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失犯罪需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fā)生這種結果的,過失犯罪,指在過失心理支配之下實施的、根據刑法的規(guī)定已經構成犯罪的行為。
《刑法》第十五條規(guī)定: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fā)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guī)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二、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一)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fā)生這種結果,從而構成犯罪。所謂 “應當預見”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可能發(fā)生結果的認識能力而言。“應當預見”要求根據具體情況,確認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是否有能力作出判斷,包括根據行為人的年齡、工作職責、文化程度、知識水平、工作經驗、生活經驗等因素。“疏忽大意”就是通常所說粗心大意、忽略、忘記、沒想到等。
(二)過于自信的過失犯罪,即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fā)生了這種危害社會的結果,從而構成犯罪。這種過失,就行為人的認識能力來說,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同時又忙著某種僥幸心理,輕信這種結果也許不會發(fā)生。
(三)應當注意的是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規(guī)定,與故意犯罪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在過失犯罪的構成條件上作了很大限制,過失行為只有造成嚴重危害社會的結果,刑法才規(guī)定為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實際危害結果,雖有過失行為,則不是犯罪,可以進行教育或行政處罰。而在故意犯罪中,許多犯罪只要行為一經實施,就構成犯罪,比如行為人實施了殺人行為,雖然由于某種原因沒有得逞,也應當負殺人未遂的刑事責任。二是在處罰上,鑒于過失犯罪的主觀惡性比故意犯罪小,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處罰比對故意犯罪的處罰規(guī)定得輕。
刑事犯罪具體可以分為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而在過失犯罪中又可以區(qū)分為疏忽大意的過失與過于自信的過失兩種情況。當然,過失犯罪是否要承擔刑事責任,這首先要看法律中有沒有規(guī)定。若本身就沒有規(guī)定的話,那么就不能對過失犯罪作出相應的處罰。比如,過失造成他人輕微傷或者輕傷的,就不認定構成犯罪。但要是造成重傷或者導致死亡的話,則可以認定為過失致人重傷罪或過失致人死亡罪。
假想防衛(wèi)是過失犯罪嗎?
過失犯罪既遂是否存在?
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賣不破租賃的限制使用
2021-03-07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1-302019年交通事故司法鑒定費用標準
2021-02-18交通事故起訴時有哪些賠償項目
2021-01-197萬的車輛的保全費收取多少
2021-01-21彩禮錢屬于女方個人還是夫妻共同財產
2020-12-30贍養(yǎng)包括小孩嗎
2021-02-07離職了怎樣才可以拿到經濟補償金
2021-02-01試用期離職是否受競業(yè)限制
2021-02-23壽險如何理賠,保險金是否可以作為遺產繼承
2021-01-18兒童意外險可以賠付別人嗎
2021-02-02航班取消賠償標準
2021-03-04家庭財產保險的保險責任
2020-11-10投保單的事項包含哪些內容
2021-02-13原保險合同成本如何確認
2020-12-23投保人解除人身保險合同返還保險費案
2021-03-12人壽保險單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6補償性保險合同與給付性保險合同的區(qū)別有哪些
2021-02-23保險詐騙犯罪的具體行為方式有哪些
2021-02-16保險受益人的判斷標準是什么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