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物鑒定中都用到筆記鑒定來確定真偽,在某些訴訟案件中,筆跡司法鑒定中,對于縮小偵查范圍,查緝犯罪嫌疑人具有重要意義,那么筆跡司法鑒定規則是怎樣的?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筆跡司法鑒定規則,大家可以閱讀了解一下。
第1部分 筆跡特征的分類
1、范圍
本部分規定了筆跡鑒定中常用的術語和定義。
本部分規定了筆跡鑒定中筆跡特征的種類。
本部分適用于文件鑒定中筆跡鑒定。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部分的引用而成為本部分的條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勵根據本部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適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部分。
《簡化字總表(1986 年新版) 》 (1986-12-22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
《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 (1995-12-22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發布)
《現代漢語通用字表》 (1988-03-25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發布)
《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范》 (1997年 4 月7 日發布 國家語言文工作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
《漢字統一部首表(草案)》(1983年 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 國家標準計量局發布)
《漢字部首表》 (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自,2009 年5 月1 日實施)
gb13000.1 《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范》(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自 2009年5 月1 日實施)
gb/t 12200.2-94 漢語信息處理詞匯 02 部分:漢語和漢字
gb/t 15834-1995 標點符號用法
sf/z jd0201001-2010 文書鑒定通用規范
第1 部分 文件鑒定通用術語
3、術語和定義
3.1 gb/t 12200.2-94 漢語信息處理詞匯 02 部分:漢語和漢字中確立的以下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部分
3.1.1 筆畫:構成楷書漢字字形的最小連筆單位。漢字最基本的筆畫有橫、豎、撇、捺、點、折等。漢字筆畫的名稱見附錄 a:《漢字筆畫名稱表》。
3.1.2 筆順:書寫每個漢字時的筆畫的次序和方向。現代漢字的筆順可參見《現代漢語通用字表》和《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范》,漢字筆順書寫的規則見附錄 c:《漢字筆順規則表》。
3.1.3 筆數:構成一個漢字或漢字部件的筆畫數。
3.1.4 漢字部件:由筆畫組成的具有組配漢字功能的構字單位。現代漢字部件按是否成字可分為成字部件與非成字部件。
3.1.5 部首:一部分可以成批構字的部件。凡含有某一部件構成的字在字典中均排列在一起,該部件作為領頭單位排在開頭,成為查字的依據,稱為部首。部首多由形旁構成。漢字的部首規范參見1983年頒布的《漢字統一部首表(草案)》、2009年頒布的《漢字部首表》和 gb13000.1 《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范》。
3.1.6 偏旁:合體字的構字單位的傳統稱呼。舊稱合體字(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漢字部件構成)左為偏,右為旁,現在統稱偏旁。偏旁本為獨體字,在古代漢字中偏旁一般與單獨成字時形狀相同,現代漢字偏旁有一些變化。漢字偏旁的名稱見附錄 b:《漢字偏旁名稱表》。
3.2? 文書鑒定通用規范 第1部分 文件鑒定通用術語 中確立的及以下術語和定義均適用于本部分
3.2.1 書寫活動:書寫活動是人類言語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運用語言,通過手寫文字記錄信息與表達思想的一種書面言語行為。
3.2.2 書寫符號系統:指書寫活動中用于記錄信息與表達思想的一切文字、符號、圖形、繪畫等書寫形象系統的總稱。
3.2.3 書寫工具:指書寫活動中形成筆跡的造型體的總稱。常見的書寫工具有鋼筆、圓珠筆、墨水筆、毛筆等。
3.2.4 書寫承載物:指書寫活動中通過書寫工具在其上形成有色或無色書寫符號系統的各種物體的總稱。常見的書寫承載物有書寫紙、打印紙等各種紙張。
3.2.5 書寫規范:指國家規定的書寫符號系統的書寫和使用標準、規范、規則等。 如 1986 年新版的 《簡化字總表》和《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規定的漢字的正寫法;《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范》;gb/t15834-1995 《標點符號用法》;附錄 a 漢字筆順規則等。
3.2.6 書寫技能:指個人掌握與運用書寫符號系統進行書寫、表達思想的技巧和能力。
3.2.7 書寫水平:指從筆跡中反映出的書寫人書寫能力和技巧及審美品位的高低和優劣程度。書寫水平根據高低和優劣程度可分為極高、較高、偏高、中等、偏差、較差、極差等級別。
