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罪是承認自己的罪行,在法庭上,認罪態度往往也關系到量刑,那么當你認罪態度良好并且對于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帶有悔改的態度,是否對于罪犯的量刑存在一定的改觀了?下面就有律霸的小編為您解答認罪與悔改的認罪態度對量刑有什么影響?
“認罪”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出于知錯、悔改心理明示承認或默示自己已經做出某種犯罪事實的行為。“認罪態度”是認罪或者不認罪的一種語言表白。它不是一個簡單的認與不認的問題,其需要通過一定的行為表現出來。俗話說:態度決定行為。其實,反過來,認定一個人的態度,往往也是通過觀察他(她)的行為來予以認定的。狹義的“認罪態度”不外乎認與不認,廣義的“認罪態度”還包括賠償被害人或者被害人家屬損失、積極退贓、降低犯罪危害后果的程度、節約偵查辦案成本的大小等等。
犯罪行為包括犯罪事實、犯罪性質、情節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四個方面主要內容。
我國《刑法》第六十一條規定量刑的一般原則:
“對于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判處”。由此可見,這里指的“犯罪行為”不包括“認罪態度”,因為“認罪態度”屬于犯罪行為實施完畢之后的行為,不屬于犯罪行為本身。那為何被告人的“認罪態度”會影響量刑呢?理由很簡單,那就是 “認罪態度”雖不屬“犯罪行為”的范疇,但是在司法實踐中“認罪態度”在整個刑事訴訟活動中(包括偵查、審查起訴、審判三個階段)是一個“法律行為”。故而,上述《刑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只是法官量刑的一般原則,被告人的認罪態度如何,也將會在量刑上予以體現。也就是說在司法實踐中法官對被告人的量刑,除了主要考量其犯罪行為本身,還要考量其犯罪后的認罪態度問題,把其作為一個酌情從輕處罰的情節。
傳統刑法及司法實踐將“認罪態度”定位于酌定量刑情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關于適用普通程序審理“被告人認罪案件”的若干意見(試行)》第九條規定“人民法院對自愿認罪的被告人,酌情予以從輕處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關于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公訴案件的若干意見》第九條規定“人民法院對自愿認罪的被告人,酌情予以從輕處罰。”這兩個條文規定對于“自愿認罪的被告人”,法院會考慮“酌情予以從輕處罰”。《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試行)》第7條規定“對于當庭認罪自愿認罪的,根據犯罪的性質、罪行的輕重、認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現等情況,可以減少基準刑的10%以下,依法認定自首、坦白的除外”。只要是被告人認罪的,律師一般都會引用上述三條規定來為被告人辯護。我們知道,這三個條文并不是法律。故而,在司法實踐中,個別法官對此引用的隨意性比較明顯。
為進一步落實坦白從寬的刑事政策,2011年2月25日,我國通過刑法修正案八(該修正案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規定在刑法第六十七條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
“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后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這一規定說明“認罪態度”從此上升為法定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一個情節。法官對自愿認罪的被告人從輕處罰甚至減輕處罰變得有“法”可依,使得我國坦白從寬的刑事政策明確為具體的法律,符合國際化趨勢。這一方面可以避免法院在給予被告人優惠處罰方面過大的自由裁量;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體現對于被告人自愿認罪的獎勵并保障其合法權益。
實踐中,法官對被告人認罪的量刑存在不準的問題,具體如下:
1、部分案件中的被告人同意適用簡化審,自愿認罪,但是法院卻沒有給予被告人從輕處罰,使得被告人犧牲部分訴訟權利卻得不到對應的利益。
2、個別法官在庭審中沒有明確告知被告人認罪與不認罪在量刑上會產生不同的后果,而這些被告人如果也沒有律師的告知,那么這些被告人可能會孤注一擲,頑抗到底,就是不認罪,最終導致量刑偏重。
