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羈押必要性審查
《規定》第二條規定羈押必要性審查,是指人民檢察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規定,對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無繼續羈押的必要性進行審查,對不需要繼續羈押的,建議辦案機關予以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監督活動。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羈押必要性審查的考量因素
實踐中,影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無繼續羈押必要性的因素較多,主要因素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事實、主觀惡性、悔罪表現、身體狀況、案件進展情況、可能判處的刑罰和有無再危害社會的危險等。有的檢察機關在評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無繼續羈押必要性采取了量化方式,設置了加分項目、減分項目、否決項目等具體標準,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得分情況作為評估是否繼續羈押的參考,《規定》對此也予以規定。
三、法條鏈接:《規定》明確12種符合條件不用羈押的情形
第十八條經羈押必要性審查,發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具有悔罪表現,不予羈押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可以向辦案機關提出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建議:
(一)預備犯或者中止犯;
(二)共同犯罪中的從犯或者脅從犯;
(三)過失犯罪的;
(四)防衛過當或者避險過當的;
(五)主觀惡性較小的初犯;
(六)系未成年人或者年滿七十五周歲的人;
(七)與被害方依法自愿達成和解協議,且已經履行或者提供擔保的;
(八)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九)系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十)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
(十一)可能被判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宣告緩刑的;
(十二)其他不需要繼續羈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情形。
刑事案件的偵查、審查、起訴過程中,由于案件的需要可能會對嫌疑人、被告人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也就是對其進行羈押。但是否真的有羈押的必要呢?這還需要作出相應的審查才行。而在有關規定中也明確規定了一些不用羈押的情形,就包括預備犯、中止犯、過失犯罪等等情況。
超期羈押國家賠償標準
法院判決前在看守所羈押期限是多久?
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的情況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被網貸電話騷擾怎么辦
2020-11-13刑事案件撤案后可以追訴嗎
2021-01-15勞動糾紛債權能否轉讓
2021-03-06涉外離婚財產分割糾紛的訴訟時效事件
2020-12-18怎么寫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協議書
2021-01-31新婚姻法關于家庭暴力財產分割及孩子撫養問題
2021-02-09婚姻自由原則內容包括哪些
2020-11-30房屋產權到期該如何
2020-12-21恢復勞動關系裁決書什么時候生效
2021-01-14什么是保險條款
2020-12-27如何理解定期壽險
2021-01-14企業為員工買人壽保險有哪些作用
2021-01-24免責條款不說明保險事故就不免責
2021-02-10人身意外傷害險知識詳解
2020-12-31貨物運輸保險有哪些特點
2021-02-27一般附加險有哪些險別
2021-03-05人身保險合同中保險受益權的喪失的幾種情況
2021-01-09車險理賠定損技巧是什么
2021-01-22什么是保險法中近因原則
2020-12-20保險公司聲譽風險管理指引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