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律師應當回避的情況有哪些?
根據《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應當告知委托人并主動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的除外:
(一)接受民事訴訟、仲裁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被害人的近親屬的;
(三)同一律師事務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訴訟案件或者非訴訟業務當事人的對方當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業務的;
(四)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務關系,在某一訴訟或仲裁案件中該委托人未要求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其代理人,而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該委托人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五)在委托關系終止后一年內,律師又就同一法律事務接受與原委托人有利害關系的對方當事人的委托的;
(六)其他與本條第(一)至第(五)項情況相似,且依據律師執業經驗和行業常識能夠判斷的其他情形。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發現存在上述情形的,應當告知委托人利益沖突的事實和可能產生的后果,由委托人決定是否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委托人決定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的,應當簽署知情同意書,表明當事人已經知悉存在利益沖突的基本事實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以及當事人明確同意與律師事務所及律師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二、審判人員回避的情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需要明確的是,不管是律師回避還是審判人員回避,其目的都是為了司法公正的處理,避免因個人原因導致法律適用出現錯誤從而導致司法判決的錯誤,具體情況下上述人群在受理相關案件時,需要對相關情況進行合法的認定,避免造成違法行為。
律師辯護回避需不需要?
刑事訴訟法律師回避是否有規定
律師辯護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手房交易的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02廉租房能抵押給私人嗎
2020-11-23不發工資找勞動局有用嗎
2021-02-05執行死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25醫療后又工亡如何賠償
2020-12-27動產質押可以抵押房產證嗎
2020-11-30關于承租權轉讓
2021-03-02公司未與死亡員工簽訂勞動合同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04勞動者不同意調崗單位解除合同是合法行為嗎
2021-01-24超市的罐頭致我損害,能要求超市賠償嗎
2020-11-29什么是免責條款,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免責條款主要包括什么
2020-11-28商務旅行人身意外傷害險是否屬于稅前扣除的范圍
2020-11-23貨物運輸保險是什么
2020-12-13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
2020-11-16交通保險理賠要注意的問題是什么
2021-02-03保險屬于要約合同嗎
2021-01-31淺議損失補償原則在人身保險中的運用
2021-02-27農民如何進行土地承包申請
2021-03-24《土地管理法》對農村土地流轉青苗補償標準有什么規定
2021-03-21土地流轉合同協議書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