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傳是公安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對未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強制其到案接受詢問的一種刑事強制措施。拘傳的程序是怎樣的?拘傳應該滿足哪些條件?詳情請看下文介紹。
根據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解釋》、最高人民檢察院《規則》以及公安部《規定》的有關規定,拘傳應按以下程序進行:
1.案件的經辦人填寫呈請拘傳報告書,經本部門負責人審核后,由公安機關負責人、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人民法院院長批準,簽發拘傳證(法院稱為拘傳票)。
2.拘傳應當在被拘傳人所在的市、縣內的地點進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工作單位、戶籍地與居住地不在同一市、縣的,拘傳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工作單位所在的市、縣進行;特殊情況下,也可以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戶籍地或者居住地所在的市、縣內進行。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人民法院在本轄區以外拘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應當通知當地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人民法院,當地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協助。
3.執行拘傳的公安司法人員不得少于2人。拘傳時,應當向被拘傳人出示拘傳證,并責令其在拘傳證上簽名(蓋章)、按指印。對于抗拒拘傳的,可以使用戒具,強制其到案。
4.被拘傳人到案后,應當責令其在拘傳證上填寫到案時間。然后應當立即進行訊問,訊問結束后,應當由其在拘傳證上填寫訊問結束時間。被拘傳人拒絕填寫的,公安司法人員應當在拘傳證上注明。
5.訊問結束后,如果被拘傳人符合其他強制措施如拘留、逮捕的條件,應當依法采取其他強制措施。如果不需要采取其他強制措施的,應當將其放回,恢復其人身自由。
6.一次拘傳的時間不得超過12小時,案情特別重大、復雜,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不得以連續拘傳的形式變相關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根據辦理案件的需要,可以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多次拘傳,但是對于兩次拘傳之間的時間間隔問題,法律沒有作出明確規定。我們認為,為了防止以連續拘傳的方式變相羈押被拘傳人,保證被拘傳人有一定的正常的生活和休息時間,兩次拘傳之間的時間應以不少于12小時為宜。
7.需要對被拘傳人變更為其他強制措施的,應當在拘傳期間內作出批準或不批準的決定;拘傳時限屆滿仍不能作出批準決定的,應當立即結束拘傳。
以上是律霸小編整理的拘傳的程序規定,如若遇到違反程序規定的情形,當事人可在規定的時間內向相關部門提起申訴,以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
拘傳持續時間最長是多久?
什么是拘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產品質量保險的保險責任,股票可用于債權擔保嗎
2021-01-13交通精神賠償最高限額是多少
2020-12-13企業倒閉注銷程序是什么
2021-01-28破產宣告和受理破產申請是一個時間嗎
2020-11-16申請回避必須暫停審理嗎
2021-01-31家暴沒有外傷怎么取證
2021-01-19代位繼承的哪些條件
2020-12-20存款人死亡后的存款如何處理
2020-11-27老年人無兒無女財產的第一繼承人是誰
2020-12-08村委會有權“出租”集體林地嗎
2020-12-30拆遷中的回遷房有房產證嗎
2020-12-04允許變更勞動合同的條件
2021-03-16用人單位如何應對職場性騷擾
2021-01-13施工工程糾紛屬于勞動仲裁管轄嗎
2021-02-06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應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嗎
2021-02-19人身保險新型產品包括哪些?
2021-02-08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可直接向保險公司求償
2020-12-05保險公司不承擔或者免除承擔責任的情況
2020-12-25法律對交強險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16土地承包的經營權可以抵押嗎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