3.2.8 書寫速度:指書寫活動中書寫人通過書寫運動器官控制書寫工具進行書寫運動的速度。書寫速度根據快慢程度可分為潦草、較快、偏快、中等、偏慢、較慢、緩慢等級別。
3.2.9 書寫力度:指書寫活動中書寫人通過書寫運動器官控制書寫工具進行書寫運動的運筆壓力與加速度。書寫力度根據筆壓力的大小程度可分為極重、較重、偏重、中等、偏輕、較輕、極輕等級別。
3.2.10 書寫控制能力:指書寫活動中書寫人通過書寫運動器官控制書寫工具進行書寫運動的能力。書寫控制能力與書寫人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密切相關,根據程度可分為極高、較高、中等、較低、極低等級別。
3.2.11 書寫習慣:指書寫人在書寫實踐的過程中形成的自身獨有的書寫動力定型體系。
3.2.12 書寫模式:指由書寫方法、運筆方式、字體、字形、書寫速度等因素綜合反映出的書寫人特定的書寫形式,如按照字體可分為楷書體模式、行書體模式、草書體模式等;按照書寫速度可分為慢寫模式、快寫模式、速寫模式等;按照書寫方法和運筆方式可分為簡寫模式、繁寫模式、略寫模式、縮寫模式、連寫模式等。
3.2.13 筆跡:又稱手跡或手寫字跡。指書寫人利用書寫工具、按照一定的書寫規范通過書寫活動外化成的文字、符號、繪畫等書寫符號系統,它能客觀反映出書寫人的書寫技能和書寫習慣特點,是筆跡鑒定的對象。
3.2.14 檢材字跡: 需要進行鑒定的可疑筆跡。
3.2.15 樣本字跡:供比較、對照的筆跡。
3.2.16 筆跡種類:指筆跡根據不同文種、形成方式、形成機制等劃分的各種類型。筆跡種類按照文種可分為:漢字筆跡、拼音文字筆跡、數字符號筆跡、繪畫筆跡等;按照形成的方式可分為:正常筆跡和非正常筆跡,非正常筆跡又分為:條件變化筆跡、冒名筆跡、偽裝筆跡、摹仿筆跡等。
3.2.17 正常筆跡:書寫人在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狀態下,在通常的書寫條件下書寫形成的字跡。
3.2.18 非正常筆跡:書寫人在非正常狀態或非通常的書寫條件下書寫形成的字跡。一般包括:條件變化筆跡、偽裝筆跡、摹仿筆跡、偽造筆跡等。
3.2.19 條件變化筆跡:書寫人在非正常生理、心理狀態下,或在非通常書寫環境、條件下書寫形成的非正常筆跡,如老年人筆跡、特殊病態筆跡、特殊書寫工具形成的筆跡等。
3.2.20 冒名筆跡:書寫人未采用任何摹仿手段、直接冒用他人的名義書寫形成的筆跡。
3.2.21 偽裝筆跡:書寫人試圖改變自身的書寫習慣,故意采用某些特殊的書寫方式書寫形成的非正常筆跡。常見的偽裝手段有故意改變書寫速度,故意改變寫法、結構、字形、搭配、筆順、運筆等,某些情況下也有采用各種摹仿手段進行偽裝的。
3.2.22 摹仿筆跡:書寫人仿照他人的筆跡書寫形成的非正常筆跡。摹仿筆跡根據采用的手段通常可分為臨摹筆跡、套摹筆跡、記憶仿寫筆跡等。
3.2.23 臨摹筆跡:書寫人對照被摹仿人的筆跡,邊看邊寫形成的非正常筆跡。
3.2.24 套摹筆跡:書寫人利用被摹仿人的筆跡采用直接套描方式或勾描后再描寫的方式書寫形成的非正常筆跡。
3.2.25 記憶仿寫筆跡:書寫人先對被摹仿人的筆跡進行比較分析、并練習仿寫,然后脫離摹本憑記憶仿寫形成的非正常筆跡。
3.2.26 筆跡特征:指書寫人的書寫技能、書寫水平和書寫習慣特點在筆跡中的具體反映。筆跡特征是筆跡鑒定的客觀依據。
4、筆跡特征的種類
4.1 書寫風貌特征
又稱書寫風格。指通過整篇字跡的謀篇布局、字的大小形態和結構特點、書寫速度和力度的變化、筆畫質量等因素綜合反映出的書寫人的書寫技能、書寫水平、書寫控制能力的概貌特點。
4.2 布局特征
指通篇字跡謀篇布局的特點或局部字跡的排列組合關系。具體表現在段、行、字、符號之間及其相互之間的空間分布特點,如軸線和基線方向、角度;字間和行間的疏密;字與字或符號之間的比例關系;字或符號與格線的關系;行縮進、突出特點;抬頭、落款的位置;頁邊、頁腳、頁眉的寬窄、形態等。
4.3 寫法特征
又稱字形特征。指單字及符號的基本構造和書寫方法,構成漢字字形的要素是筆畫、筆數及漢字部件的位置關系等。字形按照繁簡可分為簡化字、繁體字;按照規范性可分為規范字、非規范字、異體字、舊體字等;按照正誤可分錯字、別字等。規范字可參見《簡化字總表(1986 年新版) 》 (1986-12-22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現代漢語通用字表》 (1988-03-25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發布);非規范漢字如1977年12月20日提出來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中簡化的漢字(簡稱“二簡字”);異體字可參見修訂的《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新舊字形可參見《現代漢語詞典》中的《新舊字形對照表》等;標點符號的使用規則可參見《標點符號用法》;漢語正詞法可參見《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和《信息處理用現代漢語分詞規范》。
4.4 形體特征
又稱字體特征。指單字的基本形狀和體式,包括單字的體式、大小、形狀及傾斜方向、角度等。單字的體式如楷書體、行楷體、行書體、行草體、草書體等;單字外部形狀如長、方、扁、圓、橢圓、不規則形狀等。
4.5 結構特征
指某些固定搭配的單字之間(如簽名、日期等),以及單字的偏旁、部首、筆畫之間的空間布局和比例關系。如單字各部件之間的左右、上下、里外、包圍等結構特點,及各部件之間、筆畫之間具體的搭配比例關系等。規范的漢字筆畫、偏旁名稱參見附件 a《漢字筆畫名稱表》、附件 b《漢字偏旁名稱表》,漢字的基本間架結構及比例關系參見附件 d《漢字間架結構表》。漢字的部首規范參見 1983 年頒布的 《漢字統一部首表(草案)》 、2009 年頒布的《漢字部首表》和 gb13000.1 《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范》。
4.6 筆順特征
指構成單字的各部件之間、單字筆畫之間及字與符號之間的書寫次序和方向。現代漢字的規范筆順可參見《現代漢語通用字表》和《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范》,漢字筆順書寫的規則見附錄 c: 《漢字筆順規則表》 。
