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行的死刑復核程序的啟動有違司法被動性原則
消極被動性是審判權的本質特征之一,也是其與行政權得以區別的一個重要標志。所謂“不告不理”原則正是對審判權的這種消極被動性的概括。而作為一個特殊審判程序的死刑復核程序,實行“不告而理”。表現在一審人民法院判處的死刑案件,被告人不上訴,檢察機關也不進行抗訴,或者二審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案件,不需要被告人上訴或檢察機關抗訴,而由做出死刑判決的二審法院直接逐級上報有核準權的人民法院核準。“實際上是按照行政程序的模式構建的,而不是按照程序正義的基本要求,以訴訟形態予以構建。”這種不約而同的、無一例外的主動上報模式與“不告不理”的現代司法理念格格不入,凸顯上下級法院之間的職權監督和權利價值缺失,呈現出“監督色彩濃厚,權利救濟功能不足”的怪狀,行政色彩極其濃厚,有違程序正義的要求和刑事訴訟人權保障之宗旨。
(二)現行的死刑復核程序訴訟構造失衡
在現行的死刑復核程序中,只有法院一方的參與,具備控訴權的檢察機關和作為辯護方的被告人及辯護人都無法有效的參加到死刑復核程序中來;而且審判方式基本上采取的是書面閱卷方式,即由最高人民法院對下級法院報送材料的完備和準確情況進行審查,開庭審理的復核方式幾乎不存在。本應被動、中立的法官卻單方面決定著死刑復核程序的進程和結果,這種控、辯方的缺失導致訴訟程序基本構造的不完整,訴訟當事人尤其是被告人無法申辯自己的意見和主張。這樣,失衡的訴訟程序構造已經喪失了審判程序的基本特征,如審判公開、裁判中立、平等對抗等,事實上已經異化為了一種行政性質的審批程序,不利于死刑復核程序糾錯功能和保障人權功能的實現。
(三)現行的死刑復核程序沒有對審理期限作出合理限制
“死刑復核程序是刑事訴訟程序中的一部分,既然是程序,自然應受期限限制,沒有期限限制的程序,不符合程序法制原則的精神,也不符合程序正當原則的要求,無論對于權力的行使還是對于權利的保障都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從被判處死刑的人的角度考慮,無限期的等待或者十分快速地被核準死刑,也都是欠妥當的。但是在我國刑事訴訟法和相關的司法解釋中并沒有明確規定死刑復核程序的時限,死刑案件的一審和二審程序都規定了相應的訴訟期間,這種程序設置違背了刑事訴訟程序的規律,破壞了刑事訴訟法期間設置的統一性原則,有礙于對訴訟效率價值的追求。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并購和收購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18交通事故傷殘鑒定的最佳時機是什么時候
2021-01-10給了贍養費能分到遺產嗎
2020-11-27什么人可以成為勞務合同主體
2020-11-19勞務派遣工合同期滿是否解聘
2020-12-21國際貿易貨物運輸保險程序
2021-03-07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條件有哪些
2021-01-30投保人與被保險人的關系
2021-03-02該保險合同是即時生效還是附期限生效
2021-02-16割去雙耳 4張保單曝自演血案真相
2021-03-07被保險人酒后駕車保險公司是否免責
2021-01-18開車撞護欄保險怎么賠
2021-02-07汽車追尾事故理賠是怎樣進行的
2020-12-25車輛沒買保險被撞了能走保險嗎
2021-01-15保險法充分保護投保人利益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27保險代理人解除合同需多久
2021-01-30企業未繳納社會保險費用要面臨哪些行政處罰
2020-12-27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應該找什么部門辦證及內容
2020-11-23承包林地需要注意些什么
2021-01-30簽訂土地流轉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