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取保候審的時限并不準確,這應該是取保候審的期限。這個期限是由法律事先明確規定好了的,采取取保候審措施,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確定實際的時間。那究竟取保候審期限最長是多久呢?接下來,律霸小編將圍繞這一問題為大家做簡要分析,希望可以為您提供一些幫助。
取保候審,作為刑事訴訟中相對較輕的強制措施,很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刑事拘留或者逮捕后,家屬第一時間想要做的便是向公安、檢察院、法院申請取保候審。取保候審期限規定如下: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取保候審期限屆滿或者發現不應當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的,應當及時解除或者撤銷取保候審。
1、取保候審的期限重新計算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關于取保候審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第22條規定:受案機關決定繼續取保候審的,應當重新作出取保候審決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以下簡稱《規則》)第56條規定: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案件移送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后,對于需要繼續取保候審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對犯罪嫌疑人辦理取保候審手續。取保候審的期限應當重新計算并告之犯罪嫌疑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75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已對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案件起訴到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對于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應當依法對被告人重新辦理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手續。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時間重新計算。
2、取保候審的期限連續計算的規定:
高法《關于執行刑訴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十四條又有被取保人違反規定被依法沒收保證金后,仍決定對其取保候審的,取保候審的期限應當連續計算。可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對取保候審的期限僅是違反規定重新取保的才連續計算,且在審判階段不得對同一被告人重復采取取保候審措施,但在偵查階段、審查起訴階段并無明確的同一機關不得對同一犯罪嫌疑人重復采取取保候審措施的規定。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以及人民法院都是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審措施的,但是每個機關采取此措施的,最長不能超過12個月。因此,實踐中,可以在這個時間內,具體確定取保候審的期限。律霸小編為您整理本篇文章,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取保候審期間重新犯罪的怎么辦
取保候審需要諒解書嗎
取保候審解除后還會坐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村委會有權利截留征地補償款嗎
2020-12-10侵權糾紛中如何認定被扶養人
2020-12-26減資和股權變更能否同時做
2020-11-11關于行政處罰管轄原則
2021-01-23合伙合同應該載明哪些內容
2021-01-31借款協議自己寫有法律保障嗎
2020-12-14裁定移送管轄發生在什么時候
2020-12-16保管費應在什么時候支付
2021-02-23房產己給贈與稅出售還付所得稅嗎
2021-02-18單位終止勞動合同如何支付補償金
2020-12-20勞務合同根據什么法律
2021-01-25簽訂勞動合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27實習期沒有簽合同可以直接離職嗎
2021-03-23哺乳期內被調崗
2021-01-28單位在哪些情形下可以進行經濟性裁員
2021-02-09保險單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2021-01-27意外險多少錢一年
2021-01-31汽車投保的技巧
2021-02-14農村失地保險一次性交付需要多少錢
2021-03-03淺析國際旅游島背景下有關農用承包地制度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