4.7 運筆特征
指起、行、收筆一個完整的書寫過程或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書寫過程中反映出的書寫方向和角度、書寫速度和力度的變化特點在筆跡中的綜合反映,以及書寫過程中在筆畫的起、收、轉、折、連、繞、頓、提、擺、顫、抖、拖、帶等細微書寫動作處反映出的書寫方向和角度、書寫速度和力度的變化特點。
4.8 筆痕特征
指書寫過程中書寫工具在字跡筆畫中形成的綜合反映書寫工具結構特點和書寫人書寫動作特點的痕跡特征,如用圓珠筆書寫形成的油墨露白、堆積、間斷、分裂等,其出現的部位、形態、分布特點。筆跡鑒定實踐中,要特別注意區分書寫工具形成的“筆痕特征”與因書寫條件或偽裝、摹仿形成的非正常筆跡的變化特征。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部分的引用而成為本部分的條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
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勵根據本部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適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部分。
3、《筆跡特征比對表》的制作原則
3.1 筆跡鑒定應當制作《筆跡特征比對表》,并對主要的筆跡特征進行標識或說明,以便能對筆跡特
征的異同情況、變化范圍、程度、形成原因等進行全面、詳細的比對和分析。
3.2 《筆跡特征比對表》根據比對的內容,分為檢材與樣本概貌的比對、局部字跡的比對和單字的比
對。
3.3 概貌的比對,通常可直接或用復制件進行比對分析,不需另外再制作《筆跡特征比對表》。
3.4 局部字跡的比對和單字的比對,應當制作《筆跡特征比對表》。
3.5 當比對的字數較少或是慣用格式,如簽名、日期、金額等,可直接制作需檢字跡的《筆跡特征比對表》,不需制作單字的《筆跡特征比對表》;如需對個別單字進行重點的比對分析時,亦應制作單字的《筆跡特征比對表》。
3.6 當比對的字跡較多時,選取比對字跡的原則是既要客觀全面,又應突出重點,在數量和質量上以充分反映書寫人的書寫習慣為限。
3.7 選取比對字跡可采用照相、復印或掃描復制等方法,手描的《筆跡特征比對表》只能作為鑒定人在檢驗過程中的檢驗記錄,不能作為鑒定文書附件。
4、《筆跡特征比對表》的制作步驟和方法
4.1 準備階段
在選取檢材和樣本字跡之前,應對檢材和樣本字跡進行初步的檢驗,以確定需要選取的檢材和樣本字跡。
4.2 檢材和樣本字跡的選取
4.2.1 復制的檢材和樣本字跡應當清晰,能真實反映檢材和樣本字跡的原貌及其細節。
4.2.2 如復制的檢材和樣本字跡不能突現的,可對其亮度和對比度作適當調整,以既能清晰顯示復制的檢材和樣本字跡,又能反映出紙張等書寫載體為限。
4.2.3 復制的檢材和樣本字跡一般保持原大,如字跡過大或過小,可對其大小作適當的等比例調整,不能作單向調整或不等比例調整,防止字跡變形。
4.2.4 如在復制過程中已經造成單字變形,可參照原始字跡作適當調整,盡可能保持與原始字跡外形一致。
4.2.5 復制的檢材和樣本字跡盡量保持原有色調,如在復制過程中已經形成偏色,可參照原始字跡作適當調整,盡可能調整到與原始字跡色調一致
4.2.6 復制的檢材和樣本字跡,在不影響檢驗效果的前提下,也可使用灰度或黑白圖片。
4.3 檢材和樣本字跡的編排
4.3.1 《筆跡特征比對表》的編排格式通常采用左右或上下格式進行編排,一般左(或上)為檢材字跡,右(或下)為樣本字跡。
4.3.2 復制的檢材和樣本字跡首先按照相同單字進行編排,如無相同單字,再按照相同偏旁、部首或筆畫進行編排。
4.3.3 比對字跡之間應保持適當的間距,并盡可能編排整齊,以便于觀察和分析比對。
5、《筆跡特征比對表》的標識方法
5.1 《筆跡特征比對表》的標識原則
5.1.1 《筆跡特征比對表》應在醒目位置對進行惟一性標識。
5.1.2 對選取的檢材和樣本字跡也應標明其出處。
5.1.3 對檢材與樣本字跡反映出的筆跡特征的異同情況應進行標識,必要時還應進行文字說明。
5.1.4 《筆跡特征比對表》應標明制作人、制作時間,并對記錄內容進行審核確認。
5.2 《筆跡特征比對表》的標識
《筆跡特征比對表》的惟一性標識,通常在《筆跡特征比對表》右上角用“鑒定文書編號”進行標識。如鑒定文書編號為“2006 文鑒字第 01 號” ,可直接用該編號標識;也可用簡略編號,如“j”代表鑒定文書,標識為“2006j01”或“2006j-1” 。
5.3 選取的檢材和樣本字跡的標識
5.3.1 選取的檢材字跡的標識
a) 如選取的檢材字跡僅有一處,可直接用“檢材標識”標明選取的檢材字跡的出處;
b) 如同一份檢材上選取多處檢材字跡的,可采用“檢材編號” +“阿拉伯數字”的方式進行標識,阿拉伯數字表示依次選取檢材字跡的序數,也可用兩組阿拉伯數字(如 5.16)表示檢材字跡選于第 5 行第 16 列。
如:檢材標識為“jc” ,則選取的檢材字跡以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標識為“jc.1,jc .2……”或用阿拉伯數字標示樣本字跡所在的行和列,標識為“jc.1.2,jc.5.16……” ;如檢材標識為“jc1-1” ,則選取的檢材字跡以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標識為“jc1-1.1,jc1-1.2……”,或用阿拉伯數字標示樣本字跡所在的行和列,標識為“jc1-1.1.2,jc1-1.5.16……” ,以此類推。
5.3.2 選取的樣本字跡的標識
a) 如選取的樣本字跡僅有一處,可直接用“樣本標識”標明選取的樣本字跡的出處;
b) 如同一份樣本上選取多處樣本字跡的,可采用“樣本標識” +“阿拉伯數字”的方式進行標示,阿拉伯數字表示依次選取樣本字跡的序數,也可用兩組阿拉伯數字(如 5.16)表示樣本字跡選于第 5 行第 16 列。如:樣本標識為 “yb” ,則選取的樣本字跡以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標識為 “yb.1, yb.2……” ,或用阿拉伯數字標示樣本字跡所在的行和列,標識為“yb.1.2,yb.5.16……” ;如樣本標識為“yb1-1” ,則選取的樣本字跡以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標識為“yb1-1.1,yb1-1.2……”, 或用阿拉伯數字標示樣本字跡所在的行和列,標識為“yb1-1.1.2,yb1-1.5.16……” ,以此類推。
