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訴訟時效期間、傷害、死亡
一、問題的提出
各國及地區相對于普通訴訟時效規定了一些期間較短的特殊訴訟時效,比如臺灣、德國、法國等規定追討律師費、收取租金等適用1年的訴訟時效。但對于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遍查各國民法典,均作為普通訴訟時效,而未見有特殊的規定。但是在我國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卻往往被當作期間為1年的特殊訴訟時效,《民法通則》第136條第1項就常常被引為這種見解的法律依據。該條規定規定:“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為1年。持此見解者常用的理由是不論侵權行為致人傷殘,還是致人死亡,都是身體受到傷害的結果之一。果真這樣的理解正確嗎?粗看似乎有道理,其實不盡然。
《民法通則》第136條第1項的規定包括了侵權致人傷殘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這一般來講是沒有爭議的。但是對于造成死亡的賠償請求訴訟時效期間是否包括在內,卻值得探討。侵權致人死亡所造成的后果極為嚴重,死者親屬的情緒也會非常激憤,所以一般來講,這類糾紛都往往會在1年以內或協商解決,或訴之公堂,因此,對于訴訟時效期間是1年還是2年,在大多數情況下從現實意義上來講尚無區分的必要性。但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特別是對于在當事人法制意識尚處于發育期,或者本身糾紛的責任歸屬很難搞清楚,而事過1年有余才認識到自身權利可以通過訴訟來對特定對象索賠的情況下,提出侵權致人死亡請求賠償是適用《民法通則》第136條第1項就非常有必要了。
二、對第136條第1項中“傷害”與死亡的解釋分析侵權致死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是否適用《民法通則》第136條第1項,首先需要分析“傷害”的含義是否涵蓋了死亡。如果“傷害”的內涵包括了死亡,其外延完全涵蓋了死亡,則可以認為侵權致死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可以適用第136條第1項。否則,則不能適用。在相關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對此并無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對此需要運用民法解釋學的方法對“傷害”及“死亡”進行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基層干部沒有依法辦事怎么舉報
2020-12-25攝影公司用動漫圖片侵權嗎
2020-12-31經偵傳喚可以不去嗎
2021-03-20非直系親屬房產贈予合同怎么寫
2021-03-14公司被執行后能否更換法人
2021-03-09什么情況下需要簽訂補充合同
2021-03-21房屋轉讓居間協議范本
2021-03-18如何理解勞務派遣用工是一種補充用工形式
2021-03-02員工離職手續有哪些
2020-12-15也談《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01有保證續保條款的健康保險產品應該怎么做
2021-01-11交通肇事致死逃逸保險賠償嗎
2021-02-16保險船舶受損后怎樣索賠
2021-02-06固定資產購買保險的流程
2021-02-20交通事故中對方摩托車沒有手續保險公司會賠對方車輛損失嗎
2021-01-03重復保險是什么
2021-01-18解除承包合同樣本是怎樣的
2021-01-11荒山種植承包合同
2021-01-22土地承包的經營權轉讓合法嗎
2021-01-16種植土地轉讓的程序是什么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