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水罪的含義是什么
決水罪是指故意決水,制造水患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這是一種使用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該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安全,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實施危害公共安全的決水行為。該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刑法規定,犯決水罪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嚴重后果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一十四條 【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條 【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二】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有哪些構成特征
(一)決水罪的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數人生命、健康或重大財產的安全。同放火一樣,決水也是一種危險性很大的犯罪方法。俗話說,“水火無情”,水利設施一旦遭受破壞,水勢失控,頃刻就可能便無數良田被淹,大量財物付諸東流,甚至使不特定多數人溺死于非命。因此決水罪歷來是嚴厲打擊的重點犯罪之一。
(二)決水罪的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實施危害公共安全的決水行為。這是決水罪區別于放火、爆炸、投毒等犯罪的主要標志。
所謂決水是指足以使水流橫溢、泛濫成災的行為。決水行為既可以表現為積極的作為,如炸毀堤壩、堵塞水道、破壞水閘、破壞防水設備等;也可以表現為消極的不作為,如洪水來臨時,水庫管理人員不及時開放泄洪閘,或者不關閉防水堤的閘門。以不作為方式構成決水犯罪的,行為人必須負有特定的作為義務,并且有能力履行這種特定的作為義務而不履行。行為人實施的決水行為只要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就應以決水罪論處;如果僅是為個人利益或局部利益,擅自開閘放水、挖渠引水,尚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不應以決水罪論處。
決水的手段多種多樣,如使用各種工具或機械挖掘,用爆破的方法破壞等。無論采用何種手段都不影響本罪的成立。實踐中發生的炸毀堤壩決水的案件,實質上是利用水的作用,而不是直接靠爆破的力量使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財產遭受損害的,因而仍屬決水罪,而不宜定爆炸罪。
決水行為必須危害公共安全,才構成決水罪。如果決水行為不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如農民之間為爭水澆地,擅自扒開水渠放水,致渠水漫溢,危害不大的,不宜定決水罪。鑒于決水罪具有嚴重的危害性,因此刑法規定,實施決水行為只要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即使尚未造成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嚴重后果,也構成決水罪。
(三)決水罪的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可構成。根據《刑法》第17條第2款的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決水罪不負刑事責任。
(四)決水罪的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即行為人明知其決水行為會危害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危害公共安全的結果發生。實施決水罪的動機可能有多種,如泄憤報復、嫁媧于人等。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決水罪的含義和構成特征”問題進行的解答,水罪是指故意決水,制造水患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這是一種使用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委托合同和代理合同的區別有哪些
2021-01-26原創文章侵權如何賠償
2020-12-26供應商參加政府采購活動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1-03-21地役權和租賃權沖突
2021-01-13騙婚是無效婚姻嗎
2020-12-07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標準是這樣的!
2020-11-10在押人員能成立公司嗎
2020-12-17成立公司是否需要實繳出資
2020-12-28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手續如何規定
2021-02-27私人租地合同協議書沒有合同期有效嗎
2020-12-05不服指定監護關系案件如何確定管轄權
2021-02-09非直系親屬之間可以贈予嗎
2021-02-21母親再婚后兒子去世能享受贍養費嗎
2020-12-10無營業執照單位能否認定勞動關系
2020-12-20雙倍經濟補償金的情形有什么
2021-02-04因產品責任提起訴訟后應當提供的證據是什么
2021-01-18中外產品責任保險若干法律問題的研究
2020-12-30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擔保合同有哪些區別
2021-01-01保險公估人指的是什么
2021-02-10董某患重大疾病,投保后保險條款不予理賠引爭議如何處理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