5.4 筆跡特征的標識
對比較檢驗中發現的有價值的筆跡特征應逐一進行標識,標識規則如下:
5.4.1 筆跡特征的標識既要客觀全面,又要簡明扼要,標識符號不能對辨識筆跡特征造成干擾。
5.4.2 一般用紅色標識相同的筆跡特征,用藍色標識不同或變化的筆跡特征。
5.4.3 對有疑問或難以確定的筆跡特征,可標識為“?”。
5.4.4 對各種筆跡特征進行標識,推薦使用附錄“筆跡特征標識符號表”中的標識符號。
第3部分 筆跡鑒定結論的種類及判斷依據
1、范圍
本部分規定了筆跡鑒定結論的種類及判斷規范。
本部分規定了不同情況下鑒定結論的表述方式。
本部分適用于文件鑒定中筆跡的同一認定。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部分的引用而成為本部分的條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
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勵根據本部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適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部分。
3、鑒定結論的種類及判斷依據
從理論上講,鑒定結論應當是確定性的,要么肯定,要么否定。但在筆跡鑒定實踐中,確實存在由
于檢材字跡或樣本字跡的數量或質量等客觀原因,其反映出的筆跡特征總和的價值尚不能充分反映出書
寫人的書寫習慣的情況。在此種情況下,根據司法實踐的需要,鑒定人可依據筆跡特征反映的客觀情況,
運用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積累的實踐經驗,對反映出的筆跡特征進行綜合評斷作出不同程度的非確定性
結論(即推斷性結論)。為了較準確、客觀地反映鑒定人對其所作判斷的確信程度,筆跡鑒定中非確定
性結論可分為極有可能、很可能(實踐中常表述為“傾向” ) 、可能等不同等級。
3.1 確定性結論
3.1.1 肯定同一
a) 檢材與樣本字跡存在足夠數量的符合特征,且符合特征總和的價值充分反映了同一人的書寫習
慣;
b) 檢材與樣本字跡沒有本質的差異特征;
c) 檢材與樣本字跡發生變化的筆跡特征能得到合理的解釋。
釋:該種結論是筆跡鑒定中明確的認定結論,通常表述為“檢材字跡……是某人所寫。”
3.1.2 否定同一
a) 檢材與樣本字跡存在足夠數量的差異特征,且差異特征總和的價值充分反映了不同人的書寫習
慣;
b) 檢材與樣本字跡沒有本質的符合特征;
c) 檢材與樣本字跡相同或相似筆跡特征能得到合理的解釋。
釋:該種結論是筆跡鑒定中明確的否定結論,通常表述為“檢材字跡……不是某人所寫。” 3.2 非確定性結論
3.2.1 極可能同一
a) 檢材與樣本字跡符合特征占絕大多數,且符合特征的質量非常高,其特征總和在極大程度上反
映了同一人的書寫習慣;
b) 檢材與樣本字跡沒有顯著的差異特征;
c) 檢材與樣本字跡差異或變化特征能得到合理的解釋。
釋:這種結論是非確定性結論中肯定程度最高的結論,通常表述為“檢材字跡……極有可能是某
人所寫。”
3.2.2 極可能非同一
a) 檢材與樣本字跡差異特征占絕大多數,且差異特征的質量非常高,其特征總和極大程度上反映
了不同一人的書寫習慣;
b) 檢材與樣本字跡沒有顯著的符合特征;
c) 檢材與樣本相同或相似特征能得到合理的解釋。
釋:這種結論是非確定性結論中否定程度最高的結論,通常表述為“檢材字跡……極有可能不是
某人所寫。”
3.2.3 很可能同一(傾向肯定同一)
a) 檢材與樣本字跡符合特征占多數,符合特征的質量明顯高于差異特征的質量,符合特征總和基
本上反映了同一人的書寫習慣;
b) 檢材與樣本字跡沒有顯著的差異特征;
c) 檢材與樣本字跡差異或變化特征能得到比較合理的解釋。
釋:這種結論是非確定性結論中肯定程度較高的結論,僅次于 3.2.1,通常表述為“傾向認為檢材
字跡……是某人所寫。”或表述為“檢材字跡……很可能是某人所寫。”
3.2.4 很可能非同一(傾向否定同一)
a) 檢材與樣本字跡差異特征占多數,差異特征的質量明顯高于符合特征的質量,差異特征總和基
本上反映了不同人的書寫習慣;
b) 檢材與樣本字跡沒有顯著的符合特征;
c) 檢材與樣本字跡相同或相似特征能得到比較合理的解釋。
釋:這種結論是非確定性結論中否定程度較高的結論,僅次于 3.2.2,通常表述為“傾向認為檢材
字跡……不是某人所寫。”或表述為“檢材字跡……很可能不是某人所寫。”
3.2.5 可能同一
a) 檢材與樣本字跡符合特征與差異特征的數量和質量沒有明顯的區別,但符合特征總和的價值相
對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同一人的書寫習慣;
b) 檢材與樣本字跡沒有顯著的差異特征;
c) 檢材與樣本字跡差異或變化特征能得到相對合理的解釋。
釋:這種結論是非確定性結論中肯定程度最低的結論,其肯定程度明顯小于 3.2.3,僅表示一種技
術上的合理推定。通常表述為“檢材字跡……有可能是某人書寫。”或表述為“不能排除檢材字
跡……是某人書寫的可能。”
3.2.6 可能非同一
a) 檢材與樣本字跡符合特征與差異特征的數量和質量沒有明顯的區別,但差異特征總和的價值相
對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不同人的書寫習慣;
b) 檢材與樣本字跡沒有顯著的符合特征;
c) 檢材與樣本字跡相同或相似特征能得到相對合理的解釋。
釋:這種結論是非確定性結論中否定程度最低的結論,其否定程度明顯小于 3.2.4,僅表示一種技
術上的合理懷疑。通常表述為“檢材字跡……有可能不是某人書寫。”特別注意的是,實踐中該
種結論不能表述為“不能認定檢材字跡……是某人所寫。”該種表述方式很容易引起歧義,把該
種結論誤解為“傾向否定”結論,甚至混同于“否定同一”結論。
