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證人訴訟時效不能向債務人追償嗎
問:我的好朋友張某當時向劉某借款10萬元,約定1年還清,月息一分,我作為擔保人?,F在過了4年,劉某無法找到張某,便找到我要求還款。經協商,我還了10萬元,不需要還利息。幾個月后,我找到張某要求其償還我替他還的借款,但他拒絕,若起訴,法院會判我贏嗎?
答: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即張某向劉某借款約定1年還清,故劉某向張某借款的訴訟時效就是2年,也就是在3年內,劉某需向張某主張權利,若不主張,張某就享有對該借款的訴訟時效抗辯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一條“主債務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保證人享有主債務人的訴訟時效抗辯權。保證人未主張前述訴訟時效抗辯權,承擔保證責任后向主債務人行使追償權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主債務人同意給付的情形除外?!币簿褪钦f保證人同樣享有主債務人的訴訟時效抗辯權,即保證人可以以該債務已過訴訟時效為由拒絕清償債務,但是如果保證人在可以主張該抗辯權而沒有主張時,向債權人清償了債務,那么保證人就不能再向債務人追償。
所以,你起訴,張某若不同意給付借款,法院是不會支持你的訴訟請求。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城縣人民法院
二、擔保人追償的時效
1、擔保人已經承擔了擔保責任
這是擔保人行使追償權的前提條件。由于擔保人承擔了擔保責任,使主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歸于消滅。由此產生了在擔保人與主債務人之間的一種新的債權債務關系,在擔保人代為履行債務之前,擔保人是否會實際承擔擔保責任尚處于一種不確定的狀態,在主債務人與擔保人之間不存在債權債務關系,因此在其尚未實際承擔擔保責任之前,不具有向主債務人追償的權利。關于主債務人與擔保人之間的這種債權債務關系有人認為應當屬于無因管理之債的范疇,筆者認為這種依擔保法規定,并依擔保合同而產生的債僅債務關系應當屬于合同之債,因為這種債權債務關系的產生,是基于雙方簽訂的擔保合同,雖然這個合同訂立時并不存在,但是擔保人代為履行債務后,這種債務就成為現實之債。
在司法實踐中,存在債權人只起訴主債務人以外的擔保人而不起訴主債務人的情形。在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擔保責任之后;擔保人在該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但尚未履行完畢時,是否可以向主債務人追償,在此情況下因擔保人尚未實際承擔擔保責任,應當認定擔保人沒有取得相應的追償權,如擔保人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面履行判決所確定的義務,債權人就未履行部分仍享有訴權,可以要求主債務人繼續清償,也就是說在擔保人未實際承擔擔保責任時,他是否實際享有追償權和追償的范圍等處于一種不確定的狀態。
依據擔保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保證人可以預先行使追償權,這是保證人尚未履行保證責任而享有追償權的一個例外,保證人預先行使追償權應當具備以下幾個條件:第一、人民法院已受理了債務人破產案件。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標志著破產程序的開始,這是保證人預先行使追償權的一個先決條件;第二、債權人未申報債權,按照企業破產的有關法律規定,債權人向人民法院申報債權是有時間限制的,已知債權人在收到人民法院書面通知后一個月內應申報債權,未知債權人應在公告發出之日起三個月內申報,逾期不申報的,將被視為放棄債權。但債權人有保證人的,債權人可以不向人民法院申報債權,而向保證人要求承擔保證責任。在此情況下,債權人未向人民法院申報債權的,就將喪失參與對破產財產的分配來實現自己債權的機會,這必將會加重保證人的保證風險,在債權人未申報債權,不參與破產財產分配的情況下,準予保證人預先行使追償權也是對保證人利益的一種保護;第三、保證人尚未實際承擔保證責任,若保證人已實際承擔了保證責任,就可以依法向主債務人行使追償權,而不預先行使追償權;第四、保證人應當申報保證債權。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后,債權人未申報債權時,保證人如不申報保證債權,將視為放棄了保證債權。在司法實踐中,保證人行使預先追償權還有些困惑,由于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后,在法定的債權申報期限屆滿之前,債權人是否申報債權以及何時申報債權,尚處在不確定的狀態,如果保證人申報了債權之后,債權人也向人民法院申報了債權就會出現兩個主體申報同一權利的現象,建議此種情況下規定債權人放棄申報債權的,應以明示的方式表示,而現實情況下保證人申報后,債權人也申報債權的,保證人必須退回申報,不參與破產分配程序,但對債權人參與破產分配所得到清償部分可免除保證責任。
