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做生意來說,誠信是必須的。在315權益日來臨的時間,如果僅僅把它當成一個節日來重點關注,還不如關注于日常的服務,精細化管理,客戶滿意度以及產品質量。實際的經營是以誠信為根本。在商言商,如果沒有誠信作為依托,生意難以長久。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許多侵犯消費者權益的類似行為。比如餐館默認收取紙巾費;購買打折商品,付錢后被告知不能開發票;“火拼”后方知促銷商品不能用抵價券;家電產品買回家被告知要支付高昂安裝費用……這個時候,消費者猶如當頭一棒,客被商欺感覺涌上心頭,可氣可恨卻又無奈。類似行為,并非罕見。可以說,消費者是商家的衣食父母,商家為何就敢明目張膽地侵犯“父母”的權益?是什么原因造成消費市場上有那么多不透明、不公平的買賣?
律霸網律師解析:目前消費維權方面的法律法規、監督執法對商家的威懾力不夠,甚至幾乎空白,沒有讓商家深切體會到損壞消費者權益應該承當的慘痛代價,因此有些商家就敢“玩轉”消費者的錢袋子。作為消費者與商家之外的第三方——市場管理者維權效率低下,用“來電留言”、打太極推托責任等方式應對消費者的投訴,致使一些糾紛無法及時裁斷,而消費者也不想在花錢買氣受之后再添折騰,投訴也就不了了之,助長了商家“消費者拿我沒辦法”的心理。另一方面,我們也清醒看到,保障消費者維權的“后盾”太薄弱,消費者投訴難奏效。
如何保護消費者應有權益,律師認為:首先社會要建立起健全的賞罰制度,讓商家明確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懲處“價碼”,令其不敢恣意妄為。其次要提高市場管理者的維權效率,做到“有求必應”,并讓消費者縮短維權周期、降低維權成本,樂于向商家的侵權行為說不,從而形成良好的“反侵”環境。此外,在商業網點切實推行“口碑”品牌建設,倡導商家優服務、樹口碑,引導消費者去口碑好的商家消費,讓那些無視消費者權益的商家在市場中“無地自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負責任延誤救治造成患者死亡的責任有哪些
2021-03-10法律顧問費一年是多少
2021-01-30代理合同范本
2021-02-25贍養父母是責任還是義務
2020-12-18主合同與擔保合同在效力上有什么關聯
2021-01-05特殊情況遺產如何分配
2021-02-17存單質押貸款辦理手續和具體流程
2020-12-23合同糾紛敗訴方跑路了怎么辦
2021-01-08交通事故鑒定責任還需要繳費嗎
2021-01-30女職工孕期能不能被辭退?
2020-11-10計算出口產品責任險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3-01人身保險可否和侵權責任賠償共存
2020-12-1570歲老人被打失去勞動力怎么賠嘗
2021-03-02買賣汽車未付款致人傷殘賠償義務主體的認定
2021-01-12財產保險公司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管理方式
2021-02-21自燃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1-03-06因過錯造成保險財產損失代位求償案
2021-02-11車禍保險公司理賠步驟有哪些
2020-12-11怎么做公眾責任險的風險評估
2020-11-27兼業保險代理人形式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