3.3 無法作出鑒定結論
3.3.1 檢材不具備鑒定條件的。
3.3.2 樣本不具備比對條件的。
3.3.3 根據檢材與樣本的具體情況,經綜合評斷既不能作出確定性結論也不能作出非確定性結論的。
釋:該種鑒定結論通常表述為“無法判斷檢材字跡……是否某人書寫。”不能表述為“無法判斷
檢材字跡……是(或不是)某人所寫。”以免在結論的理解上導致歧義。
4、鑒定結論的表述
4.1 鑒定結論的表述應準確全面,且簡明扼要。
4.2 如樣本字跡書寫人明確的,鑒定結論的表述如上述各類鑒定結論注釋中所述,相應表述為“檢材
字跡……是或不是(或非確定性)某人所寫。”
4.3 如樣本字跡書寫人不明確的,上述鑒定結論種類中各種鑒定結論相應表述為“檢材字跡……與樣
本字跡是或不是(或非確定性)同一人所寫。”
4.4 如檢材是復制件的,鑒定結論的表述分以下幾種情況。
4.4.1 如檢材聲稱是復制件的,經鑒定檢材字跡確是復制形成的,上述鑒定結論種類中各種鑒定結論
相應表述為“檢材字跡……是或不是(或非確定性)出自某人的筆跡。” 或“檢材字跡……與樣本字
跡是或不是(或非確定性)出自同一人的筆跡。”
4.4.2 如檢材聲稱是原件的,而經鑒定檢材字跡是復制形成的,鑒定結論表述為“檢材字跡……不是
直接書寫形成。”同時應說明檢材字跡的復制方法。
4.5 無論檢材字跡是為原件還是復制件,鑒定結論均不使用“檢材字跡……與樣本字跡是或不(或非
確定性)一致(或相同、同一)。”等類似不準確的表述方式。
無論檢材字跡是為原件還是復制件,即使經鑒定檢材字跡與樣本字跡不是同一人書寫的,在鑒定結論的
表述中,均不直接采用“檢材字跡是或不是(或非確定性)偽造形成。”的表述方式。
第4部分 筆跡鑒定規程
1、范圍
本部分規定了筆跡鑒定的程序和方法。
本部分適用于文件鑒定中的筆跡的同一認定。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部分的引用而成為本部分的條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
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勵根據本部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適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部分。
sf/z jd0201001-2010 文書鑒定通用規范
sf/z jd0201002-2010 筆跡鑒定規范 第1 部分 筆跡特征的分類
sf/z jd0201002-2010 筆跡鑒定規范 第2 部分 《筆跡特征比對表》的制作規范
sf/z jd0102002-2010 筆跡鑒定規范 第3 部分 筆跡鑒定結論的種類及判斷依據
3、術語和定義
sf/z jd0201001-2010 文書鑒定通用規范和 sf/z jd0201002-2010 筆跡鑒定規范第 1 部分筆跡特征的分類中確立的術語和定義均適用于本部分。
4、識別筆跡特征的一般方法
筆跡特征是筆跡同一認定的客觀依據, 筆跡特征的分類見 sf/z jd0201002-2010 筆跡鑒定規范 第1 部分 筆跡特征的分類。
識別筆跡特征的方法通常包括但不僅限于以下方法。
4.1 目測
在自然光或照明光下,通過肉眼或借助放大鏡進行觀察和和識別。
4.2 顯微觀察
對于通過目測難以辨別的特征,可借助顯微鏡進行觀察和識別。
4.3 儀器檢測
對于模糊字跡或懷疑有篡改的字跡選用合適的儀器進行檢驗和識別,常見的檢測儀器如文檢儀等。
4.4 測量
用合適的測量工具或測量軟件對某些筆跡特征進行測量和分析,如筆畫的長度、角度、弧度、距離、
搭配比例關系等。
4.5 試驗分析
對一些難以確定的特征可根據檢材的具體情況通過模擬試驗進行分析判斷。
4.6 統計分析
運用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對筆跡特征的分布狀況、變化范圍、程度等,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統計分析。
5、筆跡鑒定的步驟和方法
5.1 檢材的檢驗
5.1.1 分析檢材字跡是否直接書寫形成,不是直接書寫形成的,繼續;是直接書寫形成的,到 5.1.2。
a) 分析檢材字跡可能的復制方法(如復印掃描打印蓋印等),是否符合相應復制方法的特點;
b) 分析檢材字跡是否復制清晰,筆跡特征是否能得到反映;
c) 分析檢材的復制方法是否對檢材字跡的筆跡特征造成本質的影響。
5.1.2 檢材字跡筆跡特征的分析
a) 分析檢材字跡是否書寫正常,書寫不正常的,初步分析可能的形成原因;
b) 分析檢材字跡中有幾種筆跡類型;
c) 分析各種類型筆跡的書寫模式;
d) 分析各種類型、書寫模式筆跡之間,筆跡特征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內在的聯系或關聯性;
e) 分析同一類型、書寫模式的筆跡之間,筆跡特征變化的范圍、程度及原因。
5.1.3 檢材字跡的綜合分析
經綜合分析如檢材字跡不具備鑒定條件的,可根據 sf/z jd0201002-2010 筆跡鑒定規范第3 部分筆跡鑒定結論的種類及判斷依據直接作出相應的鑒定結論;
如檢材聲稱是直接書寫形成,而經鑒定卻是復制形成的,可根據 sf/z jd0201002-2010 筆跡鑒定規范 第3 部分筆跡鑒定結論的種類及判斷依據直接作出相應的鑒定結論;
a) 經綜合分析檢材具備一定鑒定條件的,繼續。
5.2 樣本的檢驗
5.2.1 審查樣本來源,確認樣本字跡的書寫人。通常情況下,以下類型的樣本可以認為書寫人是確定的。
a) 委托人當場提取或經過偵查、質證等合法程序確認的樣本字跡;
b) 鑒定人當場提取的樣本字跡;
c) 經對樣本字跡進行比較檢驗,能與以上二種樣本合并的其它樣本字跡。
5.2.2 分析樣本字跡是否直接書寫形成,不是直接書寫形成的,繼續;是直接書寫形成的,到 5.2.3。
a) 分析樣本可能的復制方法,是否符合相應復制方法的特點;
b) 分析樣本字跡是否復制清晰,筆跡特征是否能得到反映;
c) 分析樣本的復制方法是否會對樣本字跡的筆跡特征造成本質的影響;
d) 初步判斷樣本字跡是否具備比對條件,具備一定比對條件的,繼續;不具備比對條件的,要求補充合適的樣本。
5.2.3 進一步分析樣本字跡筆跡特征