2、擔保人行使追償權不能超過訴訟時效期間
擔保人行使追償權的訴訟時效期間適用民法通則兩年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訴訟時效期間應當自擔保人承擔責任完畢之日的次日起開始計算,該期間同樣適用民法通則中關于訴訟時效期間中止、中斷的規定。擔保人行使追償權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
3、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須主觀上沒有過錯
擔保人對債權人享有主債務人的抗辯權,擔保人應當以主債務人所有的抗辯對抗債權人的清償要求,若擔保人怠于行使主債務人的抗辯權,而對債權人承擔擔保責任時,不得對主債務人行使追償權。
一般情況下,擔保責任的承擔與債務人債務免除之間有因果關系,追償權才能成立,若債務人債務的免除并非擔保責任承擔的結果,則保證人不享有追償權。如債權因債務人的清償行為而消滅后,擔保人又向債權人履行債務,此時擔保人不得對債務人行使追償權,而只能向債權人請求按不當得利返還。債務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后,應當及時通知保證人,若債務人違反通知義務導致保證人無過失地重復向債權人履行的,保證人可行使追償權,債務人不能免除補償的義務,債務人可請求債權人返還不當得利部分。
另外擔保人在承擔擔保責任時怠于行使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抗辯權,而作出的大于債務人應承擔債務范圍的清償,以及擔保人支出非必要的花費,使得債務人的債務范圍擴大,對擴大部分,擔保人喪失追償權,債務人有權在被追償時對擔保人提出抗辯。
在審判實踐中,擔保人承擔擔保保證責任有過錯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1)、債權人對主債務人的請求超過了訴訟時效期間,也未在擔保期間內向擔保人主張權利的,擔保人主動承擔了擔保責任,或者是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了擔保人,擔保人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主動承擔了擔保責任或經法院調解與債權人達成協議,愿意承擔擔保責任的,由于擔保人放棄其享有的主債務人的抗辯權,在承擔了擔保責任后,不具有向主債務人追償的權利;(2)、擔保人的擔保責任范圍小于主債務范圍或者是抵押質押物的價值小于主債務時,擔保人在實際履行擔保責任時,對債權人全部履行了主債務人應負債務,對此超出部分,擔保人不享有向主債務人的追償權,而只能要求債權人按不當得利予以返還。
上述就是小編對“保證人訴訟時效不能向債務人追償嗎”問題進行的解答,根據擔保法的規定,如果保證人在可以主張該抗辯權而沒有主張時,向債權人清償了債務,那么保證人就不能再向債務人追償。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2018年10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對訴訟時效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該案件訴訟時效相應作出修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收補償決定起訴期限是什么
2021-03-07房產糾紛律師收費標準
2020-12-11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信息要定期查驗嗎
2021-02-28在哪些情況下,抵押權人可以處分抵押房產?
2021-02-22如何審查鑒定書的真偽
2020-12-17打人者派出所怎么處理
2021-01-27訴前財產保全和訴訟財產保全的區別
2021-03-04異地執行拘留的法律規定
2021-02-04遺產繼承公證能改嗎
2020-12-12房屋繼承公證的幾大注意事項
2020-11-14為什么集資房不可以抵押貸款
2021-03-17中層管理人員簽訂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1-02-2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2021-03-20勞動法辭退員工怎樣賠償
2021-01-09人壽保險傷殘賠償標準
2020-11-18壽險投保前應該做哪些準備
2021-01-17索賠時效有何不同——鐵路保險運輸與保價運輸
2021-03-26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06保險糾紛訴訟與調解對接機制建設的疑問有哪些
2020-12-01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有什么規定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