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批捕取保候審期滿后怎么處理?
未批捕取保候審期滿后的處理一般都是解除取保候審的措施。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七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于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二、公安機關實施批捕的條件
逮捕是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實施妨礙刑事訴訟的行為,逃避偵查、起訴、審判或者發生社會危險性,而依法暫時剝奪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
(一)有證據證明存在犯罪事實。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
(三)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不足以防止其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
逮捕由人民檢察院批準或決定,或由人民法院決定,由公安機關執行。
三、拘役與拘留的區別
1、性質不同。
拘役是刑罰方法;而刑事拘留是刑事訴訟中公安機關在緊急情況下依法臨時剝奪現行犯或重大犯罪嫌疑分子人身自由的一種刑事強制措施,以防止其逃避偵查、審判或繼續進行犯罪活動。民事拘留是民事訴訟中的一種強制措施,具有司法性質,又稱司法拘留。行政拘留是對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人所適用的一種行政處罰方法。
2、適用對象不同。
拘役適用于罪行較輕的犯罪分子;刑事拘留適用于具有刑事訴訟法第61條規定的 7種情形之一的現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民事拘留適用于民事訴訟法第102條規定的6種妨害民事訴訟行為之一的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行政拘留的對象是不構成犯罪但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行為人。
3、適用的機關不同。
拘役由人民法院判決;民事拘留須經人民法院院長批準,期限為15日以下,被拘留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機關看管;而刑事拘留、行政拘留由公安機關直接適用。
4、法律依據不同。
拘役的依據是刑法;刑事拘留的依據是刑事訴訟法;民事拘留的依據是民事訴訟法;而行政拘留的依據則是治安管理處罰條例。
因為被公安懷疑是涉及到刑事案件的公民可能會被在沒有被抓捕的基礎上被要求限制調查的,而這些公民雖然沒有被限制自由卻依舊屬于被監視的范圍而不能隨意離開,而且在加上其自身就辦理了取保候審而且到了時間后,公安是沒有理由繼續扣留公民而必須解除所有措施的。
審查起訴階段取保候審申請書
取保候審后還會判刑不?
檢察院可以取保候審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檢察院調查取證程序是什么
2020-12-18商品房買賣合同簽訂后,開發商可以抵押嗎
2020-12-03工傷鑒定書丟了怎么辦
2020-12-06公司股權回購法定事由有哪些
2021-02-09轉賬支票可不可以掛失止付
2021-01-20父母離婚小孩有自由選擇跟誰的權利嗎
2020-11-11交通事故中車主的責任
2020-12-29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標準
2021-03-11擔保人還款后追償訴訟時效過期了怎么辦
2021-03-12變更勞動合同內容要什么條件
2021-01-25員工患病能否變更勞動合同,員工患病如何變更勞動合同
2020-11-18建筑工地勞務關系能否認定工傷
2020-11-21公司倒閉無定期懷孕員工怎么賠償
2021-03-04職工被采取強制措施能否退休
2021-02-12向保險公司理賠的程序
2021-02-27人身保險的法律特點是怎么樣的
2020-12-10淺析保險人在保險合同中欺詐行為的認定與救濟
2020-11-17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有什么規定
2021-02-12保險理賠需要提供的材料有哪些
2020-11-19適用保險新條款 不可忽視溯及力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