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食品出問題該怎么維權
網絡外賣受不受法律保護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
根據新修訂《食品安全法》規定,消費者通過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購買食品,其合法利益受到損害時,可向入網的食品經營者要求賠償。
如果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不能如實提供入網經營者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由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賠償。
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做出更有利于消費者承諾的,應履行承諾。
因此,消費者可以通過直接要求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賠償,也可以通過法律訴訟等渠道進行維權。
地方也相繼出臺新規
在外賣包裝上,北京、四川、福建等地均規定需標明食品烹飪時間和安全食用時限。而上海、浙江、遼寧相對較寬,“鼓勵或建議”加貼封簽,標示食品加工時間和消費時限。
《北京市網絡食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暫行)》明確要求,從事網絡訂餐服務的食品經營者應當在食品包裝上加貼封簽,標示食品加工制作時間和消費時限,并提醒消費者盡快食用,避免長時間存放。
訂餐平臺公示商家食品經營許可證
為防范“黑作坊”,上海、北京、福建等地除規定第三方平臺審核入網食品經營者的食品經營許可資質,還要求第三方平臺在網站公示食品經營許可證相關信息。
北京規定,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對申請進入平臺的食品經營者資質進行審查和登記,及時更新經營者身份證明、食品經營許可等資質證明材料,并在其從事經營活動的主頁面醒目位置公示相關信息。
上海、北京等多地要求送餐人員取得健康證明。美團、到家美食會均表示,配送人員要接受體檢,拿到健康證之后方可上崗,“這是硬性規定”。
這些網絡外賣問題遇過嗎
根據《食品安全法》,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
作為消費者,應當提供充足證據以證明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譬如外賣食品里有蟲子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
如果消費者遇到食品安全問題,且商家、平臺不進行處理,考慮到起訴至法院成本過高,可以選擇去工商、食藥監部門或消費者協會投訴。
《食品安全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質量監督等部門應當公布本部門的電子郵件地址或者電話,接受咨詢、投訴、舉報。接到咨詢、投訴、舉報,對屬于本部門職責的,應當受理并在法定期限內及時答復、核實、處理;對不屬于本部門職責的,應當移交有權處理的部門并書面通知咨詢、投訴、舉報人。
正確的叫外賣姿勢
1、選擇合法正規的供餐單位訂餐
消費者在訂餐前要認真查看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上的入網餐飲服務單位是否有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或餐飲服務許可證),同時查看其證照的相關信息,如經營范圍、經營地址及聯系電話等。應選擇證照齊全、信譽好的入網餐飲服務單位訂餐,切勿向無證無照、證照信息不全或證照信息與實際經營范圍、經營地址不符等非法供餐者訂餐。
2、選擇距離較近并可短時送達的供餐單位訂餐
消費者應選擇食品加工完成后2小時安全時限內能夠送達并食用的入網餐飲服務單位訂餐。消費者在收到外賣送餐后,一要先檢查餐食包裝是否完好、清潔,所配送餐食是否與訂購餐品一致;二要當面查驗餐食是否受到污染或出現變質,一旦發現餐食變質或受到污染,應當拒收;三是確認無誤后要及時就餐,避免長時間存放。
3、避免訂購高風險食品
消費者應避免選擇冷菜、生食、冷加工糕點、預拌色拉、四季豆等高風險食品及法律法規禁止經營的食品。
4、保留相關消費憑證發現問題及時舉報
撥打食品藥品投訴舉報熱線“12331”,只要消費者能夠提供商家的具體位置和名稱,則可以接受投訴并進行處理。
以上內容就是小編對“外賣食品出問題該怎么維權”問題進行的解答,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家暴多次可以離婚嗎
2021-03-10小股東沒有權力提起股東代表訴訟嗎
2021-01-11所有公司法人就是老板嗎
2021-02-28集體所有的不動產和動產包括什么
2020-12-16價格上惡意競爭違法嗎
2021-03-21離婚共同債務是否繳納訴訟費
2021-01-27個人賬戶存公款犯法嗎
2020-12-10勞動仲裁能保全公司財產嗎
2021-01-26中年人離婚協議書該如何書寫
2021-02-05承租人變更有訴訟時效嗎
2021-01-02合同已實際解除應否確認效力
2021-01-25合同到期解除協議書還有效嗎
2021-02-19原告財產保全哪些財產
2020-12-05批準入職要走什么流程
2020-12-30口頭變更勞動合同未達成一致怎么辦
2021-01-17定期人壽保險是怎么進行理賠的
2021-02-12人身保險合同中代簽名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1-02-16投保人在法律上有什么規定
2020-11-22酒后駕車造成他人死亡 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1-13肇事司機自己被撞 保險公司應否賠償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