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法》規定: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本法保護。因此,非此對象的消費投訴不屬消費者協會的受理范圍。
誤區二:所有購買商品都可投訴
兩種情況下,購買的商品出現問題,投訴消費者協會不予受理。一種是超過保修期的商品。一種是使用不當、人為造成的損壞。
誤區三:商品、服務有詐可“假一賠十”
《消法》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價款或者接受服務費用的一倍。也就是說,假一賠一,而不是假一賠十。
誤區四:所有投訴都可得到精神賠償
《消法》第43條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第25條規定,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或者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賠償損失。但如提出一些“過”的要求,消費者則應“三思”。
誤區五:與消費“有關”都可向消協會投訴
消費者丟物通常應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當然,如果消費者在超市將物品交由存包處保管,領取時發現物品丟失,消費者協會則可介入調解。
誤區六:所有投訴消費者協會都要受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有9種情況投訴不予受理:1、經營者之間購銷糾紛;2、消費者個人私下交易糾紛;3、商品超過規定的保修期和保質期;4、商品標明是“處理品”的(沒有真實說明處理原因的除外);5、未按商品使用說明導致商品損壞或人為損壞的;6、被投訴方不明確的;7、爭議雙方曾經達成調解協議并已執行,沒有新情況、新理由的;8、法院、仲裁機構或有關行政部門已受理調查和處理的;9、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有關規定的。
誤區七:商品的質量糾紛由消費者協會判定
涉及到質量鑒定的糾紛,只能到相關檢測部門做出質量鑒定后,消費者協會才可以此為依據,借助法律規定,幫助消費者討回公道。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職人員掩蓋違法執法如何處罰
2020-12-28勞務派遣合同終止的情形
2021-03-18合同債權的訴訟時效問題
2020-11-25驗資戶的資金如何轉出
2021-03-09新三板掛牌所需主要文件
2021-03-06勞動合同變更不同意怎么申請賠償
2021-01-09無競業限制但有保密條款是否應該補償
2020-11-08已有車禍賠償還能否申請工傷
2021-01-31商標權許可轉讓合同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31請人裝修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20事業單位終止勞動合同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31家庭財產保險賠償什么情況下才可以得到賠償
2020-11-10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21使用重大疾病險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1保險公司對醉酒駕車者是否承擔
2020-11-08互聯網保險發展現狀是怎樣的
2020-12-14保險公司推定為全損車主可以賣車嗎
2020-12-22離婚后保單受益人要更改嗎
2021-02-07受害者加強險的拒賠情況有哪些
2021-03-01保險合同書丟了怎么辦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