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合同的訴訟時效適用問題有哪些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止,屆時此條例被《民法典》所替換,相關的司法解釋也會失效。
《民法典》生效前的法律規定:
(1)于約定解除情形下,如當事人對不當得利的返還有約定履行期限的,訴訟時效期間自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算;未作約定或未約定履行期限的,應自合同解除之日起算。
(2)于法定解除情形下,訴訟時效期間應自合同解除之日起算。上述的“合同解除之日”,是指合同解除生效之日,協商一致解除合同的應以約定的解除日期為準,其余的合同解除情形按《合同法》第96條之規定,應為解除通知到達對方時生效,對方的異議不影響解除的效力,當然法律、行政法規如有規定解除應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的則依照其規定。
關于損失賠償請求權:
(1)于約定解除情形下,如當事人解除合同之時對損失賠償金約定履行期限的,則訴訟時效期間應自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算;未作約定或未約定履行期限的,自合同解除之日起算。
(2)于法定解除情形下,包括因一方當事人違約而解除合同產生的損失賠償請求權,以及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情形下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行為(一般系違反合同附隨義務)產生的損失賠償請求權。此兩種損失賠償請求權于合同解除之前就已客觀發生,并非合同解除之時才產生的,也不因合同解除而失去其自有的存在,因而訴訟時效期間應自當事人可得行使該損失賠償請求權之日起算。
相關知識:合同解除的情形分類
(一)約定解除:即當事人協商一致解除合同,或約定解除合同的條件,待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解除合同。
(二)法定解除:即因法定事由的出現,當事人可解除合同,有以下三種事由:
(1)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
(2)違約行為: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3)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看到這里大家都清楚了吧,這也是實際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在法律的規定上對于合同的訴訟時效適用問題都有規定,對于不清楚的朋友,需要通過本文的內容來知曉,并且還要了解一下相關的合同解除的情形分類。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九級傷殘能主張贍養費嗎
2021-02-07公司什么情形下可以回購公司股權
2021-03-19沒有進行股權變更能否解除協議
2021-03-23特殊合同的訂立方式
2020-12-03訴訟費是否也要承擔連帶責任
2020-11-13房屋買賣抵押權還在嗎
2021-02-06冤假錯案警察怎么處理
2021-01-04購房有什么可能會遇見的陷阱
2021-03-18與中介公司簽約如何避免糾紛
2021-01-16自己承包工程需要什么條件
2021-02-11疫情期間不上班工資如何支付
2020-12-29壽險投保人出險如何申請理賠,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長時間
2021-03-04意外傷害保險范圍是什么
2021-03-02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10人身保險的代位求償權是如何體現的
2021-03-06農戶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土地轉讓后征收能享受哪些補償款
2021-03-23拆遷安置合同中,都要有哪些內容
2021-01-26評估報告可以拒絕接收嗎,會不會影響房屋補償
2020-11-20拆遷紅線范圍內可以權屬爭議嗎
2020-11-20云浮云城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