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的快速發展,盡管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與此存在的問題,就是很多違法分子開始利用網絡這個虛假的平臺,制造傳播一些虛假恐怖信息,盡管在我國公民享有言論自由的權利,但是在網上制造傳播虛假恐怖信息是違反我國法律規定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編造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法律規定是什么?
編造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法律規定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于2013年9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89次會議、2013年9月2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屆檢察委員會第9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2013年9月6日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2013〕21號,2013年9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89次會議、2013年9月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屆檢察委員會第9次會議通過)
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等規定,對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一)捏造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
(二)將信息網絡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內容篡改為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情節惡劣的,以“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論。
第二條 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后果的;
(三)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第三條 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
(一)引發群體性事件的;
(二)引發公共秩序混亂的;
(三)引發民族、宗教沖突的;
(四)誹謗多人,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五)損害國家形象,嚴重危害國家利益的;
(六)造成惡劣國際影響的;
(七)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情形。
第四條 一年內多次實施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行為未經處理,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轉發次數累計計算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定罪處罰。
第五條 利用信息網絡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破壞社會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起哄鬧事,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第六條 以在信息網絡上發布、刪除等方式處理網絡信息為由,威脅、要挾他人,索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實施上述行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的規定,以敲詐勒索罪定罪處罰。
第七條 違反國家規定,以營利為目的,通過信息網絡有償提供刪除信息服務,或者明知是虛假信息,通過信息網絡有償提供發布信息等服務,擾亂市場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非法經營行為“情節嚴重”,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四)項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一)個人非法經營數額在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二萬元以上的;
(二)單位非法經營數額在十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
實施前款規定的行為,數額達到前款規定的數額五倍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第八條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等犯罪,為其提供資金、場所、技術支持等幫助的,以共同犯罪論處。
第九條 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犯罪,同時又構成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條規定的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第二百七十八條規定的煽動暴力抗拒法律實施罪,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規定的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等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十條 本解釋所稱信息網絡,包括以計算機、電視機、固定電話機、移動電話機等電子設備為終端的計算機互聯網、廣播電視網、固定通信網、移動通信網等信息網絡,以及向公眾開放的局域網絡。
以上資料就是關于,編造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法律規定是什么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看出,在我國法律法規當中有著明確的規定,如果在網上傳播制造虛假恐怖信息的話,已經違反了我國的刑法,我國法院在處理類似事件的時候,會根據情節的輕重程度對當事人進行處罰,網絡是一個正規的平臺,不應該被犯罪分子所利用。
2020最新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司法解釋
信息公開申請書范本該怎么寫?
信息公開條例全文2020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政府機關出臺的文件不合法需要承擔行政責任嗎
2020-12-27單位集資房的車庫算配套設施嗎
2021-02-12商標侵權怎么怎么處罰
2020-11-30交通肇事可能受到哪些如何處罰
2021-01-18離婚案件中夫妻共同債權債務處理之我見
2021-01-27離婚協議書反悔如何處理
2021-02-28未成年精神病人監護人只能是其近親屬嗎
2021-03-07死亡法定遺產繼承范圍
2021-01-23多子女家庭財產繼承怎么分配呢
2020-12-24超市顧客受傷,保險賠償如何請求
2021-03-13故意在超市摔倒超市有責任嗎
2020-12-15檢察院受理土地糾紛嗎
2021-01-12購房有什么可能會遇見的陷阱
2021-03-18買的安置房現在房產證下來對方不配合過戶怎么辦
2021-02-14公務員集資房買賣有什么限制
2021-03-12出借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車主應否擔責
2020-12-16運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
2020-11-11保險公司是否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得賠償主體
2021-03-03解除保險合同通知書怎么寫
2021-01-11人壽保險理賠手續是什么,理賠標準又是怎么樣的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