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第六條規定:“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這一解釋的出臺,無疑將經營者的合理保障義務提高到了一個標準,這也是為了更好保護在娛樂場所正常活動大眾的人身安全。
第一,經營者合理限度內的安全保障義務的界定及范圍、標準問題。經營者的安全保障義務主要源于法律的規定,也可因契約而生,甚至是依據經營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生活的一般常識,但最終都表現為一種法律上的負擔。經營者利用其經營的場所、設施,從中獲利,就應對其場所具有控制危險發生和擴大的能力。減輕、避免危險發生的成本由經營者來承擔也符合經濟學規律,在經營場所的消費者及其他人無能力亦沒有義務來承擔這些風險成本。
但經營者的安全保障義務不是無限的,只有經營者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才會產生損害賠償責任。判斷安全保障義務的“合理限度”,應當根據與安全保障義務人所從事的營業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相適應的安全保障義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結合具體情況認定。對該合理限度的界定既事關安全保障義務人的責任成立,又事關其責任范圍的確定。判斷的標準一般是,該安全保障義務人的行為是否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特定的操作規程的要求,是否屬于同類社會活動或者一個誠信善良的從業者應當達到的通常的程度,以及遇見可能性的大小。
經營者的安全保障義務一般包括維護、保管公共設施,保證產品質量和服務符合安全標準,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并采取妥善措施消除危險,對可能造成危險的設施、行為設置明顯的標志并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第二,安全保障義務的歸責原則問題。安全保障義務的歸責原則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關于安全保障義務人過錯的舉證責任應當由誰來承擔的問題,我們認為仍應由受害人一方來承擔,因為存在于法哲學層面并根植于社會基本價值判斷中的安全保障義務本身就是為受害人的權利保護而創設的,所以使其就安全保障義務人的過錯舉行舉證是利益平衡的結論。
第三,免除或減輕經營者責任的條件問題。在特殊侵權責任中,對受害人的注意義務要求較低,而加重了所有人、管理人的注意義務和民事責任,其目的在于更好的保護公眾的人身和財產權利。在這類案件中,可以免除或減輕經營人民事責任的情況有三種:第一種,完全由于受害人故意造成的,即是一種自我加害的情形,則由受害人對其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可以免除經營人的責任;第二種,完全由第三人造成的受害人的損失,則由該第三人來承擔責任;第三種,受害人或第三人有明顯過錯的,可以減輕經營人的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可以增加股東嗎
2021-02-27股權轉讓工商怎么變更股東
2021-03-08無限責任和無限連帶責任的區別
2021-02-13新三板掛牌意味著什么
2020-12-04離婚后孩孑撫養費標準
2020-12-10沒有結婚算騙婚嗎
2021-01-28贍養人負有哪些贍養義務
2021-01-03案外人無法通過執行異議之訴救濟時可不可以提起另案訴訟
2020-11-16人身損害賠償怎么計算
2020-11-22勞動關系轉移通知書
2020-11-09學生在宿舍丟東西,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15政府回購房贈與他人需要哪些材料
2021-01-14勞動者如何單方請求解除競業限制
2021-03-15勞動者可以提出解除競業限制協議嗎
2020-12-11免責條款有哪些內容
2021-03-16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規范的通知
2020-12-28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重點突出調解作用
2021-03-13公司收取押金和扣押身份證件需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0-12-25定期壽險該怎樣理解
2021-03-02海上保險合同解除的原因是什么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