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會在生活中聽說有關于故意殺人罪的相關內容,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清楚的理解什么是故意殺人罪,怎樣才能構成故意殺人罪,下面大家就跟律霸網站上的小編一起來看看故意殺人罪的主觀要件是怎樣的吧。
構成要件
客體要件
故意殺人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夠獨立呼吸并能進行新陳代謝的活的有機體,是人賴以存在之前提。
客觀要件
首先必須有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作為、不作為均可以構成。以不作為行為實施的殺人罪,只有那些對防止他人死亡結果發生負有特定義務的人才能構成。
其次,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是非法的,即違反了國家的法律。執行死刑、正當防衛均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經受害人同意而剝奪其生命的行為,也構成故意殺人罪。對所謂的“安樂死”,仍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當然,量刑時可適用從輕或減輕的規定。
第三,直接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間接故意殺人罪以被害人死亡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為人的危害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才能斷定行為人負罪責。
主體要件
故意殺人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我國刑法分則規定的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一般身份的犯罪主體。
主觀要件
故意殺人罪在主觀上須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
故意殺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和錯綜復雜的。常見的如報復、圖財、拒捕、義憤、氣憤、失戀、流氓動機等。動機可以反映殺人者主觀惡性的不同程度,對正確量刑有重要意義。
判斷方法
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死亡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即為故意。故意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
直接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或者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危害結果的發生以及明知必然發生危害結果而放任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又可分為兩種情況,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
間接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所謂放任,是指行為人對于危害結果的發生,雖然沒有希望、積極地追求,但也沒有阻止、反對,而是放任自流,聽之任之,任憑、同意它的發生。
我相信大家在閱讀了上述的文章之后都應該知道在我國故意殺人罪的主觀要件是什么了吧,希望律霸網站上小編的編輯能夠對大家的生活有所幫助,若是大家在這方面專業律師的幫助,歡迎你們委托我們律霸網站為您找尋你們當地的專業律師幫助您。
故意殺人罪的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故意殺人罪的共犯怎么認定?
故意殺人罪一般判多少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地役權在兩塊地上如何建物
2021-01-09臨時工勞動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1-03-10老字號可以用作商標嗎
2020-12-02商標用作商品名稱是否侵權
2020-12-11道路交通傷殘等級鑒定四級標準
2021-03-17治安拘留可以去探望嗎
2020-12-06被財產保全了銀行卡還能用嗎
2021-01-12雙重除斥期間以哪個為準
2020-12-19房產贈與給子女的契稅怎么計算
2020-12-30工廠噪音粉塵大 近鄰如何維權
2021-01-19勞動關系勞務關系賠償區別
2021-02-10工程保險不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3投保人的權利與義務是什么
2020-12-26保險合同中的等待期有多長
2021-01-20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20車輛保險合同的管轄權怎么認定
2021-02-28軍人傷亡附加保險標準
2021-03-08沒資格證開車保險陪嗎
2020-12-03保險經紀人條件資格包括哪些
2021-02-21保險收展員的主要職責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