a) 分析樣本字跡是否書寫正常,書寫不正常的,初步分析可能的形成原因;
b) 分析樣本字跡中有幾種筆跡類型;
c) 分析各種類型筆跡的書寫模式;
d) 分析各種類型、書寫模式的筆跡,筆跡特征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內在的聯系或關聯性;
e) 分析同一類型、書寫模式的筆跡之間,筆跡特征變化的范圍、程度及原因等。
5.2.4 樣本字跡的綜合分析
a) 綜合分析樣本字跡的筆跡類型、書寫模式與檢材字跡的筆跡類型、書寫模式是否存在可比性,初步判斷樣本字跡是否具有比對條件;
b) 如樣本字跡不具備比對條件或比對條件較差的,要求補充樣本;
如樣本字跡不具備比對條件,又不能補充樣本的,可根據 sf/z jd0201002-2010 筆跡鑒定規范第3 部分 筆跡鑒定結論的種類及判斷依據直接作出相應的鑒定結論;
c) 樣本字跡具備一定比對條件的,繼續。
5.3 檢材與樣本字跡的比較檢驗
5.3.1 制作《筆跡特征比對表》
a) 檢材和樣本字跡的比較檢驗中,應先制作《筆跡特征比對表》,對檢材與樣本字跡反映出的筆跡特征的異同情況、變化范圍、程度、形成原因等逐一進行詳細的比對、分析,并進行適當的標識或必要的說明。《筆跡特征比對表》的制作遵循按照 sf/z jd0201002-2010 筆跡鑒定規范 第2 部分 《筆跡特征比對表》的制作規范進行。
5.3.2 筆跡特征的比對方法
筆跡特征的比對方法通常有但不僅局限于以下幾種方法。
a) 直觀比較:對檢材和樣本筆跡特征進行目測比較,對有價值的特征在《筆跡特征比對表》上進行標識,顯示其異同。
b) 顯微比較:對檢材和樣本筆跡特征進行顯微觀察和對比分析,對有價值的特征在《筆跡特征比對表》上進行標識,并作必要的說明。
c) 測量比較:用測量工具或軟件對檢材和樣本字跡中某些筆跡特征,如布局、形體、搭配比例及筆畫的角度、弧度、距離等進行測量比較。
d) 重合比較:對懷疑是出自同一母本的摹仿筆跡,或懷疑檢材字跡摹仿某樣本字跡的,可將對應的字跡進行重合比對。
e) 統計分析比較:運用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對檢材和樣本字跡筆跡特征的異同情況、變化范圍、符合程度等進行統計分析。
5.3.3 檢材字跡與樣本字跡筆跡特征的對比分析
a) 分析檢材筆跡類型是否在樣本中得到充分反映;
b) 分析檢材不同類型筆跡中的書寫模式是否在樣本中得到充分反映;
c) 分析檢材字跡與樣本字跡筆跡特征的符合和相近或相似特征、差異和變化特征的分布情況;
d) 對檢材字跡與樣本字跡筆跡特征的符合和相近或相似特征、差異和變化特征的性質及形成原因進行初步分析,對特征總和的價值作出初步的評斷。
.3.4 筆跡特征價值的評價方法
a) 根據是否符合通常的書寫規范進行判斷:符合通常的書寫規范的筆跡特征,其特征價值較低;不符合通常的書寫規范的筆跡特征,其特征價值較高。
b) 根據特征的出現的概率進行判斷:一般出現率越高的特征價值越低;出現率越低的特征價值越高。
c) 根據特征的穩定性進行判斷:一般相對穩定的特征,其特征價值較高;容易發生變化的特征,其特征價值較低。
d) 根據筆跡特征變化的分布情況判斷:檢材字跡筆跡特征的變化情況與樣本字跡筆跡特征變化情況相符的,其特征價值較高;相同字跡不同書寫模式之間發生變化的筆跡特征或差異特征,其特征價值較低。
e) 根據筆跡的形成方式對筆跡特征的影響情況來判斷:容易受影響的特征價值較低;不容易受影響的特征價值較高。
f) 對于有些特殊的難以判斷其特征價值的筆跡特征,可在一定的范圍內作抽樣調查,根據統計分析的結果判斷其特征價值。
g) 鑒定人根據經驗,綜合以上幾方面情況對筆跡特征的價值作出綜合評斷。
5.4 檢材字跡與樣本字跡筆跡特征的綜合評斷
5.4.1 綜合判斷檢材字跡是否正常筆跡,如不是正常筆跡,到 5.5 進一步分析確定其形成方法。
5.4.2 檢材字跡是正常筆跡的,綜合判斷檢材字跡反映出的筆跡特征的價值,確定其是否具備鑒定條
件。
如檢材字跡不具備鑒定條件的,可根據 sf/z jd0202002-2010 筆跡鑒定規范第3 部分筆跡鑒定結論的種類及判斷依據直接作出相應的鑒定結論。
5.4.3 綜合判斷樣本字跡是否正常筆跡,如是非正常筆跡的,到 5.6 進一步分析確定其形成方法。
5.4.4 樣本字跡是正常筆跡的,綜合判斷樣本字跡是否具有可比性,如樣本不具有可比性或可比性較差的,則要求補充樣本。
如樣本字跡不具備比對條件,又不能補充的,可根據 sf/z jd0201002-2010 筆跡鑒定規范 綜合分析檢材字跡與樣本字跡反映出的筆跡特征符合點和相近或相似特征、差異點和變化特征的性質及其形成原因,并對特征總和的價值進行綜合評斷,最終根據綜合評斷的結果,依據 sf/zjd0201002-2010 筆跡鑒定規范 第3部分 筆跡鑒定結論的種類及判斷依據作出相應的鑒定結論。
5.5 檢材字跡是非正常筆跡的進一步檢驗
5.5.1 檢材字跡反映出非正常筆跡特點的,分析其形成的可能原因。
a) 檢材非正常筆跡可能是條件變化筆跡的,到 5.5.2 繼續;
b) 檢材非正常筆跡可能是偽裝筆跡的,到 5.5.3繼續;
c) 檢材非正常筆跡可能是摹仿筆跡的,到 5.5.4繼續。
5.5.2 檢材非正常筆跡可能是條件變化筆跡的,從以下幾方面進一步分析形成的可能原因。
a) 分析是否是由書寫速度的因素導致的變化;
b) 分析是否是由書寫工具導致的變化;
c) 分析是否是由特殊的書寫襯墊導致的變化;
d) 分析是否是由特殊的書寫姿勢導致的變化;
e) 分析是否是由特殊的書寫環境導致的變化;
f) 分析是否是由書寫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狀態導致的變化等;
g) 綜合分析是否是由以上多方面的混合因素或其它特殊的客觀因素導致的變化。
5.5.3 檢材非正常筆跡可能是偽裝筆跡的,從以下幾方面進一步分析形成的可能原因。
a) 分析是否是書寫人故意放慢書寫速度導致的變化;
b) 分析是否是書寫人強行加快書寫速度導致的變化;
c) 分析是否是書寫人故意改變寫法、結構、字體、字形及筆順、運筆等筆跡特征導致的變化;
d) 分析是否是書寫人故意采用非習慣用手(一般為左手)進行書寫導致的變化;
e) 分析是否是書寫人故意采用非常用工具進行書寫導致的變化等;
f) 綜合分析是否是書寫人混合采用以上方法或故意采用其它特殊手段導致的變化。
