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欺詐的認定和處理是怎么樣的?
民事欺詐的認定和處理是根據《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八條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九條 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欺詐消費者行為,是指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為。《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第3條規定:經營者在向消費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欺詐消費者行為:銷售摻雜、摻假,以欺詐消費者行為,是指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為。
二、其他相關規定是怎樣的?
《合同法》五十二條關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是無效的。 第五十四條,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從法條上我們不難看出,合同欺詐的構成有四個要件。
1、一方故意,告知虛假事實或者隱瞞真實事實;
2、對方因此陷入錯誤認識,也就是說欺詐與錯誤具有因果關系;
3、對方因錯誤認識作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就是認識錯誤與不真實的意思表示間有因果關系;
4、欺詐具有不正當性。從這四個方面我們不難看出,環環相扣,缺一不可,互為因果,可見法律對欺詐認定的嚴謹性。
欺詐分為作為和不作為兩大類,根據民法總則關于欺詐的規定,因一方的欺詐行為而誘導他人簽署的勞動合同,受欺詐方可以要求國家相關單位予以撤銷。若是由于第三人施行的欺詐行為,各方當事人都知道欺詐事實的存在,則該合同是由法律效力的。
對于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經常可以遇到有一些是民事方面的欺詐行為,這種欺詐行為情況之下所作出的民事行為都是屬于可以進行撤銷的,但是必須是當事人自己行使撤銷的權利。因此對于這方面所簽訂的合同來說的話,是屬于可撤銷合同。
如何對欺詐消費者行為認定?
欺詐訂立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欺詐消費者向誰投訴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實習生受傷屬于工傷嗎
2021-01-20雙眼皮什么情況下會鑒定為醫療事故
2020-11-13公司變更名字需要多長時間
2021-01-04如何對債權進行分類
2020-12-07怎么可以讓另一方沒有探視權
2020-12-14婚內過錯賠償最新規定是什么
2021-01-28如何理解人民調解的尊重當事人權利原則是什么
2021-01-24離婚訴訟書可以寫得詳細點嗎
2021-03-09沒有法律、法規的依據,向房地產開發企業收費的,如何處罰?
2021-01-27崗位調動與集團公司的勞動合同會自動終止嗎
2020-12-29離婚時的經濟補償 經濟補償數額的確定
2021-03-06如何區別勞動工傷和人身損害呢
2021-03-21勞務派遣的員工致害由誰擔責
2020-12-10理財公司倒閉了怎么辦
2020-12-03如果未超過保險限額由誰負責支付賠償款
2021-01-22對無過錯車主未投強制險應如何擔責的思考
2020-12-12保險公司應履行告知義務是什么
2021-03-23外資保險公司在我國有哪些形式
2021-01-01交強險保額怎么計算
2021-02-17離婚給孩子交的保險能分割嗎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