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當中,如果員工遭遇工傷以后,并不是所有的情況都需要去做工傷鑒定。有些時候員工和用人單位也可以自己進行協商,如果賠償的事宜雙方都覺得滿意的話,也是可以不進行工傷鑒定的。畢竟工傷鑒定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小編就詳細為大家介紹放棄工傷鑒定是否具有法律效益?
一、放棄工傷鑒定是否具有法律效益?
我國員工自動放棄工傷鑒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當員工選擇自動放棄工傷認定,需要做出放棄工傷認定的承諾書。
工傷認定期間公司要求簽放棄認定,屬于公司嚴重違反《社會保險法》規定,《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勞動者符合工傷認定的應當依法申請工傷認定,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要求賠償。
承諾書
xxx(職工姓名)于xxxx年 xx月 xx日 xx時 xx分左右,在 xxxxxx (地點)發生 xxxxxx(受傷害事故),因xxxxxx(已解決或處理結果),故本人承諾放棄單位給予申報工傷和本人申報工傷的權利,同時因此次傷害事故產生的一切后果與 xxxxxx 無關。 特此證明。
承諾人:xxxxxx
承諾人身份證號碼:xxxxxxxxxxxxxxxxxx
監督人:xxxxxx
承諾時間:xxxx年 xx月 xx 日
二、工傷發生之后的維權有哪些注意事項?
1、評估需要法律維權的可能性
所謂維權,是指權利被侵害時需要通過法律途徑去維護。有些人發生了工傷,單位會積極主動地配合員工申報工傷,獲取賠償,這種情形壓根就無需維權;那些需要維權的,往往都是單位不積極為員工申報工傷,不積極為員工爭取賠償,員工才需要自行維權。
那些制度比較正規,勞動合同、社會保險都比較完備的單位,積極配合員工申報工傷的可能性很大;而那些無合同、無社保的單位,積極配合員工申報工傷的可能性非常小。
原因也很簡單,如果員工有社保,那么工傷賠償主要是由國家買單,單位只是配合一下,何樂而不為;但如果員工沒有社保,那么一切賠償都要單位老板自己掏腰包,利益攸關之下,很少有單位會這樣高風亮節,損己利人。
律師建議:作為員工而言,發生工傷后,躺在病床上休息時,不妨自己評估一下,自己將來需要“維權”的概率有多高。如果你在一家制度健全的大公司工作,勞動合同、社會保險樣樣齊備,那么一般情況下,需要“維權”的可能性并不大,可以考慮關閉這個頁面。但如果你一沒合同,二沒社保,那么你就有必要繼續往下看了。
2、準備能夠證明“工傷”性質的材料。
工傷包括兩重含義:第一是受傷,第二是因工作原因,這兩者兼備,才能構成工傷,才能獲得工傷賠償。這個道理很簡單,無需多加解釋。但在實踐中,員工很容易證明自己受傷,卻不容易證明自己受傷是“因工作原因”,而這也構成了員工工傷維權的首要障礙。
律師建議:發生工傷后,應及時報警,打120叫救護車。120醫療急救是有記錄的,對事發狀況有一定的證據保存作用,有利于認定工傷。另外,應及時聯系事發時在場人員,請其出具證詞,證明受工傷的事實。
3、保存醫療資料。
工傷和一般的受傷不同,員工要獲得賠償,需要先向勞動部門申報工傷,然后做傷殘鑒定,最后根據鑒定結果計算賠償。而無論是申報工傷也好,做傷殘鑒定也好,醫療資料都是必不可少的材料。很多人受傷后,由于一切醫療、住院手續都是單位代為辦理,導致醫療資料也都掌握在單位手中。這樣一來,如果單位不愿配合員工申報工傷,往往就會采取私藏、扣留醫療資料的方式,讓員工自己沒辦法去申報工傷。
律師建議:發生工傷后,所有的醫療資料應盡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單位表示要為員工申報工傷,需要提交資料,則員工可以將復印件交給單位,原件要保留在自己手中。如果勞動部門要求查看原件,員工應自己攜帶原件到勞動部門,不宜通過單位轉手,避免發生材料遺失等問題,導致日后工傷無法申報。
4、搜集保存勞動關系的證據。
很多人在工傷維權時遇到的一個很大障礙,是“如何證明自己和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因為要申報工傷,首先第一項就要證明自己是這個單位的員工。但很多需要維權的勞動者,沒有和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或者雖然簽訂了,但都保存在單位,自己手里沒有,這種情況就很麻煩。
由于勞動部門受理工傷申報,往往只看勞動合同,如果沒有合同,即便員工提供其他證據,比如說廠牌廠服、工資清單、考勤卡之類,也是沒法直接申報工傷的。在這種情況下,員工就不得不先去和單位打一場官司,確定“受傷員工與該單位之間存在勞動關系”這個事實,然后拿著裁決書、判決書頂替勞動合同,才能去申報工傷。這樣無疑會給工傷員工的維權增加很多人力物力的成本,也會大大拖長獲得工傷賠償的時間。
