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發現在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構成的犯罪當中,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其實是很相似的,包括犯罪主體、一部分行為方式、主觀心態等等,但《刑法》仍舊規定成了兩個不同的罪名,也就是說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還是有區別的,那究竟他們的區別在哪里呢?律霸小編為你進行詳細解答。
一、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的區別有哪些
挪用公款罪與貪污罪是具有不同社會危害性的兩種犯罪。對于此兩種犯罪,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區別:
(一)兩者對犯罪客體,即公共財產權的侵犯程度不同。挪用公款罪只侵犯公款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權,而貪污罪侵犯的是公共財產所有權中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權四種權能。在一般場合,兩者的界限是容易劃分的,但在一些特殊的案件中,如行為人挪用公款后產生了非法占有故意的情形下,定性上可能發生混淆。
(二)兩者主觀故意的內容不同。挪用公款罪的主觀故意是暫時占有并使用公款,打算以后予以歸還;而貪污罪的主觀故意是非法占有公共財物,不準備歸還。
(三)兩者的行為方式不同。挪用公款罪的行為表現為擅自決定動用本單位公款,雖然有時也采取一些欺騙手段,但一般不采用侵吞、盜竊、騙取手段。在挪用公款案件中,行為人通常會在賬面上留下痕跡,甚至會留下借款憑證,沒有平賬舉動,因而通過查賬能夠發現公款被挪用的事實;而貪污罪在客觀上表現為使用侵吞、盜竊、騙取等方法將公共財物據為己有,由于行為人往往采取銷毀、涂改、偽造單據、賬目等手段,故在現實生活中難以發現公共財物已經被非法侵吞。
二、挪用公款罪是否可以轉化為貪污罪?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挪用公款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的規定,攜帶挪用的公款潛逃的,依照刑法關于貪污罪的規定定罪處罰。如果行為人攜帶所挪用的全部公款潛逃,則全額認定貪污,實踐中不存在爭議。若行為人攜帶部分公款潛逃時,對其沒有攜帶的部分如何定罪?理論界有兩種不同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行為人挪用公款后攜帶部分所挪用的公款潛逃,說明其挪用公款的故意及行為已經發生轉變,不論是潛逃前的行為還是潛逃后的行為,均符合貪污罪的犯罪構成,應對整體行為認定貪污罪,犯罪數額為行為人所挪用的全部數額。第二種意見認為,行為人攜帶部分所挪用的公款潛逃的,應以貪污罪論處。至于行為人潛逃前的行為如何認定,則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行為人潛逃后,對未攜帶的部分公款沒有明顯轉移并非法據為己有的,應以挪用公款罪處罰,并與貪污行為實行數罪并罰;未攜帶的部分公款中如有明顯轉移并非法據為己有的,對行為人認定貪污罪的犯罪數額,為已經轉移并占有的款項和潛逃時所攜帶的款項的總和。多數學者認為后一種觀點較為合理。總的原則應當是:對行為人沒有攜帶的部分公款,一般仍然以挪用公款罪定罪處罰。
若行為人攜帶挪用的公款潛逃,后又投案自首的,應區分情況區別對待。行為人攜帶挪用的公款潛逃后又投案自首,并設法積極退還挪用的公款的,應按挪用公款罪投案自首處理。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沒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行為人攜帶挪用的公款潛逃后揮霍完公款,又無償還能力,自首后也不積極籌款退還或實際無法籌錢退還的,可以認定其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其投案自首的情節只能認定為構成貪污罪后的投案自首。
主要在三個方面,包括犯罪客體、主觀故意的內容以及行為方式,但《刑法》中對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作出的量刑規定也是不一樣的,這點還請大家注意。而在實踐中,挪用公款的行為其實也是有可能被轉化為貪污罪的,這點還請大家注意。
?貪污受賄最新司法解釋
?貪污罪能判緩刑嗎
?貪污罪量刑標準2017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終止偵查的程序
2021-02-20使用假旅游營運證如何處罰
2021-02-02行政機關執法打人以執行公務為由否認違法該怎么辦
2020-11-27地役權與相鄰關系有什么差別有哪些
2021-01-11受強制措施是否享受年休假
2021-02-19酒吧要辦什么證件經營
2020-11-17轉讓商標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20發明專利駁回復審周期是多長
2020-11-09會計處理企業擔保問題有哪些要點
2020-12-19行政處罰多長時間下通知
2020-12-14探望權糾紛如何處理,探望權糾紛怎么執行
2020-11-26贍養人負有哪些贍養義務
2021-01-03未成年人網絡打賞可以退還嗎?最高法明確了!
2021-02-10購房合同欺詐可要求賠償嗎
2021-01-09確認成立勞動關系訴訟時效是多少年
2021-03-16勞動者維權要提供證據嗎
2020-11-15投保壽險時應注意什么,壽險的保險金怎么給付
2021-03-02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產品責任險條款
2020-11-21怎么計算長期人身保險業務的最低償付能力額度
2020-12-15保險合同生效有什么含義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