行為,加強道德自律,在發布信息時盡力做到真實、準確;一旦發現自身權益被侵犯,與博主交涉前應事先通過截圖、拍照等形式留存網頁,避免訴訟時舉證不能的困境。
建議三:要呼吁完善網絡立法,規制微博侵權行為
目前我國尚無針對微博侵權的專門立法,所涉糾紛適用《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等法律和司法解釋。法院在審理微博侵權案件時要做到法律尋找的完整性和法條適用的準確性,面對新興傳媒模式應以深入、緊跟時代的審判方式審理案件,真正做到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全面、客觀、準確審理相關案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協議簽訂后不履行怎么辦
2020-12-12丈夫偷拍妻子出軌傳播視頻及照片違不違法
2020-12-04治安拘留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2-22老人財產歸誰就誰贍養嗎
2021-03-09刑事責任年齡和刑事責任能力是什么意思
2021-02-18車輛遺產繼承過戶費用
2021-03-08軍人撫恤金能否被凍結執行
2020-12-29煤礦工意外死亡如何賠償
2021-01-19受要約人對要約內容變更的效力
2021-01-03一方違約合同可以終止嗎
2020-11-20如何預防校園性侵事件的發生
2021-02-27房屋未過戶,房屋征收補償歸誰所有
2021-02-06設立公司規章制度時注意什么
2021-02-23崗位變更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2-06勞動關系結束還能起訴嗎
2021-01-16實習期滿工傷 未簽合同的賠償
2020-12-09如何確定人壽保險的金額
2021-02-05投資型保險有哪些型式
2020-11-13建筑工程保險合同
2021-02-24保險公司是怎么設立的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