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未遂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犯罪中止或者是沒有造成社會危害等都是犯罪未遂的基本形式,犯罪未遂的分類,又稱犯罪未遂的表現形式,或者說類理、種類,即以一定標準,把犯罪未遂分為若干類型。
我國理論界通行的劃分標準有兩種,一是以危害行為是否實行終了為標準,將犯罪未遂分為實行終了的未遂和未實行終了的未遂。這種標準看似簡單明了,但其自身建立的標準是什么,卻引出了不同認識。在八十年代初,中期,即有絕對的主觀說,客觀說和折衷說三種觀點。前者主張,行為是否實行終了,應以行為人自己的認識為判斷標準;客觀說認為,行為是否實行終了,是一個客觀實際,故應以行為是否足以或已經危害為判斷標準,后來有學者將其概括為以一般人對犯罪行為發展程度的客觀認識為判斷標準。
二、犯罪未遂罪還需要判刑嗎
1、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首先,犯罪未遂應當負刑事責任。其次,由于刑法規定的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此要確定對于犯罪未遂是否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第三,在確定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情況下,要進一步確定是從輕處罰還是減輕處罰。
2、一般情況下,犯罪未遂會根據所犯的罪進行處罰,由于犯罪未遂的情節還是比較危險的,所以還是需要進行處罰的,在判刑的時候還要看犯罪進行到了哪個階段,再進行處罰。
3、刑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是犯罪未遂的特征與處罰原則。犯罪未遂所具有的三個構成要件或特征也是與故意犯罪的其他停止形態相區分的標志:
第一,行為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這與犯罪預備相區別;
第二,犯罪未完成(未得逞)而停止下來,這與犯罪既遂相區別;
第三,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態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導致的,這與犯罪中止相區別。
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都是意志以外的因素導致的犯罪未能得逞,是否已經著手實行犯罪,是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區分的關鍵點。
任何犯罪行為人,若是司法機關經過偵查,發現其存在犯罪未遂的情節,此時不管其造成的社會結果如何,都可以直接的提出從輕處罰的請求。犯罪未遂一般是從犯罪預備、犯罪結果等方面來考察的,此類犯罪未遂案件,律師擔任的責任是比較重的。
犯罪既遂與犯罪未遂有什么區別
犯罪未遂罪還需要判刑嗎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區別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股東是否為之前債務承擔責任
2021-03-16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概述
2021-03-01新三板掛牌所需主要文件
2021-03-06工會的社會職能
2021-02-05公司末位淘汰給賠償嗎
2021-01-03妻子代簽的名這份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3-07大理洱源發生地震,地震保險是否可理賠
2021-02-21買保險法律怎么保護
2020-12-19對保險公司的組織機構的規定是怎么樣
2021-02-02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怎樣索賠
2021-02-10校方責任保險與學生平安保險的區別
2021-02-14什么是保險費和保險費率?
2021-02-18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明細是否能公開
2020-12-112020農村瓦房舊房拆遷補償多少
2020-11-29如何簽訂房屋拆遷安置協議
2020-11-11購買小產權房經過公證后可以獲得拆遷補償嗎
2020-12-15農村宅基地拆遷的補償方式
2021-03-09違章搭建的養殖場拆遷有補償嗎
2020-11-17舊城改造規劃:與歷史為善,與公益結盟
2021-01-19小區裝修違建怎么處理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