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遺失物
遺失物是指他人丟失的動產。換言之,遺失物并不是無主物,也不是所有人(合法占有人)拋棄的或因他人的侵害而丟失的物,而是因所有人不慎所丟失的動產。遺失物能否成為善意取得制度的客體,關鍵是看遺失物的存在狀態是否具備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同時法律特別是《物權法》是否有禁止性規定。
拾得人的權利:
1、費用償還請求權,拾得人為保管遺失物所支付的必要費用可以向領取人主張返還。
2、報酬請求權,在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支付承諾的報酬。
3、留置權。領取人局部支付拾得人、保管部門為保管遺失物所支付的必要費用,或承諾給拾得人的報酬的,拾得人、保管部門可以行使留置權。
4、費用償還請求權或報酬請求權會因拾得人的惡意侵占遺失物而喪失。
拾得人的義務:
1、拾得人拾得遺失物有報告義務,拾得人應在拾得遺失物后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送交公安等保存部門;保存部門指導權利人的,應當及時通知其領取,不知道的應及時發布招領通告。
2、拾得人在拾得遺失物交存或被認領前負有妥善保管的義務;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使遺失物損毀滅失的,負賠償責任。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于拾得遺失物是否有保管的權利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于拾得遺失物是否有保管的權利?
應該是義務而不是權利吧。沒有義務。因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所以也不具備相應的義務。
舉例來說,你讓10歲的小孩子看管財物,他是沒有這方面能力的。
2、如果造成損失其監護人是否有賠償責任?
有。如果有民事行為能力則需自己賠償,無民事行為能力需其監護人賠償。
還是以10歲孩子來舉例,他沒有民事能力,但他也不能破壞他人財物。破壞了財物,自然需要賠償,自己不能賠償,由家長賠
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的物權法的規定
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是遺失物的處理原則,遺失物立法要對此規定。
如,德國民法典第965條規定拾得人的通知義務:(1)拾得并占有遺失物者,應立即通知遺失人或所有人或其他有權受領的人。(2)拾得人不認識有權受領的人或不知其所在者,應立即將遺失物及有可能對查明有權受領人有關的重要的情事報告報告主管官署。遺失物的價值不超過10馬克者,不需要報告。第967條規定交付義務:拾得人有權,并依主管官署的命令有義務將遺失物或其拍賣所得價金交付于主管官署。
瑞士民法典第720條規定遺失物的招領及上交:
(一)拾得遺失物的人應通知失主,如失主不明,應將遺失物交付警署或自行采取適宜的招領方法。
(二)遺失物的價值明顯超過lO法郎的,拾得人有將遺失物交付警署的義務。
我國《民法通則》第79條規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歸國家所有。接收單位應當對上繳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表揚或者物質獎勵。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鐵路旅客運輸規程第55條規定:對旅客的遺失物品應設法歸還原主。如旅客已經下車,應編制客運記錄,注明品名、件數等移交車站。不能判明時,移交列車終點站。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第803條規定:拾得遺失物者應通知其所有人。
不知所有人,或所有人所在不明者,應為招領之揭示,或報告警署或自治機關,報告時,應將其物一并交存。第804條規定:遺失物經揭示后,所有人不于相當期間認領者,拾得人應報告警署或自治機關,并將其物交存。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什么是遺失物,拾得人有哪些權利”。我們知道,遺失物可以被認領,這是法律允許的,但是遺失物在拾得人手上的時候,拾得人是在保管遺失物的,因此期間就會產生各種費用問題,這時候,拾得人就有權要求費用償還。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可提起交通事故訴訟的條件
2021-01-12勞動局工傷鑒定標準
2020-11-28工人未及時申報工傷怎么處理
2020-11-19怎么查第三方支付牌照
2020-11-17交通事故工傷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18限期拆除是行政處罰嗎
2020-11-08工商部門的行政處罰處理要多長時間
2020-12-29房產土地贈與免稅嗎
2021-01-25買方賣方仍應支付中介費嗎
2020-11-29勞動局怎么認定行為是勞務派遣
2021-01-11疫情期間不上班工資如何支付
2020-12-29遲到可以辭退嗎
2021-03-15團體意外險和個人意外險有什么區別
2021-03-14自殺保險公司理賠多少
2021-02-12合理期待原則在保險合同中如何運用
2021-03-05契約解除權 PolicyRescissionRight
2020-11-14耕地轉包合同書怎么寫
2021-03-21回遷房有居住期限嗎
2021-01-13關于住改非,國家有沒有統一的補償標準
2020-12-27農村拆遷安置房購買權是遺產嗎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