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毒提前回家犯罪預備被判也會受到處罰嗎?
犯罪預備是犯罪的一種未完成形態,我國刑法第22條規定,“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二、認定標準
犯罪預備的概念和特征,為認定犯罪預備提供了一般標準。但在司法實踐中如何運用這些標準來認定犯罪預備,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在認定犯罪預備時,應注意下述三種區分:
(一)犯罪預備與犯罪預備階段的區分
在認定犯罪預備時,必須把犯罪預備與犯罪的預備階段區別開來。犯罪預備是行為人所實施的行為的一種停頓狀態,而犯罪的預備階段是行為發展的一個過程。無疑,這兩個概念是有著密切聯系的,因為犯罪預備只能發生在犯罪的預備階段。但兩者的區別也是明顯的,犯罪預備是行為人應對其承擔刑事責任的一種行為狀態,而犯罪的預備階段是一個時間的概念,有些犯罪分子可能經過犯罪預備階段以后進入了實行的階段并最終完成了犯罪,這時應作為犯罪既遂負刑事責任,而不再單獨對犯罪預備行為承擔刑事責任。如果行為在準備過程中由于行為人意志外的原因而未能著手實行犯罪,就應當以犯罪預備論處。
(二)犯罪預備與犯意表示的區分
在認定犯罪預備時,必須把犯罪預備與犯意表示區別開來。犯意表示是在實施犯罪活動以前,把自己的犯罪意圖通過口頭或者書面的形式流露出來。犯意表示雖然在客觀上也表現為一定的行為,但這一行為僅僅是其犯罪意圖的表露,例如揚言殺人等,還不屬于為犯罪制造條件的行為。因此,它和犯罪預備具有本質的區別:犯意表示不可能對社會造成實際危害,也不具有對社會的現實危害性,因此刑法沒有規定處罰犯意表示。犯意表示只是一種錯誤,可以通過批評教育的方式加以解決。而犯罪預備是為著手實行犯罪而制造條件,對社會存在著實際威脅,具有社會危害性,因此刑法明文規定預備犯應負刑事責任。總之,在認定犯罪預備時,正確地把它和犯意表示區別開來,才能劃清罪與非罪的界限,防止出入人罪。
(三)犯罪的預備行為與實行行為的區分
在認定犯罪預備時,還必須把犯罪的預備行為與實行行為區別開來,犯罪的實行行為主要是刑法分則所規定的行為,在一般情況下,預備行為與實行行為不難區分,但也有少數情況,預備行為與實行行為的區分存在一定難度。例如殺人、搶劫、強奸等暴力犯罪中的尾隨行為、守候行為或尋找被害人的行為等,到底是預備行為還是實行行為?對此,在刑法理論上存在不同觀點。我們認為,這些行為的性質基本上還是為進一步實行犯罪制造條件,不能認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而應視為犯罪預備行為。
無論是任何形式的犯罪行為都將會給大眾公民以及社會的公共治安和秩序造成惡劣的影響,所以司法機關都是會在發現違法行為后進行立案調查,如果犯罪分子在實行犯罪的過程中因為主觀或者客觀的原因中止了犯罪,在對其進行量刑和處罰時也是會酌情從輕處罰。
犯罪預備的特征包括哪些
刑法中犯罪預備屬于犯罪嗎?
怎樣認定犯罪預備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辦口罩廠需要哪些資質
2021-02-03婚前財產離婚后能分嗎
2020-12-26哪些婚姻關系視為無效婚姻
2021-02-21是否能索要以往的贍養費
2021-01-17哪些情形下可以討回購房定金
2021-01-25怎么樣認定有居住權
2021-01-26商業秘密事項如何約定
2021-01-08經營范圍相同就是違反競業限制嗎
2021-03-04人事外包風險有哪些
2020-11-23人壽保險怎么買,在購買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4人身保險合同中止后可以繼續嗎
2021-03-12什么是保險合同
2021-03-21車上人員險何時不賠償
2021-01-09交通10級傷殘理賠多少錢
2021-02-03互聯網保險渠道分類是怎樣的
2020-12-26“保險最大誠信原則”在保險理賠中的適用
2021-02-12投機性預期利益不可保險
2020-12-15被代理人(委托人)的權利與義務?
2020-12-23對拆遷補償有異議應該怎么處理
2021-01-09汕頭龍湖區測量標志拆遷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