5.5.4 檢材非正常筆跡可能是摹仿筆跡的,從以下幾方面進一步分析形成的可能原因。
a) 分析是否反映出書寫人邊觀察邊仿寫他人筆跡的臨摹筆跡的特點;
b) 分析是否反映出書寫人利用他人的筆跡進行套描仿寫的特點;
c) 分析是否反映出書寫人采用利用他人的筆跡經過練習摹仿后憑記憶仿寫的特點;
d) 綜合分析是否反映出書寫人混合采用以上方法形成的仿寫筆跡的特點。
5.5.5 根據以上檢驗結果,綜合分析檢材非正常筆跡的形成方法及其對檢材筆跡特征的影響范圍、程
度,并根據與樣本字跡比較檢驗的情況到 5.4.7 做出相應鑒定結論。
5.6 樣本是非正常筆跡的進一步檢驗
5.6.1 樣本字跡反映出非正常筆跡特征的,分析其形成的可能原因。
a) 樣本非正常筆跡可能是條件變化筆跡的,到 5.6.2 繼續;
b) 樣本非正常筆跡可能是偽裝筆跡的,到 5.6.3繼續。
5.6.2 樣本非正常筆跡可能是條件變化筆跡,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形成的可能原因。
a) 分析是否是書寫速度的因素導致的變化;
b) 分析是否是由書寫工具導致的變化;
c) 分析是否是由特殊的書寫襯墊導致的變化;
d) 分析是否是由特殊的書寫姿勢導致的變化;
e) 分析是否是由特殊的書寫環境導致的變化;
f) 分析是否是由書寫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狀態導致的變化等;
g) 綜合分析是否是由以上多方面的混合因素或其它特殊因素導致的變化。
5.6.3 樣本非正常筆跡可能是偽裝筆跡的,從以下幾方面進一步分析形成的可能原因。
a) 分析是否是書寫人故意放慢書寫速度導致的變化;
b) 分析是否是書寫人故意強行加快書寫速度導致的變化;
c) 分析是否是書寫人故意改變寫法、結構、字體、字形及筆順、運筆等筆跡特征導致的變化;
d) 分析是否是書寫人故意采用非習慣用手(一般為左手)進行書寫導致的變化;
e) 分析是否是書寫人故意采用非常用工具進行書寫導致的變化等;
f) 綜合分析是否是書寫人混合采用以上方法或故意采用其它特殊方法導致的變化。
5.6.4 綜合分析樣本非正常筆跡的形成原因對樣本筆跡特征的影響程度,確定樣本是否具備比對條件。不具備比對條件,要求補充樣本。
6、鑒定結論
筆跡鑒定結論的種類及其判斷依據,鑒定結論的表述,應遵循 sf/z jd0201002-2010 筆跡鑒定規范
第5 部分 簽名鑒定規程
1、范圍
本規范規定了筆跡鑒定中簽名鑒定的程序和方法。
本規范適用于筆跡鑒定中簽名的同一認定。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部分的引用而成為本部分的條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勵根據本部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適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部分。
sf/z jd0201001-2010 文書鑒定通用規范
sf/z jd0201002-2010 筆跡鑒定規范 第1 部分 筆跡特征的分類
sf/z jd0201002-2010 筆跡鑒定規范 第2 部分 《筆跡特征比對表》的制作規范
sf/z jd0201002-2010 筆跡鑒定規范 第3 部分 筆跡鑒定結論的種類及判斷依據
sf/z jd0201002-2010 筆跡鑒定規范 第4 部分 筆跡鑒定規程
3、術語和定義
sf/z jd0201001-2010 文書鑒定通用規范和 sf/z jd0201002-2010 筆跡鑒定規范第 1 部分筆跡特征的分類中確立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均適用于本部分。
3.1 姓名:指人的姓氏和名字。
3.2 別名:指正式的姓名以外的名字。
3.3 曾用名:指曾經使用過的名字。
3.4 簽名:古稱簽字、畫押。指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在文件上需要簽名的部位(一般是在文件的落款處),書寫的代表個人身份的姓名、姓氏、名字或其它書寫符號系統的統稱。簽名作為動詞又稱簽署,即簽字署名,指在特定文件上的特定部位書寫姓名的一種特殊的書寫活動,表示書寫人對整份文件或文件部分內容真實性和有效性的確認,其行為具有法律層面的意義。簽名按照文字種類可分為中文簽名、漢語拼音簽名、外文簽名、符號簽名及帶日期的簽名等。
3.5 寫名:指使用規范的文字,按照書寫規則,在文件上不需簽名的部位書寫的姓名字跡。寫名與簽名既有聯系,也有區別,寫名一般書寫較工整,辨識度高,但個性不強。
3.6 中文簽名:指用中國的通用文字(漢字)書寫的簽名。
3.7 漢語拼音簽名:指根據中文簽名中的漢字,按照漢語拼音的拼寫規范書寫的簽名。漢語拼音簽名常與中文簽名混合使用。
3.8 少數民族簽名:指用中國少數民族文字書寫的簽名,如藏文簽名、蒙文簽名、維文簽名等。
3.9 外文簽名:指用其他國家或民族的文字書寫的簽名,如常見的英文簽名等。
3.10 符號簽名:指不使用規范的文字,而是使用其它書寫符號或簡單的筆畫書寫的簽名。該類簽名辨識度差,只是一種代替簽名的符號系統,沒有任何語言文字上的意義,但個性較強。
3.11 帶日期的簽名:指簽名字跡與日期連寫的,是實踐中最常見的一種簽名形式。
3.12 檢材簽名: 需要進行鑒定的可疑簽名。
3.13 樣本簽名:供比較、對照的簽名。
3.14 簽名模式:指簽名的書寫形式,是由簽名的書寫方法、運筆方式、字體、形態及排列組合關系等因素綜合反映出的書寫人特定的簽名形式。
4、簽名模式的種類
4.1 按照書寫方法和運筆方式簽名模式可分為如下類型
4.1.1 正寫簽名:指按書寫規范從左至右書寫的簽名。
4.1.2 反寫簽名:指用正常的書寫姿態,將姓名反過來書寫的簽名。該類型簽名,從紙張背面觀察字形如正寫簽名。
4.1.3 連寫簽名:指采用筆筆相連、字字相接的書寫方法和運筆方式書寫的簽名。
4.1.4 略寫簽名:指將姓名中重復的單字或偏旁、部首省略或采用省略符號代替書寫的簽名。
4.1.5 速寫簽名:指書寫隨意、運筆迂回環繞,混合采用連寫和略寫的方式書寫的簽名。
4.1.6 拼寫簽名:指把姓名或名中的多個單字,根據各自的結構特點,拼寫組合成一個字或一個特殊造型的簽名。
