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預備和犯意表示的異同有哪些特征
其特征是:一是表示人具有真實的犯罪意圖;二是表示人用口頭、書面、手勢或者其他可以使人知曉的方法向他人表露犯罪意圖;三是犯意表示是犯意的單純流露,不能為犯罪制造條件。如果行為人流露出某種犯罪的意思,比如說我恨某某人,我真想把他給殺了,或者說現在這個社會是人不發橫財不富,馬不食夜草不肥,說出了自己將來也想當江洋大盜之類的話,但是沒有任何行動,僅僅是一種犯罪意思的表露,這本身不是行為,不能認為是犯罪預備。因為刑法只有懲罰行為的情況,如果連準備行為都沒有是不能懲罰的。
但是,一方面要注意,雖然犯罪意思是通過言語、文字的形式流露出來,但是這種流露如果是為了實施某一個犯罪的,這種語言的表示或是文字的表示,實際上就成了為實施某種犯罪而采取的手段,就是一個預備行為,而僅僅是犯意流露的問題。比如,某人對他人發出威脅,你給我錢,你不給我錢,我就把你的家給炸了,把你的孩子給綁架了。這種情況看起來好像也是語言方式表示的,但是這種語言不是單純的犯意流露,而是一個敲詐勒索的威脅行為(通過威脅,敲詐勒索),并且還是一個犯罪的實行行為。另一方面要注意,沒有實際的準備行為,僅僅有犯意流露的這不能算是犯罪;同時還要注意,行為人通過語言文字表示出來的東西并非都是犯意的流露,有可能本身就是一個犯罪行為,在這種場合,就應該認為是犯罪。所以,犯罪預備行為是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為實行犯罪起促進作用的行為,因而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構成了現實的威脅;而犯意表示并沒有為實行犯罪起促進作用,只是單純流露犯意的行為,或者說是一種思想活動,這種思想活動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絲毫沒有構成現實的威脅。
我國對這類案件的整治力度也在逐漸加大,相關的犯罪人員對我國的法律公平和社會秩序造成了不小的影響。相關的司法部門在審理和判決這類案件時,會根據當事人的坦白態度和相關的犯罪后果進行相應的判決,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怎樣認定犯罪預備行為?
犯罪預備的成立條件是什么?
犯罪預備的特征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情況可以單獨提出申請行政賠償
2021-02-12法律中規定的拘役最高刑期是多久
2021-02-15有限合伙企業的優缺點
2020-12-27開發商延期交房怎么辦,開發商違約購房者怎么維權
2020-11-11贈與合同能否贈與給未成年人
2020-12-28申請回避的理由
2021-03-03房地產投資技巧
2020-11-19待崗要待多久解除合同
2020-11-23頂替別人上班能否確認勞動關系
2021-03-17勞務分包合同雇主是否可以免責
2021-03-23河南新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0-11-27什么是勞動爭議調解期限?怎樣確定勞動爭議的調解期限
2021-01-25家庭財產保險中被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0-11-24保險合同是否為有名合同,有哪些內容
2021-03-03出境旅游保險怎么買
2021-02-08對內資保險公司誠信問題的深層思考
2021-03-09個體工商財產保險家具理賠標準是什么
2021-03-07承包林地需要注意些什么
2021-01-30土地出讓合同違約金過高怎么認定
2021-01-13二手土地轉讓稅費怎么算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