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于預備階段的犯罪中止犯是怎么認定的
犯罪預備階段的中止可以從兩個角度理解:
1、犯罪預備的中止即停止預備犯罪,犯罪人不再繼續為實行犯罪做準備。
2、犯罪預備階段進行到犯罪實行階段的中止,即沒有按照預備的犯罪形式繼續實施犯罪。
當出現了這兩種情形之一的時候均可以認定為犯罪中止。犯罪預備的中止標志著犯罪人實行對應犯罪的犯意消滅,但是犯罪人并不當然停止犯罪,在一種犯罪預備階段發生犯罪中止后,可能又會發生另一種犯罪預備。
二、犯罪預備和犯罪中止有如下區別
1、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實施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的行為。已經正式開始實施犯罪。犯罪預備,是指做實施犯罪前的準備工作。如預備犯罪工具、創造犯罪條件等。還未正式實施犯罪。
2、停止的時間點不一樣。犯罪預備是犯罪著手之前開始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時候;而犯罪中止則是在犯罪既遂之前的任何時間段中都可以發生。
3、二者停止的原因不一樣。犯罪預備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因素而造成的,而犯罪中止是由于行為人自己自動放棄犯罪而造成的。前者是“欲而不能”而后者是“能而不欲”。
三、對犯罪預備的處罰原則
犯罪預備行為是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犯罪預備形態則是犯罪行為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預備階段的停止形態。我國刑法理論一般認為,行為符合犯罪構成是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根據,犯罪預備行為也有其犯罪構成,它是一種具備修正的構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態。這是追究犯罪預備行為的刑事責任的法理根據。
犯罪預備行為雖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體,但已經使犯罪客體面臨即將實現的現實危險,因而同樣具有社會危害性。因此,犯罪預備行為同樣具有可罰性。我國刑法第22條第2款認可了這一學說,規定對于預備犯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同時考慮到犯罪預備行為畢竟尚未著手實行犯罪,還沒有實際造成社會危害,刑法又規定,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作為成年人如果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但是絕對不要成為祖國的人渣。犯罪中止了,雖然是沒有做出違法的事情,但是心理上已經觸碰到了法律紅線,法律只所以會減輕處罰或者是免除處罰,主要是保全嫌疑人的尊嚴,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如何區分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否有時間限制
犯罪中止的后果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派出所能隨便抓黨員嗎
2021-01-04醉灑駕駛撞死兩人如何處罰
2021-02-25履約保證金不等同于違約金
2021-03-22監視居住轉刑拘的條件
2021-02-20公民到法院起訴離婚有什么程序
2020-12-09代書遺囑的效力分析
2021-03-19婚內過錯賠償最新規定是什么
2021-01-28誰有權提出撤銷脅迫婚姻
2020-12-20法定贍養人
2021-02-19婚外生子需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2021-01-30法律上對繼承權的順序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15哪些房地產不設定抵押?
2020-12-08預付款在法律上是否可以是全部金額
2020-12-08主合同到期后還能簽擔保合同嗎
2021-03-22醫療糾紛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2021-02-06學生在體育課上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3如果房產被抵押房產證有顯示嗎
2021-02-21外資房地產開發的基本程序
2021-03-10意外險包括火災嗎
2020-12-21免責條款不說明保險事故就不免責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