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質量法》中第五十條規定中的違法所得計算,有三種依據可參考。
一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的決定》規定的“違法所得數額”,是指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獲利的數額,指利潤。二是國家工商局在答復河南省工商局《關于查處制造、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案件違法所得計算問題的答復》(工商公字[1997]第97號)中規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未經核準登記或者雖經核準登記但核準登記的經營方式中無生產加工方式,擅自生產加工假冒偽劣商品的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時,計算行為人非法所得,不應扣除生產加工成本。三是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若干問題的意見》《技監局法發[1992]491號》的解釋:本法所稱違法所得是指獲得的利潤。《產品質量法》中規定全部收入為違法所得的只有該法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七條規定的違法收入,指違反法律規定從事運輸、倉儲、保管、提供制假技術,向社會推薦產品以及進行產品的監制、監銷等違法活動所獲取全部收入。
但是按照《技監局法發[1992]491號》的解釋:在辦理技術監督行政案件過程中,經查證屬實后確認行政相對人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以認定其全部經營額為“違法所得”、“非法收入”。一是行政相對人故意違法的;二是生產、銷售、進口的產(商)品屬于劣質品,即產品危及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或主要性能指標達不到標準規定要求,失去原有使用價值等情況的;三是法律、法規、規章明確規定對產(商)品予以沒收,或監督銷毀的。因此,違法所得的計算方式應為:一是行政相對人故意違法,產品失去使用價值,依法應予沒收或銷毀,全部經營額是違法所得,計算為:銷價×數量。二是全部經營額是違法所得的,如果發生法定扣除對款項時(如已交稅款、退款、賠償等),違法所得應扣除這部分。三是產品尚有一定價值,而又不存在第一種情況,違法所得應當扣除生產成本或銷售成本,近似于:差價×數量,嚴格講還應扣除稅款和已發生的合理費用。
筆者認為,對于違法所得計算,既應當依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的決定》規定執行,扣除成本,但也要參照《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解釋,畢竟它是《產品質量法》的權威解釋,而國家工商局關于違法所得計算的答復,只能作參考,具體執行中還要充分考慮到技監局法發[1992]491號》解釋中的三種情形。
在計算售假案件的違法所得的時候可能會遇到難題,這時建議你在線咨詢律霸網律師提供好的意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效力
2021-01-22不良資產包可以抵押嗎
2021-01-21發生工傷事故如何向勞動部門報告
2021-03-24房東在哪些情況下可以單方面解除租房合同
2021-01-10以贍養為條件的贈與能否撤銷
2021-02-17仲裁協議應當具備什么內容
2021-01-24企業外銷收入會計要如何計賬
2021-01-21合同保全有沒有撤銷權
2020-11-10購買村集資房的需注意什么
2020-12-14如何預防員工不辭而別
2021-02-10行政許可的申請與受理
2021-01-09實習期應該有工資嗎
2020-12-27開發商未按時交付房屋,違約金應如何計算
2020-12-08貨物運輸險投保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4一般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0-11-17什么是旅行社責任險條款
2021-02-13保險條款不符合《道法》 法院判無效
2021-02-08山林被征能辦失地保險嗎
2020-12-17沒資格證開車保險陪嗎
2020-12-03有關理賠的其它問題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