3、個別法官對“從輕”幅度把握不準,出現量刑過輕或過重的傾向。有些法官對自愿認罪的被告人判處刑罰從輕幅度過大,甚至比同樣罪行的自首量刑更輕,由于刑期在法定量刑幅度之內,檢察機關也不便提出抗訴。這樣,客觀上造成了坦白比自首更能受到刑罰優待的情況。
4、個別法官對自愿認罪的條件存在誤解,當被告人對某些事實和情節提出辯解時,就會認為被告人不符合自愿認罪的條件,甚至在判決書中明確指出被告人的認罪態度不好,有加重處罰的傾向。比如在庭審中,被告人對指控的某一事實不予認可,但被告人表達不清,最后就有可能在判決書上被認定為認罪態度不好,加重被告人的處罰。
那么,認罪態度到底如何,最終會影響量刑呢?筆者認為有三個因素:
1、自愿認罪對節約司法資源的效用大小影響量刑。
一般來說,被告人做有罪供述,減小取證難度,減少偵查成本視為節約司法資源。如果被告人作有罪答辯節省的司法資源越大,那么對被告人從輕處罰的幅度就越大,反之越小。當然,怎么樣才算節約司法資源,這個標準應該結合具體案件,具體認定。
2、犯罪性質和控方指控的力度大小影響量刑。
犯罪性質越輕,判處的刑罰越輕緩,特別是在判處短期自由刑或者財產刑的案件中應該體現得越明顯,自愿認罪從輕幅度越大;相反案件性質惡劣,判處的刑罰越重,自愿認罪可以從輕處罰的幅度越小。
在實踐中,如果控方指控力度強大,被告人是否作有罪答辯對有罪判決均不產生大的影響,因而被告人所獲量刑優惠很有限。因為被告人認罪雖然是一個獨立的量刑情節,但其適用還應與刑法基本原則相協調。也就是說,即便被告人認罪,法官也要綜合其他各種量刑情節(如犯罪性質、有無犯罪史)系統考慮從輕的幅度,并且還要強調不同種量刑情節之間的協調,避免造成失衡。
3、認罪的早晚影響量刑。
一般認罪越早,對被告人從輕處罰的幅度越大,甚至可以減輕處罰。刑法修正案八明確規定“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后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正是居于這一考慮。如自首就是認罪態度最好的一種表現,故而在不考慮其他量刑情節的情況下,有自首情節的被告人絕對比任何僅有坦白情節的被告人獲得從輕處罰的幅度大。而如果被告人直到最后時刻才予以認罪的,那么從輕處罰的幅度就很小,甚至可以不從輕處罰。
根據以上資料我們了解到了認罪與悔改的認罪態度對量刑有什么影響?因為對于自愿認罪來說,是減少了司法資源的浪費,所以是會從輕判決,而且越早認罪對于自身是越有利的,如果犯罪事實已經被調查出來,盡早認罪的話會對于自己的刑期的大小有一定的幫助。
江蘇醉駕的處罰標準是怎樣的?如何量刑?
自首的量刑標準是什么
怎么認定賭博罪,它的量刑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吳月律師系遼寧卓政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畢業于“全國211工程”重點院校遼寧大學。本著勤勉盡職的職業精神,利用自身扎實的法學知識和不斷豐富的實踐經驗,吳律師多年來辦理過各類民事、經濟、行政、刑事等案件,最大程度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深得當事人的廣泛好評。擅長領域:人身損害、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工傷賠償、勞動糾紛、合同糾紛、刑事辯護、常年顧問。聯系:13940520866,18642086136。:348426602,E-mail:18642086136@163.com。聯系地址:青年大街1號市府恒隆廣場23層。
房屋租賃合同違約怎么辦
2021-02-04行政訴訟中不適用調解的原因有哪些
2021-02-27房屋買賣違約訴訟流程
2021-02-16打人致輕傷一級判什么刑2019年最新規定
2020-11-24營業執照地址變更手續是怎樣的
2021-03-07政府回購房土地出讓金要交多少
2021-03-21買房購房合同霸王條款有哪些情況可以維權
2020-11-20私人集資房是否可以買,私人集資房合法嗎
2020-12-09法律規定不能上市出售的房屋
2021-01-27勞動者不同意調崗單位解除的合法嗎
2021-01-05勞動糾紛可以凍結公司基本賬戶嗎
2021-02-18意外險的理賠依據有哪些
2021-01-16產品責任險的賠償問題如何處理
2021-03-15保險合同上標注責任免除條款 如何發生效力
2021-03-13受益人與被保人同時遇難死亡,保險要怎么賠
2020-11-26車險理賠的程序怎么走
2021-02-19究竟哪些險種可將地震劃為承保責任范圍內
2021-01-20保險經紀人是什么,需要滿足什么條件嗎
2021-02-10土地流轉有哪些好處
2020-11-19房屋拆遷補償包括哪些方面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