律師建議:發生工傷后,應保存自己的勞動合同——如果沒有,應想辦法與單位補簽一份。如果實在無法獲得勞動合同,則應當盡量搜集各種能夠證明勞動關系的證據,為“確認勞動關系”的訴訟做準備。
5、抓緊時間申報工傷。
法律規定,工傷發生之日起一個月以內,單位應當申報工傷;如果單位不肯在一個月之內申報,員工應該在一年內申報工傷。如果超出這個期限,在實踐中往往視為員工自己放棄了工傷賠償的要求。需要格外強調的是,這個“一個月”、“一年”期限,指的是從工傷發生之日起一年,而不是治療完畢后一年。
很多用人單位,在員工受傷后,往往也會告訴員工:安心休養,等治療完之后再來考慮申報工傷的事情。這種說法,有時候是用人單位不熟悉法律,有時候則是用人單位別有用心,故意拖延時間。實際上,工傷的申報與治療,沒有任何必然的先后關系,今天發生了工傷,明天就可以申報,哪怕這時候受傷員工還躺在醫院病床上,沒有任何影響。所謂“治療完之后才能申報工傷”的說法,是絕對錯誤的,很多時候員工受此誤導,耽誤了時間,導致最后無法申報工傷,不能獲得賠償。
律師建議:發生工傷后,應及時催促單位為自己申報工傷;如果單位在一個月之內還沒有申報,或者態度含糊,則員工就應該做好“維權”的準備了。
6、積極協商。
工傷維權的程序相對較為復雜,時間也比較長如果單位處心積慮要故意拖延時間的話,最多有可能拖個一兩年。
很多員工被這個時間嚇到,不理解為什么需要這么久。工傷維權要先申報工傷,然后做傷殘鑒定,然后才能要求賠償;如果沒有勞動合同,在申報工傷之前,還要先打確定勞動關系的官司——這里的每一個步驟,單位都有可能不斷地起訴、上訴、申請復議、申請重新鑒定,等等,用各種辦法拖延時間,所以在“單位處心積慮拖時間”的情況下,一兩年是完全有可能的。實際上,很多單位也都會通過這種拖延時間的方式,逼迫員工讓步。
律師建議:作為弱勢群體的打工者,發生工傷后,往往都希望盡早獲得賠償。工傷賠償案件,大部分也都是通過協商、調解的方式,在訴訟中途甚至之前就了結。工傷發生后,通過勞動部門、律師,積極地協商調解,是有利于問題早日解決的。
7、盡快維權。
協商這種事情,需要你情我愿,雙方都同意。有些時候,單位和員工之間的意見分歧比較大,怎么都談不攏,怎么都協商不了。這種情況下,員工不能再猶豫,應立刻采用法律手段維權。很多時候,單位和員工自行協商談不成,但在員工一紙訴狀把單位告上法庭,擺出“依法維權”的姿態后,在法官、仲裁員的主持之下,向用人單位釋明法律,告誡法律風險,往往又能夠達成調解,這也可以算是一種“以打促和”、“以戰爭求和平”的方式。
上述資料當中,小編詳細的為大家介紹了放棄工傷鑒定是否具有法律效益這一問題。通過小編的介紹可以看出,如果員工放棄做工傷鑒定的話,需要寫一份承諾書,承諾書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在這里小編要提醒大家,如果大家決定放棄做工傷鑒定的話,一定要考慮清楚,因為工傷鑒定的結果對大家維權是一項重要的依據。
2020最新工傷鑒定標準
2020北京最新工傷鑒定標準
工傷鑒定怎么收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調解要注意什么
2020-12-10以文種為標準,行政裁判文書可以劃分哪幾類
2021-02-09交警強制措施能撤銷嗎
2021-01-14雇傭童工怎么處罰,童工是幾歲人群
2021-02-12工傷已經認定,但老板不愿意賠怎么辦
2021-02-182020年侵害姓名權應負什么責任
2021-01-01公司監事可以查看賬目嗎
2021-02-09正規借條范本該怎么寫
2021-01-31離婚后能否給子女改姓氏
2020-12-03船舶代理費誰支付的
2021-02-12合同擔保方式有哪些
2021-01-04整容失敗沒有合同怎么起訴
2020-11-24經濟補償金能否分期支付
2020-12-01派遣到其他公司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0-11-15租賃期內可以終止勞動合同嗎
2020-12-03競業禁止補償金標準是什么
2020-12-23勞務派遣合同的必備條款
2020-12-05干活慢會被辭退嗎
2020-11-29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費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2021-03-11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免責條款效力爭議案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