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質人借用質押手機后趁機攜帶逃走
被告人王某將自己的蘋果iPhone?6s手機以5000元價格質押在某寄售商行。次日晚,王某敲門進入該寄售商行,以查詢手機內存儲的電話號碼為由向商行老板被害人文某借用手機。王某佯裝翻找手機號碼徘徊至商行門口,看到文某在商行柜臺內打電話,趁機攜蘋果iPhone?6s手機向門外逃竄,文某追趕不及,王某持手機逃離現場。
二、出質人構成何種犯罪
本文認為,本案被告人王某構成盜竊罪。
盜竊罪與搶奪罪都屬于法定的自然犯,類型化犯罪的共同點在于: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違背他人意志、非法取得他人占有物。
(一)傳統刑法理論認為,盜竊罪在客觀上表現為使用秘密竊取的方法,將公私財物轉移到自己或第三人的控制之下,并非法占有的行為。而秘密竊取指行為人采用自認為不被他人發覺的方法占有他人財物,只要行為人主觀上意圖秘密竊取,即使客觀上已被他人發覺或注視,也不影響盜竊性質的認定。具體含義包括以下三點:?第一,秘密竊取具有主觀性,即行為人采取自認為他人不知情的手段,包括公然盜竊在內;第二,秘密是針對財物的所有人或保管人、持有人而言;第三,秘密必須貫穿于行為人整個行為之始終。
(二)我國理論界通說認為,成立搶奪罪要求行為人公然奪取他人財物,具體是指采用可以使被害人立即發覺的方式,公開奪取其持有或管理下的財物。一般情況下“公然性”表現為乘人不備,出其不意,公然對財物實施奪取行為,使他人來不及抗拒,而取得數額較大的財物的行為。這種“公然性”不是必須在不特定人或多數人面前實施搶奪行為,而指公開奪取財物,或者在被害人當場可以得知財物被搶的情況下實施搶奪行為。搶奪行為具有直接奪取財物的動機,但實施暴力的對象是財物而不是針對財物的合法持有人。
綜上所述,兩罪區分的關鍵在于行為人是否秘密取得財物。在行為人使用輕微暴力取得被害人財物,而被害人對財物轉移占有不知情,屬于盜竊罪;在行為人轉移占有被害人財物時,明知被害人知情,即便行為人采取的平和手段,也應當成立搶奪罪。本案中,被告人王某借用質押手機查詢號碼只是事先設計的騙局,其真實目的是趁被害人文某打電話不注意時,趁機攜帶蘋果手機逃離現場。筆者認為,王某的行為是一種竊取行為,被害人在借用手機后,手機雖然被被告人持有,但法律上的占有關系并沒有轉移,被害人在打電話,不知情,當被害人發現時追趕不及,符合盜竊罪“秘密性”特征,對王某應以盜竊罪定罪。
綜合上面的介紹,出質人借用質押手機后攜帶逃走構成盜竊罪。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介紹后,對于出質人借用質押手機后攜帶逃走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還有關于這方面的法律問題,請咨詢律霸網律師,他們會為你進行專業的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仲裁時效過了規定期限,能否起訴
2020-12-30外賣送餐員發生交通事故能認定工傷嗎
2021-01-28強制執行公證
2020-12-24人身侵權十級傷殘賠償
2021-02-17當庭提出管轄異議有效嗎
2020-11-11行政處罰的種類有哪些
2021-03-20哪些交通事故將不予理賠
2020-12-23什么是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法
2021-01-07必須和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3-20終止勞動合同是否可以要求賠償
2021-03-16勞動關系申請工傷要多久出結果
2021-02-28試用期解聘賠償是試用期工資還是轉正后的工資
2021-01-25國企勞務外包是否違規
2021-01-05哪些屬于保險公司賠償的范圍
2020-11-20本案的保險理賠依據如何確定
2021-02-25車禍保險公司怎么賠償傷者
2020-12-27什么是車輛劃痕險
2021-02-18兒童意外傷害保險選購指南
2021-02-07保險受益人法律問題研究
2020-12-09公租房拆遷時,同住人如何認定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