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庭的審判長和審判員,這部分人員最能掂量得出自己手中的法槌對被告方和犯罪嫌疑人以后的生活會帶來的影響,而我國法律制度真正的踐行要依靠于這些審判人員利用自己專業的工作能力,在遵守規章制度的同時又要靈活掌握庭審技巧,比如部分地區的人民法院對于認罪認罰已經開始實行,可能現在還有人不了解認罪認罰概念。
一、在我國關于認罪認罰概念到底是什么?
認罪認罰從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對于指控犯罪事實沒有異議,同意檢察機關的量刑意見并簽署具結書的案件,可以依法從寬處理。
認罪認罰從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對于指控犯罪事實沒有異議,同意檢察機關的量刑意見并簽署具結書的案件,可以依法從寬處理。
從寬分為實體上從寬和程序上從簡兩方面。對認罪認罰案件,屬于基層法院所管轄的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被告人認罪認罰可以適用速裁程序進行審判。對于基層法院管轄可能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罰的案件,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在審理當中,被告人對程序適用提出異議的,或者有其他不宜簡化審理情形的,人民法院依法轉為普通程序進行審理。這是程序上的從寬。
實體上,檢察機關根據犯罪事實和對社會危害程度以及認罪認罰的情況,依法提出從寬處罰的量刑建議,人民法院在做出判決時一般應采納人民檢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但是如果被告人不構成犯罪,或者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違背意愿認罪認罰,否認指控犯罪事實,或者指控的罪名跟人民法院審理的罪名不一致,以及有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情形的除外。
但是從保障人權和確保司法公正角度,對以下幾類案件是不適用的:
一種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屬于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
二是未成年人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他們的代理人和辯護人對未成年人認罪認罰有異議的;
三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不構成犯罪,以及有其他不宜適用的情形。
二、怎樣審理被告人認罪案件?
人民法院在決定被告人認罪審理案件前,應當向被告人講明有關法律規定、認罪可能導致的法律后果,確認被告人自愿。
人民法院對決定適用被告人認罪審理的案件,應當書面通知人民檢察院、被告人及辯護人。
對于決定適用本意見審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在開庭前可以閱卷。
對適用被告人認罪開庭審理的案件,合議庭應當在公訴人宣讀起訴書后,詢問被告人對被指控的犯罪事實及罪名的意見,核實其是否自愿認罪,是否知悉認罪可能導致的法律后果。對于被告人自愿認罪進行審理的,可以對具體審理方式作如下簡化:
(一)被告人可以不再就起訴書指控的犯罪事實進行供述。
(二)公訴人、辯護人、審判人員對被告人的訊問、發問可以簡化或者省略。
(三)控辯雙方對無異議的證據,可以僅就證據的名稱及所證明的事項作出說明。合議庭經確認公訴人、被告人、辯護人無異議的,可以當庭予以認證。
對于合議庭認為有必要調查核實的證據,控辯雙方有異議的證據,或者控方、辯方要求出示、宣讀的證據,應當出示、宣讀,并進行質證。
(四)控辯雙方主要圍繞確定罪名、量刑及其它有爭議的問題進行辯論。
適用被告人認罪審理案件,應當嚴格執行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基本原則和程序,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切實保障被告人的訴訟權利。
人民法院對自愿認罪的被告人,酌情予以從輕處罰。
由此可見,認罪認罰概念就是犯罪嫌疑人對公訴方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任何爭議的地方,另外檢察機關給出具的量刑具結書上犯罪嫌疑人也是自愿簽字的,認罪認罰也主要是從犯罪嫌疑人的主觀意識上和實際表現出來的一些行為進行判定的,但是認罪認罰從寬處理的限度還是取決于法庭的。
數罪并罰中有期徒刑是否吸收拘役?
故意殺人罪辯護律師怎么做無罪辯護
什么是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判多少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刑事賠償有沒有期限
2021-03-10聘請律師有哪些手續,怎么請律師
2021-01-28人防車位和產權車位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20民法典草案中婚姻家庭篇都有哪些新規定
2020-12-16著作權商標權同時主張怎么判
2020-12-16未辦理結婚手續如何分手
2021-03-122020最新的交通事故傷殘鑒定等級是怎么樣的
2021-02-05交通事故的殘疾賠償金或死亡賠償金計算標準中的“上一年”指哪一年
2021-02-04居民商業產權是否征收房產稅
2021-01-10經濟性裁員定義
2020-12-07保險合同的變更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22意外死亡賠償協議書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2患抑郁癥自殺能獲得意外險理賠嗎
2021-03-21車險理賠時投保人有哪些義務
2021-03-02發生交通事故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2-16“雙保險”不等于“雙賠付”
2021-03-25簽訂集體土地承包合同有哪些法定程序
2021-02-25土地承包合同是否有效
2021-03-08轉讓土地使用手續審批程序是什么
2020-12-10模擬拆遷是國家規定的嗎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