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有關訴訟時效的規定
民法總則在民法通則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基礎上,對訴訟時效制度作出重大調整與重構,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將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調整為“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有觀點認為,民事主體權利受到損害事實發生在民法總則實施前,雖權利人提起訴訟已超過民法通則規定的2年訴訟時效期間,但由于2017年10月1日未滿3年,根據民法總則規定,應受3年訴訟時效期間調整,權利人起訴應予保護。
我們認為,首先,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在一定期間不行使權利,在該期間屆滿后,發生義務人可以拒絕履行其給付義務效果的法律制度,其目的在于促使權利人行使權利、穩定法律秩序和維護交易安全。其次,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分別規定3年與2年的普通訴訟時效期間,屬于相同事項上作出的不同規定,效力等級上處于同一位階,根據新法優于舊法原則,在民法總則施行后普通訴訟時效期間應為3年。再次,權利人的權利受到損害的事實,發生在民法總則實施之前,按照民法通則的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在2017年9月30日前已經屆滿的,義務人已經確定取得了不履行義務的訴訟時效抗辯權,該抗辯權不因民法總則施行而消滅。另外,按照民法通則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在2017年10月1日前尚未屆滿的,義務人的訴訟時效抗辯權系在民法總則施行后產生,基于新法施行及新法關于訴訟時效規定有利于保護權利人等因素考慮,此時民法總則關于訴訟時效規定產生溯及力,不再適用民法通則相關規定。
不少國家和地區都把民法典奉為人民權利的宣言,認為是民族精神的縮影。而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開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是民法典編纂的堅實第一步。從民法通則到民法總則,歷時30余年,看是一字之變,卻是理念、精神的變化和制度的創新,體現了中國特色、時代特征。民法總則吸收了民法通則規定的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規定,同時作了補充、完善和發展。如果在民法方面有更多的問題建議咨詢相關專業律師,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損壞他人名譽罪怎么判
2020-12-23出國簽證辦理流程
2020-12-17法人對其財產享有哪些權利
2021-01-04知識產權貫標認證幾年有效
2021-02-18什么條件下房產證過戶無效
2021-03-17預付款項為什么屬于債權
2021-01-23胎兒能不能行使繼承權
2020-11-23夫妻不和想離婚怎么辦
2020-12-29孩子商場受傷賠償有哪些相關內容
2020-12-07集資房交易受法律的保護嗎
2021-02-03在什么情形下,勞動合同終止?
2021-01-14勞務外包營改增如何繳納
2020-11-20辭退后有工資嗎
2021-01-08我國現有的幾種住房保險形式具體有哪些
2020-12-13公眾責任險保險合同是怎樣的
2020-12-30汽車丟了,保險公司怎樣理賠
2021-02-17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效力是怎樣確定的
2021-01-16保險理賠有時間限制嗎
2020-11-23保險經紀與保險代理區別是什么
2021-03-22法律允許返還土地出讓金嗎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