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案件中如何證明主觀故意?
刑事案件中證明主觀故意需要根據犯罪的情況來進行證明。比如說故意傷害或者是故意殺人的,這種主觀故意是非常好判斷的,對于他人進行暴力行為,就是屬于主觀故意。反駁公訴機關提出的對案件事實的認定,即論述和證明公訴機關并沒有用證據充分證明被告人實施了犯罪行為。
案件事實辯護又可以分為:
1、不符合犯罪構成要件的辯護,常見的做法有:
(1)陳述或證明被告人不具備法定的犯罪主體要件。
(2)陳述或證明被告人主觀上不具備犯罪故意或犯罪目的。
(3)陳述或證明被告人客觀上未實施犯罪行為。
(4)陳述或證明不具備某些犯罪構成所要求的犯罪目的和犯罪后果。
2、阻卻違法性事由辯護
一般有:被告人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被告人因其他原因(精神原因)不具備刑事責任能力,被告人有正當防衛、緊急避險或意外事件等情形。
3、情節辯護
根據案件事實,辯護律師提出被告人具有初犯、自首、立功、坦白、被害人過錯、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在共同犯罪中的從屬地位、受威脅犯罪等有助于從輕處罰的事實和情節。
二、故意傷害罪在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分清故意傷害罪與殺人罪的界限。兩罪的主要區別在于是否以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為故意,如果行為人沒有這種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而只有傷害他人身體健 康的故意,即使行為導致了他人的死亡,也只能定故意傷害罪;如果行為人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即使其行為沒有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也構成殺人罪(未遂)。
2、分清故意傷害罪與過失致人重傷罪的界限。過失重傷罪在主觀上是過失的,而且法律要求必須造成他人重傷的結果才能構成犯罪,而故意傷害罪在主觀上是故意的,即使致人輕傷,也構成故意傷害罪。
3、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不一定都認定為故意傷害罪。刑法規定的其他犯罪中也有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情況,如刑法關于強奸婦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的規定和搶劫 致人重傷、死亡的規定等,這些都屬于刑法的特殊規定。根據特別規定優于一般規定的原則,刑法有特別規定的,一律適用特別規定。
現實生活當中,對于刑事案件在進行辦理的時候,需要嚴格的把握具體的犯罪行為的構成要件。比如說有一些案件當中要求主觀上是故意的,那么故事就不能夠構成該罪名主觀故意的證明,應當是根據案件的情況以及證人證言進行判斷。
故意傷害致人輕傷能調解解決嗎
什么是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判多少年?
故意毀壞財物罪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驅逐出境的具體方式
2021-01-09酒駕被追尾承擔多少責任
2021-02-13提示免責格式條款怎么寫
2021-03-24花錢保外就醫容易嗎
2021-03-19虛假離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21-01-18變更小孩監護人必須滿足的條件
2021-01-05離婚后探視權的時間規定
2021-01-19打官司贏了訴訟費怎么退呢
2020-11-22再審提交哪些證據,才是新證據
2020-11-15勞動關系轉移單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1-03-24農村房屋確權發證的時間是什么時候
2021-01-04勞動合同期限未滿可以辭職嗎
2020-12-24企業有過錯工傷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2-20企業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2021-01-03按天計算報酬是否是勞動關系
2020-12-23被公司惡意辭退的情況下,員工能要求賠償嗎?能賠多少?
2021-01-03勞動爭議仲裁庭審被申請方聯系不上怎么處理
2021-01-17家庭財產保險在運作中出現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28保險公司的不同形式有哪些
2020-12-30扶老人險中是真撞人而不是被訛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21