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人以過訴訟時效為由拒還款如何處理
案情介紹:借款人以過訴訟時效為由拒還款
2011年2月10日,李某向周某借款10萬元,雙方約定月息2分,利息按月支付,但未約定還款期限。李某在支付了5個月的利息后就未再支付本金及利息。2014年4月10日,周某向法院起訴,要求李某支付本金及利息,李某辯稱本案支付本金及利息的訴請已過訴訟時效。
爭議焦點:未約定還款時間利息訴訟時效是否已過
對于本案要求支付利息的訴請是否已過訴訟時效存在爭議。
第一種意見認為,支付利息的訴請未過訴訟時效。《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規定,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本案中,雙方未約定借款的還款期限,因此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在貸款人未催告借款人返還前,訴訟時效未開始計算,也不存在超過訴訟時效的可能。這里的借款當然也包括利息在內,因此,本案支付利息的訴請未過訴訟時效。
第二種意見認為,支付利息的訴請已過訴訟時效。本案中,雙方只是對借款本金未約定還款期限,而對支付利息的期限是有約定的,即按月支付。因此,對借款利息不適用《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的規定,其訴訟時效應從借款人不再支付利息的時候開始計算。本案中,李某自2011年8月便不再支付利息,因此,訴訟時效最遲應在2011年9月1日開始計算,而周某在2014年4月10日起訴明顯已過訴訟時效。
第三種意見認為,支付利息的訴請只是部分已過訴訟時效。本案中雙方約定的利息支付的債務屬于定期給付債務,每期的利息應分別計算訴訟時效。
律師說法:借款糾紛訴訟時效咋算
同意第三種意見,理由如下:
《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第二百零五條規定,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支付利息。對支付利息的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借款期間不滿一年的,應當在返還借款時一并支付;借款期間一年以上的,應當在每屆滿一年時支付,剩余期間不滿一年的,應當在返還借款時一并支付。因此,根據體系解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規定的借款僅僅指的是借款本金,不包括借款利息。因此,借款利息不適用《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的規定,其在貸款人未催告借款人返還前還是有計算訴訟時效的可能。
同一債務分期履行應與定期給付債務相區分,定期給付債務是繼續性合同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持續定期發生債務,比如在租賃關系中,出租人與承租人的債權債務是在合同履行中不斷產生的,承租人支付的每一期租金都是其在一定時期使用租賃物的對價,在使用租賃物之前,租金債務并未發生,因而在各期債務清償期屆滿后,出租人對承租人的債權都是獨立的,訴訟時效的起算也因每筆債務的獨立性而分別計算。顯然本案的利息支付屬于定期給付債務而非同一債務的分期履行,因此其不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五條的規定,即“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從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因此,本案的借款利息的訴訟時效應分別計算。
本案中,借款人李某自2011年8月便不再支付利息,此時貸款人周某知道或應當知道其8月份借款利息支付請求權已被侵害,此時即是8月份借款利息支付請求權訴訟時效計算的開始。同理,貸款人于2014年4月10日起訴,因訴訟時效為2年,法院最多只能支持2年的借款利息,也即2012年4月10日之前的利息已過訴訟時效。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借款人以過訴訟時效為由拒還款如何處理”問題進行的解答,案例發生在民法總則發布前,而依據民法總則的規定,請求民事權利的時效為三年。讀者如果需要找律師咨詢法律方面的問題,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交通事故車輛鑒定費
2021-02-24放棄專利權的情形有哪幾種
2021-02-25行政訴訟網上能立案嗎
2020-11-26遺囑必須公證才生效嗎,遺囑公證生效后有效期是多久
2021-03-13二手房購房定金合同范本
2020-12-28住房公積金如何提取
2021-03-07勞動主體發生變更須補償員工嗎
2020-12-14如果企業沒有參保,發生工傷事故農民工該怎么辦?
2020-12-11人壽保險受益人怎樣指定
2020-11-24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06公務員被辭退是否可以領失業保險金
2021-01-19銀行貸款禁止投向保險公司嗎
2020-12-25他人毀壞財物后是否可以要求其和保險公司都賠
2021-02-12汽車被盜,保險公司有義務把車從外地取回來嗎
2021-02-26保險代理人收取保費不交公司如何定性
2021-02-01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賠付數額是多少
2021-01-08土地承包經營權主要內容是什么
2020-11-28土地出讓合同可以公開查詢嗎
2020-11-16房屋拆遷補償方式和標準是什么呢
2021-01-17補償不合理,我可以不簽訂安置補償協議嗎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