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上的代位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人的代位。人的代位制度為近代各國民法所采用。我國《合同法》第37條規定:“因債務人怠于行使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我國《擔保法》第31條規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后,有權向債務人追償”。另一種是物上代位。物上代位是指一物取代另一物的位置。如我國《擔保法》第58條規定:“抵押權因抵押物滅失而消滅。因滅失所得的賠償金,應當作為抵押財產”。“因抵押所得賠償金”就是損害賠償金、保險金等。損害賠償金、保險金反映了抵押物的原有價值,或者說,抵押物的原有價值形態表現為現在的賠償金,因而現在的賠償金便為抵押物的價值的替代物,抵押權的效力及于此替代物上。
分析抵押權的物上代位性,承認對該替代物有抵押權的效力,其目的在于謀求抵押權人利益的安全,以強化抵押權之效力,促進財產的流轉。我國《擔保法》“因滅失所得賠償,應當作為抵押財產”之規定則更值得金融機構的有識之士作深入探討和研究。
對于抵押權的物上代位性的性質,理論界存在不同的見解。一種觀點認為,抵押權的本質為價值權,抵押權的物上代位性只不過是抵押權效力的延長,而不是新設立的權利,此為抵押權延長說。抵押權延長說是以價值說或公平說為理論依據的,是價值權說或公平說的當然結論。另一種觀點認為,抵押物的物上代位性是在該抵押物的變形物請求權之上新成立的一種債權質權,該質權的次序與原來的抵押權的次序相同,此為質權說。債權質權說還可以細分為法定債權質權說與默示債權質權說。
本文認為,抵押權的物上代位性無論解讀為原抵押權的延長,還是新成立的質權,均不是問題的實質。在對抵押權的物上代位性是一種擔保物權的共識之下,重要的是確定一個符合擔保物權標的物的基本特征,并便于該權利實現的抵押權的物上代位的標的物。抵押權的物上代位的情形多種多樣,抵押物滅失、毀損所產生的替代物可能是金錢(如賠償金、保險金),亦可能是其他形態的物。
因此,在抵押物的變形物可以是特定化的物的情況下,抵押當然權代位于該物之上;當抵押物的變形物是保證金、賠償金、補償金等無法特定化的物的情況下,抵押權也代位其請求權之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醫療糾紛發生后當事人可以選擇的解決途徑是什么?
2021-02-07如何準確地認定行政處罰對象的資格
2020-12-09勞動法解雇員工賠償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19監視居住的場所在哪里
2020-11-11女兒不贍養父母能繼承遺產嗎
2020-12-04同居關系財產分割等糾紛可起訴
2020-11-14法定贍養人
2021-02-19對公賬戶變更法人流程有哪些
2021-01-25校園霸凌到底該如何預防
2021-01-16勞動合同到期,單位不續簽勞動合同要如何補償
2020-11-15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與人壽保險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12壽險怎樣購買,購買壽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30海洋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關系人有哪些
2020-11-29家庭財產保險的保險責任
2020-11-102020最新人身意外保險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1-01-04投保人開車身亡,保險卡未激活怎么辦
2020-12-26車門跌落傷人是否構成道路交通事故?
2021-02-03有保證續保條款的健康保險產品應該怎么做
2021-01-11短期健康保險與長期健康保險的區別
2021-01-14交強險保額怎么計算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