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刑事犯罪的主體比較復雜,比如在一些經濟類犯罪中,一些大案要案都是單位犯罪引起的。在刑法里面,有很多罪名牽扯到單位犯罪,為了更好的打擊單位犯罪,最高法出臺過有關司法解釋。那么,關于單位犯罪的單位的司法解釋有哪些內容?下面小編來給大家講解一下。
一、關于單位犯罪的單位的司法解釋有哪些內容?
為依法懲治單位犯罪活動,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現對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有關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刑法第三十條規定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既包括國有、集體所有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也包括依法設立的合資經營、合作經營企業和具有法人資格的獨資、私營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
第二條 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后,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
第三條 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關自然人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二、單位犯罪與共同犯罪的區別主要有哪些方面?
1、時間
產生犯意的時間不完全相同。單位犯罪中,犯意只能產生于犯罪行為實施以前。這是因為,單位犯罪總是在單位集體研究決定或單位負責人決定之后才去實施,因而必然是在犯意產生之后才去實施。共同犯罪中,犯意產生的時間是較為隨意的,既可以是在實施犯罪以前,也可以在實施犯罪過程中。
2、種類
犯意的種類不同。單位犯罪中的行為人在主觀上表現為直接故意。共同犯罪的行為人在主觀上既可以都表現為直接故意,也可以有的表現為直接故意,有的表現為間接故意,還可以都表現為間接故意。
3、主體
承載犯意的最終主體不同。單位犯罪中,除了存在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犯意外,還存在一個單位犯意,并且最終是以單位整體犯意來追究的,即在單位犯罪中,犯罪活動是以單位的名義實施的,個人意志要通過單位的意志表現出來。共同犯罪中,除了各個共同犯罪人的犯意外,不存在其他犯意,犯罪活動一般就是以犯罪分子的名義實施的,不存在以另一個單位的名義實施犯罪的情況,即使是以另一個單位的名義實施的,也不能代表該單位的意志。這是區分單位犯罪和共同犯罪的一個重要標準。
由此可見,根據最高法關于單位犯罪的單位的司法解釋,單位犯罪中的主體包括企業、事業單位,如果自然人盜用單位公章等進行犯罪,則不能認定為單位犯罪。對于單位犯罪的處罰,法院可以對單位罰款、吊銷營業執照等,同時,單位直接負責人要承擔法律責任,將面臨判刑的后果。
怎樣處罰單位犯罪
如何斷定是單位犯罪,單位犯罪認定?
單位犯罪的主體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消費者可以向行政部門投訴解決糾紛嗎
2020-11-14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匯總(截至2015年10月13日)
2021-01-13支票背書轉讓
2021-03-11公交車下客時人被撞責任認定標準
2021-02-25父母可以向斷絕關系的子女要贍養費嗎
2021-01-23人死了租地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14夫妻共同財產包含哪些內容,如何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2021-01-01怎樣與房屋中介簽合同
2021-02-21事業單位合同工雙休嗎
2021-02-21勞動糾紛一審終審怎么撤銷
2020-12-31定期壽險的保險期限有多久,定期壽險適宜哪些人群
2021-01-17綜合意外險是否包括駕乘私家車
2020-12-24意外傷害保險理賠時效是多久
2020-12-05投資理財保險的適用人群
2020-12-05保險合同案件的特點、問題及對策
2020-12-05為何簽訂了保險合同還常會引發許多保險糾紛?
2020-12-16修車費高于定損價引發爭端 保險公司全額賠償修車費
2020-11-29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三者之間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5保單是否為保險合同成立的必要條件
2020-11-13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禁止哪些行為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