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過程中,若是為了完成工作內容而不幸受傷,那就可以被認定為工傷,符合工傷條件的是可以去進行工傷鑒定的。只要通過規定的程序,就能獲得工傷鑒定書,然后依據此憑證獲得工傷賠償。那么,溫州工傷鑒定又有著怎樣的規定呢?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節構成工傷的條件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2、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3、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4、患職業病的;
5、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四十八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2、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3、因工作環境存在有毒有害物質或者在用人單位食堂就餐造成急性中毒而住院搶救治療,并經縣級以上衛生防疫部門驗證的;
4、由用人單位指派前往國家宣布的疫區工作而感染疫病的;
5、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后舊傷復發的。
第二節申請工傷的主體
根據法律規定,職工構成工傷的,主要有以下兩個主體:
1、用人單位、工會組織。
對于用人單位而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是一種義務。用人單位應當在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后30天內,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用人單位未在規定的期限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將產生如下法律后果:
其一,如果受傷害職工最終被認定為工傷,則用人單位應當負擔職工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其或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所應享受的全部工傷待遇,包括已參保職工原應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工傷待遇部分。
其二,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認為是工傷,而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用人單位一旦無法舉出充分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則職工工傷事故成立,用人單位即應當按照法律規定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
2、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
在用人單位不按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情況下,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可以不經過用人單位,而直接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有些用人單位有可能因工傷保護意識淡薄、法律認知錯誤、工作人員疏忽失職等原因,而怠于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錯失工傷認定申請的時機,從而影響員工或者其親屬的工傷權益。更有甚者,有的用人單位根本就沒有為本單位員工參加工傷保險,為逃避工傷保險責任,就會故意不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因此,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用人單位不按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情況下,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均有權直接向勞動行政保障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第三節申請工傷的時間
1、用人單位申請工傷的時間
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通知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及其參保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三十日內,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書面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統一,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2、職工或者是親屬申請工傷的時間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該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一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第四節工傷的賠付主體
《工傷保險條例》規定,我國境內的各類企業(包括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在內),均應為本單位的全部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個人不繳納工傷保險費。
職工發生工傷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和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分別向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支付費用。用人單位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未參加工傷保險期間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向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支付全部費用。
第五節勞動能力鑒定
1、申請勞動能力鑒定時間
職工發生工傷,經治療醫療終結期滿(傷情相對穩定)后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接受勞動能力鑒定。
出院前已作出工傷認定的,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應當在職工醫療終結期滿三十日內向本統籌地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申請,并提出工傷認定決定和職工工傷醫療的有關資料。醫療終結期需延長的,由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批準。醫療終結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出院后作出工傷認定的,應當在作出工傷認定后三十日內提出勞動能力鑒定申請并按規定進行鑒定。
2、申請勞動能力鑒定的機構和需要的材料
用人單位、工傷職工及其直系親屬,均可以向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勞動能力鑒定申請。提交勞動能力鑒定申請時,需提供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作出的職工工傷認定決定書以及職工工傷醫療的有關資料,包括職工個人情況,工傷事故發生或者患職業病情況資料、醫療衛生機構診斷資料等。
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不能自行選擇鑒定機構。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收到勞動能力鑒定申請后,應當從其建立的醫療衛生專家庫中隨機抽取3名或者5名相關專家組成專家組,由專家組提出鑒定意見。應當注意的是,專家組提出的鑒定意見僅為醫學上的結論,而非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只有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有權在專家組的鑒定意見的基礎上,依據有關法律和相關政策等進行綜合評定,作出最終的勞動能力鑒定結論。
3、勞動能力鑒定的內容
勞動能力鑒定包括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立程度的等級鑒定。其中,勞動功能障礙分為十個傷殘等級,最終的為一級,最輕的為十級。對功能障礙的評定,應以醫療期滿后的醫療檢查結果為依據,根據評殘對象逐個確定。
生活自理障礙是指傷、病致殘者因生活自理能力而需要的護理依賴程度,共分為三個等級,即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生活自理范圍包括五項,即進食、翻身、大小便、穿衣和洗漱、自我移動。根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的規定,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是指上述五項中有三項需要護理者;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是指上述五項中有三項需要護理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是指上述五項中有一項需要護理者。
4、鑒定不服的可以再次申請
我國勞動能力鑒定實行兩級終局制,即申請鑒定的單位或者個人對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向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再次鑒定申請。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則為最終結論,該結論是終局性的。應當注意,申請人申請再次鑒定是有時間限制的,即申請人應當在收到市級鑒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提出再次鑒定的申請,超過這個期限,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不再受理。
第六節申請工傷保險待遇
勞動者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項目、計發基數、具體金額,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法核定。勞動者所受傷被確定屬于工傷后,如果存在勞動能力可能受到影響的情形,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在鑒定結論確定后,就可以依法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申請核定工傷待遇。
如果勞動者對核定的工傷待遇有異議,可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工傷待遇核定書》的效力一旦確定,就成為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享受具體工傷保險待遇的最直接的、最具體的依據。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由此可知,溫州工傷鑒定的規定與國家的相關規定沒有很大的區別。知道本地的工傷鑒定規定有利于員工知道什么情況下能去工傷鑒定部門進行工傷鑒定,從而有效的維護自己的應有權益。因此,大家要適時地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
工傷獲賠十多萬元
工傷保險賠償流程是怎樣的
工傷應該去哪里鑒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賣方逾期交貨能雙倍要求返還定金嗎
2020-11-27告誡制度適用哪些范圍
2020-11-24如何區分夫妻共同債務和夫妻個人債務
2020-12-21未婚生子會被罰款嗎
2021-01-07車輛財產損失民事起訴狀
2020-11-24合同保全有沒有撤銷權
2020-11-10男子為博關注直播喝酒喝油猝死,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
2020-12-21集資房交易受法律的保護嗎
2021-02-03入職體檢屬不屬于個人隱私
2020-12-28圓珠筆簽訂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2-18終止勞動關系領取失業保險條件
2020-12-31如何把調崗做到合法合理
2021-02-25汽車車身險保險金額的如何確定
2021-01-19兩歲小孩被撞輕傷住院四天保險公司一般陪多錢
2021-03-23“大奔”嗆水受損是否屬于保險事故
2020-12-19寶馬車主告狀 法院判保險公司支付保險金
2020-11-26保險公司的理賠環節及步驟是怎么樣的
2020-11-30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如何處理
2020-11-072015年土地承包新政策
2021-01-29公辦學校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