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自然人和單位是較為常見的兩大犯罪主體,故而對于法律專業的學生,以及法律工作者,了解單位犯罪與自然人犯罪的區別體現在哪些方面,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由于社會生活多變性,法律規范也處于不斷變化之中,故而單位犯罪與自然人犯罪的區別是比較難掌握的。
單位犯罪與個人犯罪的區別:
單位犯罪是指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危害社會的行為。如何認定單位犯罪與個人犯罪,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區分:
1、是否為了單位的利益,是否由單位的決策機構決定
單位決策機構產生單位意志,指揮單位行為的實施,任何單位成員在單位業務活動中依據決策機構的決定實施的行為,應視為單位行為。單位犯罪所具有的特定程序性,即符合單位決策程序,是它與自然人盜用單位名義或擅自以單位名義進行的犯罪相區別的重要特征。因而,單位內部成員未經單位決策機構批準、同意或認可而實施的犯罪行為,一般只能認定為自然人犯罪。
同時按照決策機構的決定實施的行為必須為了單位的利益。單位犯罪中,犯罪后的違法所得通常歸單位所有,即因犯罪行為所產生的非法收益,受益對象是本單位或者本單位的多數員工;而自然人犯罪中,犯罪后的違法所得多半為自然人個人所有。如果不是為了單位利益,而是為了謀取個人利益,那么這種情況不應按照單位犯罪處理。比如《刑法》第三百九十三條規定在單位行賄罪中,因行賄取得的違法犯罪所得歸個人所有時,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條關于行賄罪的相關規定定罪處罰。
2、是否是以單位的名義
行為以單位的名義實施是認定單位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并非所有以單位名義實施的犯罪都是單位犯罪。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規定:“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關自然人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所以,打著單位的幌子,利用單位名義,為個人謀取利益的不法行為,當然不能認定為單位犯罪。
3、行為是否在單位成員的職務活動范圍內,或者與單位的業務活動相關
單位只對其在業務范圍內或與業務相關的活動范圍內的行為負責。如果行為與單位業務沒有任何關系,則不應讓單位承擔刑事責任。當然,單位的行為不拘于在登記機關核準的經營范圍之內,也可以超出登記的經營范圍,只要是與單位的業務活動相關或者說與單位的人格相關,也可以視為是單位的行為。但如果與單位的業務活動并無實質的關聯,則一般不應視為單位行為。
單位和個人是兩個不同的犯罪主體,故而其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是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的,單位犯罪與自然人犯罪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上幾個方面,在司法實踐中,可以從主觀、客觀以及犯罪行為的構成要件等方面來判斷犯罪主體是屬于自然人還是屬于單位。
涉嫌賭博罪判刑多少年,犯罪構成是怎樣的
挪用公款罪的犯罪構成有哪些內容
單位犯罪的主體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合同一般簽多長時間
2020-11-14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怎么處罰
2021-03-18股權確認糾紛主要包括什么情形
2020-11-24合并體系內的公司注銷了怎么處理
2020-12-13申請文件有缺陷會影響受理嗎
2021-01-29什么是帶有欺騙性的商標,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4濟寧汶上交通違章多久處理
2020-11-28交通事故二級傷殘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1-23協議離婚后再分婚前財產要依據雙方協議約定嗎
2021-03-13商標糾紛能進行法院調解嗎
2021-02-11宅基地侵權糾紛答辯狀如何寫
2020-11-14斷絕關系永不回家犯法嗎
2020-11-17殘疾軍人撫恤金能否強制執行
2021-03-21學生在學校搬桌子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8轉換和回購的核算方法有哪些
2021-02-22員工對集資房享有什么權利
2021-02-21關于沈陽的賠償金和經濟補償金
2021-01-10什么是勞動爭議調解期限?怎樣確定勞動爭議的調解期限
2021-01-25壽險理賠時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2021-01-04保險公司在有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該怎么做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