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行的死刑復核程序的啟動有違司法被動性原則
消極被動性是審判權的本質特征之一,也是其與行政權得以區別的一個重要標志。所謂“不告不理”原則正是對審判權的這種消極被動性的概括。而作為一個特殊審判程序的死刑復核程序,實行“不告而理”。表現在一審人民法院判處的死刑案件,被告人不上訴,檢察機關也不進行抗訴,或者二審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案件,不需要被告人上訴或檢察機關抗訴,而由做出死刑判決的二審法院直接逐級上報有核準權的人民法院核準。“實際上是按照行政程序的模式構建的,而不是按照程序正義的基本要求,以訴訟形態予以構建。”這種不約而同的、無一例外的主動上報模式與“不告不理”的現代司法理念格格不入,凸顯上下級法院之間的職權監督和權利價值缺失,呈現出“監督色彩濃厚,權利救濟功能不足”的怪狀,行政色彩極其濃厚,有違程序正義的要求和刑事訴訟人權保障之宗旨。
(二)現行的死刑復核程序訴訟構造失衡
在現行的死刑復核程序中,只有法院一方的參與,具備控訴權的檢察機關和作為辯護方的被告人及辯護人都無法有效的參加到死刑復核程序中來;而且審判方式基本上采取的是書面閱卷方式,即由最高人民法院對下級法院報送材料的完備和準確情況進行審查,開庭審理的復核方式幾乎不存在。本應被動、中立的法官卻單方面決定著死刑復核程序的進程和結果,這種控、辯方的缺失導致訴訟程序基本構造的不完整,訴訟當事人尤其是被告人無法申辯自己的意見和主張。這樣,失衡的訴訟程序構造已經喪失了審判程序的基本特征,如審判公開、裁判中立、平等對抗等,事實上已經異化為了一種行政性質的審批程序,不利于死刑復核程序糾錯功能和保障人權功能的實現。
(三)現行的死刑復核程序沒有對審理期限作出合理限制
“死刑復核程序是刑事訴訟程序中的一部分,既然是程序,自然應受期限限制,沒有期限限制的程序,不符合程序法制原則的精神,也不符合程序正當原則的要求,無論對于權力的行使還是對于權利的保障都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從被判處死刑的人的角度考慮,無限期的等待或者十分快速地被核準死刑,也都是欠妥當的。但是在我國刑事訴訟法和相關的司法解釋中并沒有明確規定死刑復核程序的時限,死刑案件的一審和二審程序都規定了相應的訴訟期間,這種程序設置違背了刑事訴訟程序的規律,破壞了刑事訴訟法期間設置的統一性原則,有礙于對訴訟效率價值的追求。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私自捕殺野生動物如何處罰
2021-01-27調整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的程序
2021-01-13車輛事故沒結案能年檢嗎
2021-01-01冷暴力屬于家庭暴力嗎
2021-01-24男女沒辦理結婚證該怎么離婚
2021-01-22取保候審保證書怎樣寫
2020-11-12沒有要約的合同是否要執行
2021-01-19同居有經濟補償嗎
2021-02-13綜合意外險是否包括駕乘私家車
2020-12-24飛機起飛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6購置房屋怎樣辦理保險
2020-11-17投保人開車身亡,保險卡未激活怎么辦
2020-12-26機動車保險條款具體內容是什么
2021-03-13保險合同起訴狀怎么寫
2021-02-25財產保險公司拒賠發生在什么情況下
2020-11-23保險受益權的喪失與保險人的免責
2021-01-04購房合同存在哪些情況算無效
2021-02-09以拆違來拆除廠房如何維權
2020-12-07政府以05年航拍圖認定違建是否合理
2020-11-25南寧房屋拆遷補償五大亮點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