4.1.7 借寫簽名:指根據姓名中單字的結構特點,借用相鄰單字的偏旁或某一筆畫為下一個字的偏旁或某一筆畫書寫的簽名。
4.1.8 變寫簽名:指將姓名中某一單字(通常是開頭和最后的單字)的偏旁、部首或筆畫采用變形、措位或夸張的運筆方式書寫的簽名。
4.1.9 畫寫簽名:指根據姓名中單字的結構特點或字義,將簽名設計成一種特殊的圖案,采用繪畫的方式書寫的簽名。
4.2 按照字體簽名模式可分為如下類型
4.2.1 楷書簽名:指采用楷書方式書寫的簽名。
4.2.2 行書簽名:指采用行書方式書寫的簽名。
4.2.3 草書簽名:指采用草書方式書寫的簽名。
4.2.4 隸書簽名:指采用隸書方式書寫的簽名。
4.2.5 篆書簽名:指采用篆書方式書寫的簽名。
4.3 按照排列組合關系簽名模式可分為如下類型
4.3.1 橫式簽名:指簽名中各單字的排列關系為橫向排列。
4.3.2 豎式簽名:指簽名中各單字的排列關系為縱向排列。
4.3.3 斜式簽名:指簽名中各單字的排列關系為斜向排列。
4.3.4 重疊式簽名:指姓名中各單字或部分單字為相互(左右或上下)重疊的組合關系的簽名。
4.3.5 組合式簽名:指采用組合方式書寫的姓名中各單字或部分單字互為特殊組合方式的簽名。
5、簽名鑒定的步驟和方法
簽名鑒定本質上也是一種筆跡鑒定,因此簽名鑒定的步驟和方法應遵循 sf/z jd0201002-2010 筆跡鑒定規范
但簽名作為一種特殊的書寫符號系統,一方面它具有字數少、書寫模式變化多、易被摹仿的特點;另一方面它又是人們書寫實踐活動中,出現頻率最高、練習最多也是最為熟練的一種書寫活動。因此,在鑒定中應特別注意把握以下幾方面要點。
5.1 了解和分析案情
5.1.1 了解案件發生的經過、性質、爭議的焦點及其它相關情況,特別是涉案當事人的情況、相互關系及是否存在利益沖突,是否占有或有可能獲取對方的簽名等。
5.1.2 詢問文件的制作、發現、提取、保存等詳細過程,特別是要確認檢材簽名是否當面所簽,有關當事人是否親眼所見。
5.1.3 了解當事人中誰、為什么要提出鑒定,對文件中懷疑的內容是否明確,理由是否充分,特別應確認當事人是對整個文件還是對文件部分內容懷疑。
5.1.4 詢問是否首次鑒定,如不是首次鑒定的,應了解歷次鑒定的具體情況,特別是有關當事人對歷次鑒定結論的態度,提出重新鑒定的依據是否充分、可信。
5.1.5 注意了解和發現是否有與文件內容相關的其它人證、物證、書證、視聽資料等證據存在,注意分析檢材是否與其他證據相互矛盾,結合上述案件情況綜合分析檢材是否存在偽造或變造的可能。
5.1.6 認真分析檢材簽名與文件其它要素及案件系統要素間的相互關系。
5.2 詳細分析檢材
5.2.1 從檢材簽名的書寫方法、運筆方式、形體及排列組合關系等分析確定檢材簽名模式的類型。
5.2.2 對于有兩處以上檢材簽名的,應比較各簽名之間在簽名模式、外形上是否有聯系;筆跡特征是否有變化及變化程度,是否存在內在的關聯性。
5.2.3 從檢材簽名的書寫模式與書寫速度、書寫速度與書寫力度的變化情況、筆畫間的連接方式和照應關系上綜合判斷其運筆是否流暢、自然,書寫是否正常。
5.2.4 對于運筆不夠自然、書寫不正常的檢材簽名,綜合分析其是否存在偽裝或摹仿的可能。
5.2.5 通過對檢材簽名的全面分析,根據檢材簽名的具體情況,初步判斷其是否具備鑒定條件。
5.3 全面分析樣本
5.3.1 全面分析樣本簽名的性質及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布情況,確認其是否全面反映了書寫人簽名的多樣性及其書寫習慣。
5.3.2 從樣本簽名的書寫模式上,對比分析樣本簽名模式與檢材簽名是否相同、相近或相似,確認相互間是否具有可比性。
5.3.3 對各類型樣本簽名,特別是實驗樣本,從簽名的書寫模式與書寫速度、書寫速度與書寫力度的變化情況、筆畫間的連接方式和照應關系上綜合判斷其運筆是否流暢、自然,書寫是否正常。
5.3.4 對于運筆不夠自然、書寫不正常的實驗樣本簽名,對比自然樣本簽名綜合分析實驗樣本簽名是否存在意改變書寫方法、運筆方式、書寫速度等偽裝書寫的可能。
5.3.5 樣本簽名不具備可比性或尚未能充分反映了書寫多樣性或書寫習慣的, 應要求委托方補充樣本。
5.3.6 根據簽名鑒定案件的特殊性,應注意收集有關其它當事人,特別是利益沖突的另一方直接當事人的筆跡樣本,為進一步分析檢材簽名是否為摹仿簽名及摹仿簽名的書寫人創造條件。
5.4 檢材與樣本簽名的比較檢驗
5.4.1 在檢材與樣本簽名的比較檢驗中,特別注意相同、相近或相似書寫模式簽名間筆跡特征的相同或相似和差異或變化情況分析。
5.4.2 如檢材簽名懷疑為條件變化簽名的,應注意對比分析樣本簽名中,不同書寫條件的簽名之間其筆跡特征的變化范圍、程度,及其變化情況是否與檢材簽名吻合,必要時可制作模擬樣本。
5.4.3 如檢材簽名懷疑為偽裝簽名的,應注意分析其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援助案件范圍都是包括哪些
2021-01-08簽訂勞動合同生效
2020-11-20危房拆遷怎么安置
2021-03-16孩子被老師打了頭部老師和學校應該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10怎樣才算泄露個人隱私
2021-02-15假釋與減刑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09無性婚姻訴訟時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2-13口頭合同提前終止可以嗎
2021-02-03購房要做好的細節有哪些
2020-11-22房地產估價機構管理辦法
2020-11-30公司倒閉員工按入職時間怎么賠償
2021-01-18鋪乳期間可以中止合同嗎
2021-01-20離婚如何分割人壽保險金
2020-11-16指定人壽保險受益人需要注意哪幾點
2021-01-15怎么解決交通事故兩方受傷賠償的問題呢
2020-12-03意外傷害險可分為哪些種類
2020-11-12家庭財產協議書如何寫
2021-01-09保險公司行使合同解除權后,其已經承擔的賠償金能否追償
2020-12-26拼車一族該如何購買有效的保險
2021-02-22土地承包經營權指的是什么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