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審能否追加第三人
對于追加第三人的這種情況,法律規定二審法院可以追加第三人進行調解,如果調解不成,就得發回一審法院重審,否則就剝奪了第三人上訴的權利。
在民事訴訟中,可以,但是有條件,根據《民訴意見》第183條之規定,必須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在一審中未參加訴訟,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自愿原則予以調解,調解不成,發回重審。發回重審的裁定書不應列應當追加的當事人。
一審和二審的區別:
1、性質不同。
歸根到底,由于審判依據和審判任務的不同,兩者在性質上有區別:人民法院第一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對行政案件的一審管轄權,其性質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人民法院第二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上一級人民法院對下一級人民法院的審判監督權,其性質是對第一審裁判合法性的審查,是將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方的特定爭議最終予以解決。
2、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原因不同。
第二審程序基于當事人行使上訴權而發生,而第一審程序是基于原告行使起訴權而發生。
3、審查對象和范圍不同。
一審法院審查的對象是被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僅對所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和相關的行政法律關系進行審查;而二審法院審查的范圍除此以外,其直接審查對象還包括一審裁判是否正確,即二審程序中的審查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和一審裁判的雙重性審查。
4、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訴訟主體不同。
一審中的原、被告地位是固定的,有資格限制,提起訴訟并引起第一審程序的原告,即是行政對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而二審中當事人的訴訟地位并不固定,沒有資格限制,原審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既可以充當上訴人、也可以充當被上訴人。
5、審理方式不同。
一審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一律實行開庭審理,包括公開和不公開開庭審理;二審中,人民法院除應采取開庭審理方式外,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6、裁判方式不同。
一審判決針對具體行政行為的質量,可以作出維持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判決、撤銷判決、確認判決、限期履行法定職責和變更判決等;二審判決則限于維持原判、依法改判兩種,并可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法院重審。
7、審理期限不同。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起兩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這就是說,二審的審理期限比一審期限少1個月。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你介紹的法律知識,對于追加第三人的這種情況,法律規定二審法院可以追加第三人進行調解,如果調解不成,就得發回一審法院重審,否則就剝奪了第三人上訴的權利。都三人的訴訟權利也是需要去維護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傷殘鑒定申請書格式是怎樣的
2021-02-11委托事項和權限范本
2021-02-28留置時間不得超過幾個月
2021-02-07關于逾期付款違約金和欠款利息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8勞動合同解除手續
2020-11-09最新勞動合同范本格式范本
2021-03-08脅迫婚姻需要證據嗎,都需要哪些證據
2020-12-02強制執行申請書范文及注意事項
2020-11-24離婚協議里的賠償金多久有效
2021-02-21解除勞動合同前提有什么
2020-12-14雇傭關系受傷怎么賠
2020-12-11勞務外包定義
2021-02-27北京市勞動合同書示范文本(2008版)北京公司法律顧問律師
2021-01-19人壽保險的類型和條件有哪些
2021-03-20保險投資基金有哪些投資策略
2021-02-06交通肇事賠償保險公司需要什么手續
2021-03-10保險人履行對免責條款提示、明確說明義務的范圍包括哪些
2021-01-16勞動關系與保險代理關系在法律特征上存在以下區別
2020-12-26突破“慘淡”局面:家庭財產險要隨著變化變
2021-02-02土地出讓金每次交易都交嗎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